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AI 抢的不只是工作,还可能是年轻人的健康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AI 抢饭碗”的讨论从未停歇。有人感叹:“简历投了上百份都石沉大海。”也有人焦虑地问:“是不是我们这一代,根本没机会开始职业生涯?”

这并非情绪渲染,而是被数据印证的现实。

图片来自摄图网

AI的冲击:新人最先被卷走

来自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出现,并不是平均地冲击所有岗位,而是呈现出明显的“资历偏向效应”[1]。

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 285,000 家企业 的招聘和履历数据,发现:AI 对初级岗位的冲击最为明显——尤其是那些承担基础性任务、数据录入、文案整理、辅助分析等工作的年轻员工。

自 2023 年以来,使用生成式 AI 的企业中,初级员工数量减少约 9%,而中高级岗位几乎未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这种变化并非来自“裁员潮”,而是企业在招聘端踩了刹车。新人进不来,意味着“职业起跑线”被抬高。一旦失去了入场机会,年轻人的职业成长通道就被掐断。对社会而言,这种结构性挤压正在悄然积累后果。

不确定的未来

经济学研究早就发现:失业与焦虑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链条。《经济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1991–2019的全球证据》[2] 指出,在 110 个国家近 30 年的数据中,当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焦虑与抑郁的患病率都会显著上升,而年轻群体的反应最为剧烈

参考资料[2]:经济不确定性与特定年龄焦虑症、重度抑郁症和饮食失调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在经济波动剧烈的年份,15 岁以上人群的焦虑障碍明显上升;女性更容易表现为持续焦虑,男性则更易陷入抑郁。这种由环境不确定性触发的长期不安全感,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受损。长期如此,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而根据覆盖 201 个国家、跨度 50 年的全球综述[3]:失业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上升 2.5 倍,焦虑症上升 1.8 倍,双相障碍上升 1.6 倍

当就业机会减少、入行难常态化,心理压力就成了一种“隐形流行病”。

在AI浪潮中稳住身心

与突发裁员不同,AI 带来的就业冲击更像一种“慢性焦虑”。企业不是立刻解雇,而是缓慢收紧招聘——年轻人就这样被困在等待中。

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种长期的不确定状态,会让身体的应激系统持续开启,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高。结果是:睡不着、吃不香、情绪崩溃、免疫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 20%–30%[2,3]。

但焦虑,不代表无解。在AI时代,“守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AI 的浪潮,改变的不只是工作的方式,更改变了年轻人看待自我与未来的方式。它不会立刻让人失业,却可能让一代人陷入“慢性焦虑”的海洋。在不可逆的技术变革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浪潮中学会稳住心、养好身。毕竟,在 AI 时代,健康与清醒,才是最稀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Hosseini SM, Lichtinger G. Generative AI as Seniority-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Evidence from U.S. Résumé and Job Posting Data. Harvard University, 2025.
[2] Sarı E, Şencan Karakuş B, Demir E. 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Mental Health: Global Evidence, 1991–2019. SSM – Population Health. 2024;27:101691.
[3] Yang Y, Niu L, Amin S, et al. Unemployment and Mental Health: A Global Study of Unemployment’s Influence on Diverse Mental Disorders.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4;12:1440403.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哈佛大学   年轻人   健康   工作   焦虑   不确定性   皮质醇   浪潮   经济   抑郁   企业   岗位   情绪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