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比较敏感的人会有感觉,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型的时期。早在今年的3月份,中央就已经把全国的财政政策的定位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变成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俗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种两字之差的调整,其实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过去,我们常说的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和消费。出口今年受到美国关税战的影响,削减是必然的。
所以,消费和投资成为了重要的支柱。尤其是投资方面,各级政府都可以说是下足了大力气的。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到目前,全国各个省份中,除了青海和港澳台外,均已公布重大项目投资情况。
从数量上,各省份今年拟投资的重大项目35000多个,而除了上海、贵州、四川和江苏四省市仅公布了投资数量之外,其他其余省份的拟投资总额已经将近达到了67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呢?去年2024年中国的GDP总量才是134.91万亿元,也就是说,仅仅是今年十个月的重大项目的拟投资额,就已经达到了过去一年去年GDP总量的一半,这种力度之大,可见国家通过投资拉动中国经济的决心。
当然,这有两个概念需要区别开来,那就是总投资额和已经投资额。因为这种国家级或者省级的重大项目,一般都是多年才能够完成的,有的诸如水电站、高原铁路等等甚至需要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所以,这里所说的67万亿,是这些项目计划投资的总金额,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情况看,今年的对这些项目已经实际投资的情况大约是12万亿,如果按照这个进度看,这些全部67万亿的项目,很有可能需要5年以上才能全部投资到位。
而这个也只是平均情况,投资总额最多的广东,预计是9万亿,但今年为止才1万亿,这样看的话,全部落实到位很有可能需要十年。所以虽然总额达到了全年GDP总量的一半,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需要用五年的时间来观察。
这个自然也很好理解,毕竟治理国家发展经济不是玩即时战略游戏,有其基本的经济规律需要遵守,更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投资的话,只需要开足印钞机,印够人民币就行了。
这些新增的投资,一般都是要通过发行债务来融资的,否则必然突然大量增加中国各级政府的负债情况。总体看,2024年年末,我国的各级政府的债务全口径是92.6万亿,其中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而中国去年的GDP是是134.91万亿元,所以中国的负债率为68.7%,远远低于G20国家平均的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虽然相对处于低的水平,但是要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财政赤字率、发债是必要的手段。
而中央政府预算的层面,定向支持重点领域项目的资金安排有所提升,去年是7000亿,今年增加了350亿,到了7350亿。此外,还增发了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主要用来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此外,还有增发了21只共计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比2024年增加了3000亿,其中的8000亿元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项目、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即新一轮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也就说是,中央的1.3万亿元新增发国债,一个瞄准的是消费,一个就是投资。截至目前,这8000亿的国债已经下达,重点支持了包括长江交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领域的1459个项目。
相较于中央政府的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的债券才是大头。截至到8月份,已知的地方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已经达到了7.68万亿,这些新增发的地方债券中,很大一部分也将用于重大项目投资。
而这些重大项目,很大一部分又都是基建。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同比增长5.5%,从而拉动了全部的投资增长了1.0个百分点。从区域上看,主要是中西部的投资增速领先,中部增长了3.2%,西部则增长了4.8%,但东部相对下降了0.8%,东北则下降得更多,达到了1.9%。
而从基建的项目类型,大致有四大类主要的,一个就是最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在铁路建设方面,今年的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达3559亿元,同比增长了5.5%,投入运行的新的铁路有301公里。
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在通州区新建的大型交通枢纽,计划将在12月底基本建成,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另外一个比较传统的就是水利和民生基建。已知今年截至5月份的数据看,目前全国在的这个类型的项目有3.1万个,已经完成的投资额是4089.7亿元。
总体看,这类项目都比较琐碎,以项目最多的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为例,覆盖了城中村改造,广州新开工广州火车站片区、瑶台村等21个项目,还有教育方面,新开工香港岭南大学广州校区、香港科技大学二期项目广州校区等项目,在医疗方面,则是新开工了国际呼吸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另外一类就是产业基建配套设施,制造业投资前八个月已经增长了5.1%,其中技改投资增长了18%,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投资的增速更是达到了26.3%。新开工了视源股份全球总部、时代广汽电芯二期、白云新型储能产业园一期项目等一批项目。
最后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新型的基础设施,尤其是AI项目方面的基建项目,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向,既能拉动投资,又能发展新型高科,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信源:
1.重磅!57万亿基建狂潮来袭!.新浪财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5067652339945225&wfr=spider&for=pc
2.六部门出台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城市更新与基建投资将撬动十万亿市场.新浪财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656427634031208&wfr=spider&for=pc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