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可能越补越干!秋季皮肤补水如何更科学?

来源:【厦门日报】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开始感觉皮肤紧绷、脱屑,甚至出现瘙痒、泛红等问题。在医院皮肤科门诊中,因皮肤干燥引发的特异性皮炎、老年瘙痒症等患者也逐渐增多。

这些情况都涉及“补水”,但如何“补水”要讲科学,不然可能越补越干。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二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林玲提醒:“秋季补水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科学有效。如果出现持续瘙痒、泛红、脱屑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乱用产品加重症状。”

案例

频繁补水没效果 反而“干上加干”

28岁的李小姐(化名)是一名办公室白领。入秋后,她感觉脸颊干燥,且有些脱屑,于是她加大了护肤力度:每天频繁使用保湿喷雾,并早晚各敷一片补水面膜。谁知一周后,她的皮肤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出现了泛红、刺痒等情况,摸起来非常粗糙。

她前往二院求诊,被诊断为因错误补水导致的皮肤屏障受损,并合并脂溢性皮炎。她对此大惑不解:“我用的都是舒缓面膜,并且每天都有补水,为什么还会皮肤受损?”

根据医嘱,李小姐停用了所有喷雾和面膜,护肤流程简化为:每晚使用一次温和洁面乳,之后立即涂抹成分简单的含有神经酰胺的修复型面霜。一周后,她的皮肤泛红和刺痒现象明显缓解,皮肤状态恢复稳定。

分析

不停加水却不“锁” 就像杯子不加盖

林玲分析,李小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犯了几个错误:一是频繁补水却不锁水,导致皮肤在反复的“湿干”循环中水分流失加剧;二是天天敷面膜,破坏了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第三,在皮肤已出现脱屑、泛红时,未能及时止损,反而更加频繁地使用,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很多人对补水的理解停留在‘给皮肤灌水’的阶段。”林玲说,许多年轻人为了让皮肤保持时刻湿润的状态,保湿喷雾、补水面膜轮番上阵。“这是误区。我们的皮肤就像一杯水,如果只是不断往里加水,却没有盖上盖子,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殆尽。”

林玲说,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汗液乳化而成的一层薄膜,能有效锁住水分,防止过度流失。科学补水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步是补水,利用护肤品中的吸湿成分为角质层注入水分;第二步是使用含有油脂成分的乳液或面霜,模拟皮脂膜的功能,将补充的水分牢牢锁在皮肤里。“而很多人只做了第一步。结果因为水分蒸发带走更多自身水分,导致越补越干。”

建议

做好补水“三部曲” 注意黄金窗口期

如何做到正确补水?林玲建议,要做好“温和清洁、及时保湿、修复屏障”三部曲,一切保湿应从温和清洁开始。水温不宜过高(32℃-38℃为宜),避免使用皂基过强的洁面产品,以免过度剥离宝贵的皮脂膜。

清洁后的3分钟内,是保湿的黄金窗口。此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毛孔微微张开,吸收力更好。洗完脸,应立刻按“水—精华—霜”的顺序进行护肤。拍完爽肤水或精华水后,务必后续跟上保湿精华和面霜,这是锁住水分的决定性一步。

在产品选择上,不必盲目追求昂贵品牌,而应学会看成分。秋季推荐选择含有透明质酸、神经酰胺或角鲨烷等成分的护肤品。

对于面膜,每周使用2次左右作为集中护理即可,敷完同样要涂抹面霜“封层”,切不可敷完就睡,否则起床后皮肤可能更干。

提醒

警惕“民间智慧”补水要讲科学

很多人觉得自己满脸油光,无需补水。但林玲指出,这很可能是一种“外油内干”的状态——由于皮肤屏障受损,保水力差,皮脂腺才会代偿性地分泌更多油脂来试图保护皮肤。此时若一味强力清洁去油,只会陷入越洗越油、越油越干的恶性循环。

此外,对一些“民间智慧”也需警惕。例如,闽南地区有些老人喜欢用茶叶加盐巴来洗澡止痒,或用很热的水烫洗,这些强烈的刺激都会破坏皮脂膜,加重干燥和瘙痒。

林玲强调,补水不是越多越好,就像我们的胃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温和、适度、精准才是关键。

(文/厦门晚报记者 陈恩泽 通讯员 高莹 朱珊)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时尚   秋季   皮肤   科学   面霜   水分   皮脂   面膜   屏障   温和   频繁   成分   刺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