那个卖房搞青训的“李疯子”,带着一群娃娃兵踢出了名堂


足球场上,一群平均年龄20岁出头的年轻人完成三连胜,领跑“苏超”积分榜。他们背后,是一位卖掉四套房产、从千万富翁变成身家仅剩3.2元的“疯子”。

2025年6月,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赛场上,一支来自南通的队伍以惊艳表现成为焦点。他们并非重金引援的职业强队,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

当比分定格在4:0,南通队完成“苏超”三连胜,跃居积分榜首位。在场的观众还不知道,这支青年军的故事,关乎一个男人14年的坚守,一种看似“疯狂”的坚持。

李太镇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题为“李疯子”的书法作品。这位朝鲜族企业家本可以安稳经营他的拖鞋厂,却选择了一条旁人看不懂的路。

2011年,李太镇说服海门区政府共同创立珂缔缘足球俱乐部,从自己的拖鞋厂每年拿出60%的利润,坚持免费培养球员。当时俱乐部只有7名学员,面对每年超百万的运营成本,他不惜卖掉上海4套房产来维持运营。

最困难时,他账户上只剩下3.2元。

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珂缔缘没发工资,连水电费都交不起。他的辞职信在抽屉里躺了五年,几乎每天推开办公室的门,他都想着“要不今天就不干了吧”。

但每一次走到训练场,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他又默默把信放回去。

李太镇对足球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坚持“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九个字的俱乐部理念。在珂缔缘,上午是语文数学课,下午才是传接跑位训练。

一场4:0的胜利后,他站在场边一脸不满——为球员进球后“嚣张庆祝的样子”生气。“一个球员要懂得感恩,懂得尊重队友”,他严肃地说。

但下场后,他还是架不住孩子们的起哄,自掏腰包发了2万元红包。

他的儿子李贤成是球队队长,从小在父亲严格的训练下成长,曾远赴德国历练。如今,他带领队伍冲向更高的联赛,心中怀着对纯粹胜利的渴望。

李太镇并非孤军奋战。当俱乐部陷入困境时,海门区政府伸出了援手。当地政府将珂缔缘发展纳入全区体育发展规划,给予场地支持和专项补贴。

2023年初,俱乐部濒临解散边缘时,当地政府通过国资入股方式实施救助。海门区财政每年出资1000万元、海门经济开发区财政出资300万元用于扶持青训基地的长足发展。

这种支持是双向的。珂缔缘已为各级国字号青少年梯队输送了160多名球员,凌杰、金顺凯等球员从这里走向中超。以珂缔缘为核心运营项目之一的海门足球小镇,在2023年被命名为第一批江苏省级特色小镇。

在江苏,校园足球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海门区形成了“幼儿园抓游戏、义务教育抓普及、高中抓选修”的发展模式,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一体化的校园足球教学活动体系。

珂缔缘的孩子们,即使无法成为职业球员,也可以选择上大学深造、转型青训教练等多条道路。这种“分流机制”打破了“踢球就不能读书”的死结。

2025年,南通队参加“苏超”的39名球员中,35人来自珂缔缘青训基地。这群从小一起踢球的年轻人,在赛场上展现出惊人的默契。队里有8个球员是幼儿园同学,12个球员从小学一年级就在一起踢球。

面对突然而来的关注,李太镇保持着一贯的清醒。当“南哥”的称呼在网络上流行时,他坚定地表示:“苏超的南哥是南京,不是南通。南京是省会,我们不玩这种梗!”

“我们踢的足球非常纯粹,干净,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我们都会全力以赴。”

如今,当初只有7个孩子的青训小队,已成长为拥有U7到U19梯队的庞大体系,三百多名签约球员,三十多名外籍持证教练。十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扎实根基。

那个曾经被嘲笑的“李疯子”,用他看似不理智的坚持,证明了一条不同的足球道路是可行的。当足球回归纯粹,当热爱不被辜负,一支年轻的队伍在绿茵场上书写了新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体育   名堂   疯子   娃娃   球员   海门   足球   南通   俱乐部   江苏   梯队   区政府   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