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王敏捷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由降转涨,从上月的-0.3%回升至0.2%;环比上涨0.2%,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更令人鼓舞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已连续第6个月扩大,创下2024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时,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1%,环比则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实现了年内的首次正增长。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CPI数据的积极变化,清晰地反映了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性消费的稳健恢复。
10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受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影响,出行需求旺盛,宾馆住宿、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8.6%、4.5%和2.5%,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
这些数据背后,是扩内需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和居民消费信心的逐步回暖。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其稳步回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4%—5.0%之间,反映出居民对改善生活品质的商品消费需求也在持续释放。

PPI数据的改善,传递出工业领域的积极信号。一方面,PPI环比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同比降幅连续第3个月收窄。
这表明随着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工业生产的景气度正在提升。
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
同时,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业价格降幅分别收窄1.4个、1.3个和0.7个百分点,表明“反内卷”政策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推动落后产能逐步退出。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6.8%,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2.3%,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1.8%。
这些数据表明,科技创新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价格数据的改善,得益于宏观政策的精准施策和有效实施。扩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
同时,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有助于优化市场供需关系,推动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归。
展望未来,CPI有望步入温和上行通道。随着国内需求复苏带来的订单改善,将继续对工业品价格形成托底作用。
随着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竞争格局优化,PPI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环比或维持弱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下降2.3%,而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则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
这种输入性因素的分化影响,要求我们继续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妥善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CPI和PPI数据的积极变化,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随着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循环将更加畅通,高质量发展基础将更加牢固。
价格数据背后,是经济循环的逐步畅通和内生增长动力的稳步累积。
价格数据的温和回升,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期待。(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