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游本昌的无奈:进ICU,女儿拒绝签字,儿子至今都对他冷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很多人心里,游本昌就是“济公”,那个疯疯癫癫却又心怀苍生的活佛,那个穿着破布鞋却有着智慧眼神的老者。

但当92岁的他坐着轮椅出现在养老院时,一句“人在哪,哪就是家”,却让无数网友瞬间破防。

这样一句看似豁达乐观的话语背后,藏着他一生中最难以解开的心结——儿子的陪伴。

从《济公》的万人空巷到《繁花》里的老爷叔,游本昌把几代中国人的回忆装进了角色里。

他塑造的形象或嬉笑怒骂,或悲悯苍生,但无论角色多么丰满,他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并不如戏中那般温情四溢。

曾有人以为,他这样的老戏骨,应该早就实现了儿孙绕膝、欢声笑语的“理想结局”,可现实却是,他和老伴杨慧华双双入住养老院,连春节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对于这件事,外界议论纷纷,不少网友为此愤愤不平,甚至痛批子女“太不孝”。

但游本昌却没有一丝抱怨,他一边笑着说“这是为尊严而住”,一边反复强调“人在哪,哪就是家”,他的豁达让人动容,但也让人心酸,其实,他并没有否认这背后的无奈。


年轻时,为了拍戏,他曾倾尽所有,不仅卖房子、借钱,甚至一度生活困难。

可当时几个孩子几乎都选择沉默,没有人主动承担分担的责任,等他熬过艰难的时光,好不容易有机会安享晚年,孩子们却各自奔波忙碌,孙子辈更是远在国外,鲜有探望。

一次采访中,他无意间透露出一丝遗憾:哪怕现在,自己最希望的,也只是儿子能抽点时间,陪他坐下来聊聊天。

更令人唏嘘的是,有一年他病危时,养老院希望家属签署病危通知书,游本昌的女儿却当即拒绝签字,这一幕让人五味杂陈——是制度的冷漠,还是亲情的疏离?

如果说92岁的游本昌住进养老院让人唏嘘,那当外界得知他和老伴住的是北京某高端养老机构,配套设施之完善、环境之优渥、费用之昂贵时,舆论便陷入了另一种矛盾情绪。

按理说,这样的生活条件已经足以让无数普通老人羡慕,别的不说,房间不仅宽敞明亮,还设有专门的会客厅,连智能床垫和毫米波雷达这种高科技安全系统都一应俱全。

护理服务、饮食营养、社交活动,每一样都井井有条,就连最细致的日常跌倒预警,都有设备实时监控。

而这样的养老环境,所需费用自然不菲,据了解,两位老人每月合计支出超过两万元,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是二三十万。

看起来,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都解决得很好,可即便如此,网友们还是没能打消心中那点挥之不去的疑问:明明儿女健在,为什么非要让两位老人住进养老院?

这种选择,真的只是为了“尊严”吗?其实,游本昌曾多次提到过自己的想法:他和妻子年纪大了,行动不便,需要更专业的照护;

而且在养老院还能结识新朋友、参加各种活动,让生活有滋有味,“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这句话,看似是豁达,实则也藏着一丝淡淡的孤独。


更关键的是,那次他因为忘记吃药导致慢阻肺发作,医院紧急下达了病危通知,还被送进了ICU,需要家属签字。

面对生死关头,女儿游思涵选择了“不签字”,她并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基于父亲曾经对他们讲过的“生死观”做出回应——希望自己这一生体面而有尊严地离开,不插管、不抢救。

女儿听从了这个心愿,即便被人误解为“不孝”,她也毫无怨言,但即使如此,游本昌那句“幸亏活过来了”,还是透露出些许复杂的情绪。

他没怪过女儿,却也没有再提过她的决定,人到老年,话里藏的,已经不只是字面意义。

女儿固然尽心,甚至成为主要照料他的那个人,但他与儿子的关系,却始终是一道难以弥合的缝隙。

早年为了工作,他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了老家的奶奶,父子长年分隔两地,感情淡如水也不意外。

几十年过去,两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存在但不亲密”的距离,更有网友挖出,游智超虽然曾学导演,但毕业后却跑去海外发展金融事业。

与父亲几乎没有交集,连作为子女最基本的探望也鲜有表现,说到底,游本昌年轻时为了事业奔波,疏忽了家庭;

儿子长大后又走上了不同的路,最终父子之间形成了难以填补的情感断层,如今他已年迈,想弥补,也不知道从何开始。


在一次采访中,游本昌甚至坦言,自己不知道怎么和儿子相处,有时候还得请教女儿,这一句话,暴露的不只是父子之间的陌生,更是一位父亲晚年才意识到的“教养失位”。

于是,那些看似舒适的高档养老院房间,背后藏着的,仍然是一个老人在亲情上的缺失与妥协。

从外界来看,他富有、健康、知名,住着数万元的养老院,享受着专业的护理服务,看似光鲜得体。

但在他自己心里,或许始终有一个未解的疙瘩,那就是:孩子们是否真的懂他、陪过他、重视过他?

所以当网友们将矛头指向他的儿女,质疑他们“不孝”时,或许也忽略了一个现实:这段关系的疏远,不是某一天突然发生的,而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

游本昌并非毫无责任,他年轻时为艺术舍弃家庭、为事业奔波四方,是他亲手种下了与儿子疏离的种子。

而如今,那颗种子长成了一棵不再亲近的树,他坐在树下,望着风吹落叶,心里泛起的不是责怪,而是后悔。

当然,这样的父子故事,并不罕见,在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类似的情感裂痕,家人之间,并非都能拥有“随时修补”的运气。

因此,当我们讨论游本昌的“尊严”时,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解读为对家庭冷漠的反击,更可能的是,这是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做出的某种和解。

与子女的、与外界的,更是与自己的,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游本昌的经,虽写在了光鲜的剧本之后,却也有他不为人知的苦。

不是所有的晚年孤独,都是子女的错;也不是每个看似“幸福”的老人,内心都毫无遗憾。

这份尊严,或许并不是面对子女时的体面,而是面对人生时的释怀,只希望,无论在养老院,还是在心里,他都能安然度过属于自己的“最后一场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娱乐   冷漠   儿子   无奈   女儿   养老院   尊严   济公   子女   老人   父子   网友   不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