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美国对我们下死手,德国媒体曝光:中国都干了什么事情?

编辑/小风

前言

最近一则数据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已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这直接让西方上下炸开了锅,从民众到高层,各个觉得脸上无光。

中国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不少西方人感到困惑,他们不理解,为何一个曾被认为缺乏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竟能在几十年内,走到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前列。

这种落差,不仅冲击了他们对中国的固有印象,更让他们开始怀疑,过去所坚持的技术发展模式是不是还适用。

两种发家史,两种世界观

过去,西方一直牢牢掌握着高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把技术领先看作自身优势的重要基础,他们对中国的印象,长期停留在低端制造、代工工厂这些标签上。

但现在,现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不仅在硬件设备、通信技术、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还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应用体系。

西方的崛起故事,教科书上写得冠冕堂皇: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自由灯塔。

可金一南将军有句话说得狠,也说得透:撕开这层文明的外衣,底下是一条血淋淋的“劫掠之路”。

大航海时代,他们的帆船带去的不是贸易,而是炮火,美洲的原住民被屠戮,非洲的壮丁被贩卖,亚洲的香料和白银被洗劫一空。

英国的“圈地运动”,把世代耕作的农民赶进黑烟滚滚的工厂,变成资本家财富增长的耗材,美国的西部开拓史,字里行间都印着对印第安人的血腥清算。

他们靠着先发优势制定规则,用金融体系将掠夺合法化,躺在全球资源供养上,享受着技术垄断带来的暴利,他们坚信,这就是世界运转的唯一法则:强者通吃,天经地义。

但对于中国,完全是另一个故事,我们从没有殖民过谁,更没有靠战争抢过谁的资源,这几十年来,靠的是亿万双手,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从全球产业链的最底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

我们吃过最多的苦,也熬过最长的夜,当西方在玩金融杠杆、搞虚拟经济的时候,中国的车间里,机器永远在轰鸣。

这种对实业近乎偏执的坚守,让习惯了“钱生钱”的西方世界,感到一种生理性的陌生和恐惧。

中国不靠抢、不靠偷,只靠自己埋头苦干也富了起来,甚至在科技上并驾齐驱时,它不仅是抢走了几张订单,更是用事实告诉全世界:美国那套“成功学”,不是唯一的真理。

“白菜价”的高科技,砸了“奢侈品”的饭碗

西方,尤其是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法宝之一,就是对高科技的“稀缺性”垄断,这就像卖奢侈品。一个包的成本不高,但贴上Logo,就能卖出天价。

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过去,顶级的芯片、先进的医疗设备、精密的工业母机,就是他们的“Logo”,是他们财富的源泉。

你想买?可以,但价格我说了算,但中国偏偏是个“规则破坏者”。

曾几何时,5G是何等高大上的技术?但我国硬是把它做到了让普通人都能用得起,让偏远山区的基站也能立起来,直接拉低了全球的通讯成本。

曾经被欧洲垄断的光伏产业,被中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铺满了全世界的屋顶,德国企业一边高喊“不公平竞争”,一边又不得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高铁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过去,高速铁路是少数发达国家才能搞起来的高端工程,造价高、周期长、技术门槛也很高,可中国硬是用远低于西方的成本、更短的工期,把高铁建成了自己的强项。

不仅国内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还把这套成熟的技术和建设经验带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国提供的方案不仅价格合理,建设效率也高,很多地方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铁路系统。

中国在做的,不是简单的“廉价倾销”,而是用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和持续的研发,把一项项原本被供在神坛上的“高科技奢侈品”,变成了人人触手可及的“平价日用品”。

中国让更多国家用得起、用得上先进技术,真正带动当地的发展,但在西方看来,这就等于是抢了他们的生意。

他们口中攻击中国的“产能过剩”,翻译过来其实是:“你们怎么能把我们卖一万的东西,卖到一千块?!”

一旦技术不再稀缺,暴利的神话自然就破灭了,而比丢掉饭碗更让美国焦虑的,是它的地位,正在摇摇欲坠。

这些年,美国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自从美元和石油挂钩,美国就掌握了“凭空印钱”的办法,而美国金融业的极度繁荣,换来的是本土制造业的大量流失。

而中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制造业立国,即便在全球化浪潮最猛烈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弃对实体经济的坚守。

当华尔街的精英们,在电脑前敲几个数字就能创造亿万财富时,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们,正在车间里调试着每一个参数,打磨着每一个零件。

如今,这种坚守开始展现出惊人的力量,中国的智能制造设备,已经让德国的工业4.0感到压力,中国的电动汽车,正以更强的性能和更低的价格,开进欧洲的大街小巷。

这种坚持,直接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底层逻辑,美国希望全世界都陪它一起玩金融游戏,这样它就能永远当庄家。

可中国偏不入这个局,美国没办法复制中国的模式来解决内部的问题,又对中国实业崛起束手无策,最后只能气急败坏地贴上一个“国家干预”的标签,聊以自慰。

这也就是为什么2023年德国媒体刚报道中国高科技出口数据后,西方国家那么震惊的原因。

结语

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从舆论抹黑到地缘围堵,西方的种种打压,却依旧阻止不了中国发展的道路,世界从来就不属于美国,现在,不过是回归了它本该有的样子。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财经   国都   德国   美国   媒体   中国   高科技   技术   全球   奢侈品   欧洲   成本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