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嘉年华#
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赞、评论、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前几天,堂妹小琴和我聊天时讲:
她最近给孩子报的数学班又涨价了,可成绩还是不温不火。真不知道那些学霸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我给她讲了我妈妈娘家一个亲戚家女孩的真实经历,今天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正面临相同困惑的家长们吧!
那个女孩叫涵涵,以我们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清华本科毕业后在美国硕博连读。
今年毕业后,在洛杉矶一家世界著名的公司上班,找的男朋友是浙江的,也是在美国留学,今年毕业后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
有次她妈妈和我们聊天时,我们问她:你把女儿培养得如此优秀,当初报了很多补习班吧?
她的回答出乎意料:“我们家涵涵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把孩子‘托管’给补习班,其实是家长在偷懒。”
她家不是没有钱上不起辅导班,她在我们县城一家国有银行上班,老公是县卫生局里的小领导。
她告诉我们,她只坚持做四件事。
听完后我恍然大悟——真正的教育,从来不在补习班那间小小的教室里。
那究竟是哪四件事呢?
涵涵小学时抱怨:“背古诗有什么用?”妈妈没讲大道理。
那个周末,她带涵涵去爬山。
爬到山顶云雾缭绕时,她轻轻说:“这不就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吗?”
涵涵一下子愣住了,重新看了看眼前景象。
那一刻,杜甫的诗不再是纸上文字,而是她眼前的壮阔。
从此她学古诗再不用催——每首诗都在等待与生活相遇的机会。
涵涵有次数学只考了78分,哭着不敢回家。
妈妈看了卷子后,竟笑起来:“太好了!这么多错题,咱们找到进步的空间了。”
她拿出精心准备的“错题本”,和孩子一起分析。
这道题粗心,下次慢一点;那道题真不会,我们一起学。
她总给女儿说:“分数是给外人看的,错题才是送给自己的礼物。”
很多家长在饭桌上拷问学习,她家饭桌却是“奇葩说”现场。
“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人类还会出现吗?”
“为什么‘吃亏是福’,真的值得吗?”
她从不给女儿标准答案,而是陪着她查资料、聊到深夜。
她说:“每个问题都是一扇窗,推开它,孩子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宽广。”
周末,很多孩子奔波在各个补习班之间,涵涵却可以在家“无所事事”。
她能看一下午闲书,能拆旧手机、旧钟、旧吹风机等,能对着天空发呆。
妈妈说:“留白的时间里,孩子才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被填满的童年,长不出创新的芽。”
教育的真谛,是点燃内心的火种。
如今很多家长把教育托付给各种培训机构,却忘了最重要的教育,就发生在每天的生活里。
涵涵妈妈的理念其实很简单:
补习班给的是知识,家庭给的是智慧。知识会被遗忘,智慧却会跟随孩子一生。
她没花多少钱,却给了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一种思考的习惯,一片自由的天空。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
我们不需要把他们全部浇灌成同样的花,而是要相信——
当他们被真正理解、点燃时,自己就能找到生长的方向。
这四件事,任何用心的父母都能做到。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在远方,就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每个当下。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