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哈维尔·米莱站在国会阳台上宣誓就职,身后国旗在微风中摇曳,人群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承诺用激进的“休克疗法”拯救阿根廷经济,试图打破百年来的恶性循环。然而,这场改革如同一把双刃剑,迅速将国家推向剧烈震荡。阿根廷的尝试成了全球焦点:一场大胆的经济实验,能否带来繁荣,还是将民众推向更深的困境?
2023年12月12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外汇兑换点挤满了人。米莱政府宣布比索一次性贬值54%,从1美元兑366.5比索跌至800比索。兑换点前,市民们手持厚厚的比索钞票,排成长龙,街头小贩匆匆调整价格牌,面包从2000比索涨到4000比索,牛奶标签被撕下重贴,价格翻倍。超市里,顾客推着手推车,停在货架前盯着新价格,皱眉摇头,很多人默默放下商品离开。11个省份随即进入紧急状态,省政府办公室里,官员们围着桌子争论,桌上堆满财务报表,讨论如何应对无法支付的公务员薪水。印刷厂内,工人戴着手套,操作机器加班加点,50000比索面值的新钞从流水线上一叠叠滑出,取代了已不够用的5000比索钞票。
米莱政府的改革步伐未停。12月中旬,能源和交通补贴被取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交站台上,市民发现票价从几十比索涨到几百比索,很多人选择步行,居民区里,家庭主妇打开燃气灶准备晚餐,却收到翻倍的账单,电费和水费也大幅上涨。有人关掉客厅的灯,点燃蜡烛,在昏暗光线下计算开支。房租和进出口管制被撤销,港口码头上,工人卸下成箱的进口商品,却抱怨本地农产品滞销,堆积在仓库里散发霉味。市场一片混乱,商贩们在街头摆摊,喊价时声音沙哑,顾客却越来越少。
政府部门裁撤力度空前。米莱将18个国家部委砍至9个,106个国务秘书处减至54个。被解雇的公职人员收到通知后,聚集在政府大楼前,手持标语,喊着口号要求恢复工作。警察拉起警戒线,警笛声刺耳地响彻街头。2024年1月4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快餐店外,失业者排队递交简历,手中简历被风吹得哗哗作响,队伍缓慢移动,空气中弥漫着沮丧。被裁撤的部门办公楼空荡荡,桌椅蒙尘,文件散落一地。米莱的“紧急法令”废除了100多条法律,包括《租赁法》和部分《海关法》,允许国有企业私有化,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企业主们在会议室里讨论如何收购国有资产,桌上摆满合同和咖啡杯。
2024年1月24日,全国总工会发起大罢工,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空无一人,商店铁门紧闭,公交车停运。抗议者手持红色旗帜,步伐坚定地走过大街,喊声震耳。4月23日,大学师生加入抗议,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门口挂满横幅,学生们挥舞拳头,高喊恢复教育经费。6月12日,参议院审议“综合法案”时,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石块和燃烧瓶飞向警车,10月30日,运输行业发起24小时罢工,火车站和机场关闭,旅客拖着行李箱站在入口,盯着告示板上的停运通知。
米莱的改革让有资产的阶层受益匪浅。他们在私人诊所支付高额费用接受服务,甚至涉及器官移植,医生推着担架穿过消毒水气味的走廊,牛肉价格从2023年12月的每公斤2000比索涨到2024年6月的8000比索,居民减少购买,肉铺老板站在空荡的柜台后,擦拭刀具,眼神茫然。2024年上半年,牛肉消费量降至13年来最低,人均47.4公斤。许多家庭改吃鸡肉或素食,餐桌上摆着简单的米饭和蔬菜,孩子盯着盘子发呆。贫困率攀升至52.9%,赤贫率达18.1%,街头流浪者增加。
过去,公务人员占就业人口10%,高税收支持大量补贴,政府超发货币导致通胀失控。米莱的政策像猛药,逼迫市场重新分配资源,但代价是社会动荡。2024年7月,国会通过《基础法案》,包含吸引外资的条款,但外汇管制让投资者犹豫,谈判桌上堆满文件,米莱在电视讲话中挥手强调改革的必要性,身后是国旗和书架,但许多观众关掉电视。
到2025年7月,经济出现微弱复苏。通胀率从2023年12月的25.5%降至2024年11月的2.4%,财政实现连续9个月盈余,外汇储备从168亿美元升至240亿美元。1月25日,穆迪上调阿根廷信用评级,分析师在办公室敲击键盘,预测2025年经济增长6%。但底层生活依然艰难,失业者分发简历,纸张被风吹散。米莱支持率跌至不足一半,民调显示选民后悔,街头访谈中,人们依然摇头叹息。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