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男星人设崩塌!女友爆他出轨打人,同时交往4人,警方已立案

前言

重磅!娱乐圈真是风波不断!

19岁当红小生荣梓杉,被24岁女友李禹熹发长文控诉,称他出轨又打人,警方已针对此事立案调查!

从“天才少年”到“丑闻主角”,荣梓杉的未来或将就此蒙上阴影。

编辑:AJY

师姐的血泪控诉

李禹熹的叙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直击要害。

她构建的“受害者”形象,建立在情感与身体双重伤害的基石上,极具冲击力。

故事的开端,听起来像一出校园偶像剧。

一个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师弟,一个是比他大五岁的师姐,两人在校园里相识,经过一个月的线上聊天,在2024年7月,他们走到了一起。

然而甜蜜之下暗流涌动,李禹熹称,在这段关系里,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被确诊了抑郁症和中度焦虑。

她将这一切,归咎于荣梓杉的冷暴力和情感背叛。

最让她崩溃的,是发现荣梓杉可能同时与四位女性保持着不正当关系。

她曾为此与对方激烈争吵、对峙,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天真地相信他会改变。

这种“恋爱脑”式的包容,反而加深了她作为受害者的悲情色彩,让旁观者更能共情她的付出与伤害。

如果说情感欺骗是钝刀子割肉,那么身体上的暴力,就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10月8日晚,在荣梓杉的住所,两人矛盾彻底爆发,据李禹熹所说,她被荣梓杉狠狠摔倒在地,还被对方用脚踹,那一刻,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她选择立刻报警。

这个举动至关重要,报警并获得警方的立案回执,为她的个人陈述提供了官方程序的背书。

即便目前她公开的证据里,还缺少聊天记录、视频等实锤,但警方的介入,已让她的控诉分量重了许多。

三层甩锅的公关术

面对李禹熹条理清晰的控诉,荣梓杉团队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精彩,他们没有急于澄清,而是上演了一出动态变化的叙事防御战。

核心目标很明确:不是证明自己无辜,而是把水搅浑,消解自身的“加害者”标签。

第一重防御,是釜底抽薪式的身份否定,当帽子叔叔接到报警到达现场时,荣梓杉的经纪人第一时间抛出的说法,竟是称李禹熹为私生饭,指责她私闯民宅。

这一招相当狠毒,意图从根本上瓦解李禹熹所有指控的合法性,如果连情侣关系都不存在,那所谓的劈腿、暴力,不就成了疯子的呓语吗?

更有意思的是,李禹熹提到,荣梓杉此前曾录制过一段视频,反过来指控她骚扰自己,并威胁要调查其家人。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套“骚扰者”的说辞,或许是早就准备好的一套风险隔离预案。

然而这套说法似乎没能站住脚,于是第二重防御紧随其后。

10月12日,双方去警局做伤情鉴定,此时荣梓杉一方的说法发生了微妙但关键的转变,从指控对方是私生饭,变成了承认双方发生了互殴。

这个转变,等于默认了两人之间存在激烈冲突。

但“互殴”这个词,巧妙地将责任从单方施暴,分散到了双方身上。

这在现场缺少监控录像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说法,大大降低了暴力指控的恶性程度。

在两套说辞都抛出后,荣梓杉团队启动了第三重防御:沉默。

从事发到现在,荣梓杉本人及其工作室,未发布任何公开回应。

这种“冷处理”,是娱乐圈危机公关的常用手段,意在避免言多必失,等待热度自行冷却。

回顾今年5月,荣梓杉曾被拍到与一位混血女性举止亲密,当时他的团队同样选择了不回应。

看来,这已经成了他们处理负面新闻的惯用伎,而荣梓杉的母亲和经纪人私下劝说李禹熹私了的行为,更暴露了他们息事宁人的真实意图。

压垮骆驼的稻草

在这场双方各执一词的“罗生门”里,由于决定性证据的缺失,舆论的天平会向哪边倾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荣梓杉过往的公众形象,不幸的是,他并非一张白纸。

荣梓杉的公众形象,本身就存在着一道裂痕。

他是《隐秘的角落》里走出的天才少年,是2024年以专业第一考入中戏的学霸,头顶“演技派”光环。

但在2024年的综艺《花少6》中,他因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问题,被不少观众贴上了“巨婴”的标签,批评他不听指挥、我行我素。

这种负面认知基础,让他在此次风波中很难赢得公众的全然信任。

当一个原本就不完美的形象,遭遇如此严重的指控时,大众心理上会更倾向于信其有。

他团队的沉默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效果大打折扣,反而被解读为一种默认。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些来自行业内部的信号。

曾有娱乐记者预言他翻车是早晚的事,这仿佛一句谶语。

更实际的是他的事业状态,有信息指出,今年全年他都没有接拍任何新戏,唯一一部待播剧还是2023年拍摄的。

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引人遐想,是单纯的学业规划,还是资本市场已经提前预判到了他的潜在风险?

这种行业信号在丑闻爆发后,无疑会反过来加剧外界对他负面行为的猜测,成为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结语

荣梓杉事件,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现代名人丑闻中的叙事战争,事实的真相固然重要,但在结果出来之前,话语权的争夺早已白热化。

李禹熹通过一个逻辑清晰、情感饱满的“受害者”故事,成功地抢占了先机,赢得了舆论的初步同情,而荣梓杉的团队,则用一套不断变化的防御话术,试图瓦解对方建立的道德高地。

最终无论警方调查结果如何,这场风波本身已经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

它警示着我们,在流量时代,任何公众人物的形象都是脆弱的,每一次危机公关,都是对其背后团队叙事构建能力的极限考验。而在这场喧嚣的战争中,真相,或许才是最孤独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娱乐   打人   警方   女友   团队   说法   丑闻   受害者   稻草   情感   公众形象   风波   公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