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曾经的金饭碗,会消失吗?

去年苏州公交集团的账本让人揪心,营收刚过2亿,成本却飙到28亿多,就算拿了财政补贴,最后还是亏了4864万。

可谁能想到,2014年的时候,全国坐公交的人有781亿多,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公交司机还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

才十年光景,公交行业就从云端跌到泥里,现在全国都在传“关停潮”,这曾经的民生支柱,真要没了吗?

天津公交2022年亏了7个亿,负债率超过100%。今年一季度,天津交通集团总算盈利947万,但公交板块仍压力重重。

山东邹城更糟,今年年初,公交司机因为欠薪8个月、社保断了10年,只能罢工维权。

结果公司反过来投诉,还有司机被公安带走,好好的工作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现在出门,想坐趟公交越来越难,有些线路半天等不来一辆,来了也空着大半车厢。

2015年开始,坐公交的人就一年比一年少。今年1-7月,福建公交客运量同比又降了6.7%。

曾经早晚高峰挤得无立足之地的南京503路,现在日均载客量从1.4万跌到7000多,少了一半。

今年春运更明显,自驾出门的有71.7亿人次,坐公路客运的才12.2亿,差距越拉越大。

公交的对手也越来越多。现在高铁都5万公里了,90%以上50万人口的地方都能到。

几百公里的路,高铁一两个小时就到,又舒服又不堵车,谁还愿意坐长途公交?

网约车也方便,手机点几下,车就到楼下接。不用在站台风吹雨淋,也不用挤着抢座位。

就连短途,大家也更爱骑电动车,随走随停,还不用等公交班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解决了。

以前早晚高峰,公交里挤得连落脚地都没有,现在跑一趟,座位都坐不满。

好多站点慢慢变成了摆设,有的线路改成“响应式停靠”,没人喊停就直接过,看着就冷清。

公交公司现在是越跑越亏。每跑一公里,成本要5.7元,可收的车票钱才3.2元。

等于跑一公里就亏2.5元,跑得越多,窟窿越大。全国公交每年运营成本超2000亿,补贴根本不够填。

钱不够花,补贴也越来越少。陕西蒲城2016年给公交补247万,到2021年就只剩9万多。

2022年底,新能源公交的购置补贴又取消了,换一组电池就要18万,好多公交公司只能让车停着不开。

现在地方财政也紧张,教育、医疗、养老哪样都要花钱,公交慢慢就从补贴优先名单里掉出去了。

西安2024年给公交的补贴,比前一年少了15%,公交公司的日子更难了。

公交司机这个职业,早就没了当年的光环。以前稳定体面,现在欠薪是常事,社保还可能断缴。

年轻人宁愿去开网约车、送外卖,也不愿意来当公交司机。

老司机退休之后,没人接班,好多地方因为缺人,只能把线路停了。

线路一停,坐公交的人更少,公司更难招人,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公交大多是新能源车,维修需要新技术,可懂行的人少,车坏了都没人修,运营更费劲。

不过也有地方在想办法自救。南京的503路公交,今年5月开始白天拉人,晚上拉快递。

他们在52公里的线路上设了3个装卸货点,装了独立封闭的快递柜,一分钟就能装卸完,不耽误拉客。

用公交送快递,同城时效从隔天到变成2小时。六合的农特产品,下午下单傍晚就能到城里。

这线路跑了三个多月,每天能送10到30件快递,南京正打算把这模式推广到其他线路。

郑州公交也有主意,把38处闲置的修理车间改造了。

佛岗站已经改成顺丰的快递分拣场,既盘活了没用的场地,又帮顺丰降了成本,一举两得。

南京还有更花样的尝试,搞了咖啡主题的有轨电车,建了能发电的光伏公交驿站。

甚至还有移动便民服务车,把公交变成了社区枢纽,不再只干拉人的活。

今年国家也出台了新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钱,给新能源公交发补贴。

每辆车平均补8万,其中电池更换单独补4.2万,专门帮公交公司解决换电池的大难题。

补贴还分区域算,东部地方出15%,中部10%,西部只出5%,重点帮小地方减负。

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申报,主要支持2017年前的老车更新,还有过了质保期的电池更换。

南京借着政策,开通了通医线和通学线。通医线每天能拉1000人,专门方便老人去医院,通学线能从校门送到家门,家长也不用天天接送了。

江北新区还优化了停靠方式,没人上下就不停,微循环公交还能接地铁,少跑了不少冤枉路。

宇通客车作为“客车之王”,也在找新出路。今年上半年卖出21321辆车,同比增长3.7%。

特别是6月,单月出口2103辆,同比涨了33%,环比更是飙升129%,海外市场越来越稳。

国内这边,借着公交以旧换新的政策,宇通国内新能源公交销量同比增118%,市占率超20%。

形成了“海外补国内”的模式,给行业打了个样。

郑州公交和顺丰合作更紧密,白天正常拉人,半夜就用空车送快递;南昌公交更有意思,把公交车打扮成婚车,已经有近500对新人用它接亲。

车厢宽敞,能装下亲朋好友,仪式感一点不少,还打破了“公交只能拉人”的老想法。

现在公交公司还用上了智能调度,用APP实时看快递车位置,合理安排载客和载货时间,互不耽误。

不过不管怎么变,公交的公益属性不能丢。好多老年人、学生和低收入人群,还得靠公交出门。

他们没车,也舍不得坐网约车,公交几块钱的票价,是他们最实惠的选择。

南京的通医线,每天都有老人专门坐它去看病,要是这条线停了,老人出门就难了。

在乡村,公交还帮着运邮袋。村民不用跑老远取快递,公交成了连接城乡的纽带。

要是公交真的大规模关停,这些人的出行权就没保障了,城市的温度也会少一大截。

公交公司搞副业,其实也是在找市场弹性。“公交+快递”不仅自己能增收,还能帮社会降物流成本。

把闲置场站租出去,既能赚租金,又不会让国有资产浪费,比空着强多了。

国家的补贴新政也很关键,帮企业减轻了换车换电池的压力,能让更多公交继续跑下去。

宇通的海外经验也证明,公交行业不是没出路,只要找对方向,就能打开新市场。

现在的公交,已经不只是拉人的工具了。咖啡巴士能让人歇脚,婚车公交能承载幸福,移动服务车能方便居民。

它正在变成社区的一部分,这种转变,或许就是公交的新未来。

不过转型也要注意风险。现在地铁总负债都4.5万亿了,28个城市的地铁,除了福州和上海,其他都在亏。

高铁也有问题,甘肃临夏的高铁站今年年初停了,广西崇左站花30亿建的,每天就一趟车。

工作人员比乘客还多,这种浪费的坑,公交转型可不能再踩了。

最后大家都会问,要是公交不再主要拉人,它还能算民生基础设施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它还在服务老百姓,不管是拉人、送快递,还是当婚车,就有存在的价值。

城市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公益和市场的平衡点,让公交既能活下去,又能帮到更多人。

公交行业的冬天确实冷,但还没到绝境。南京503路的快递包裹,南昌公交的婚礼彩带,都是希望的信号。

年亏超2000亿虽然吓人,但只要政策能托底,企业能创新,老百姓能支持,公交就不会消失。

未来的公交,可能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但它会变得更聪明、更灵活,继续做连接民生和城市发展的纽带。

毕竟,这个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行业,不该就这么轻易落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金饭碗   全国   公交   快递   南京   线路   公司   司机   新能源   电池   地方   通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