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滋味,藏着不少故事。在西街老店里,咬一口蜜饯,咸酸甜于舌尖打转;在中山路骑楼下,吃一口煎包,肉的香气能勾出老泉州人的回忆。还有盛夏的荔枝,甜滋滋的果肉在酷暑中为人们带来一丝凉爽。这些味觉记忆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承载泉州地方饮食文化的符号。
蜜饯里品出闽南“咸酸甜”
泉州的蜜饯有着闽南独特的“咸酸甜”口味(源和堂 供图)
在泉州的烟火气中,“源和堂”三个字如同一块时光琥珀,封存着闽南人关于“咸酸甜”的记忆。这家创立于20世纪初期的老字号,其名称本身就暗藏着闽南人的饮食口味,“源和堂”与“盐和糖”在闽南语中的发音相似,直白地道出蜜饯的味道,也透着泉州商人“实诚”的处世之道。
中华老字号“源和堂”的创始人之一庄杰赶的人生轨迹,更是闽南人“爱拼敢赢”精神的写照。庄杰赶年幼时曾在竹篾店当学徒,后来走街串巷叫卖水果,接着有了自己的水果摊。因为每天总有一些水果剩下,别人降价处理或者干脆丢弃,他则将剩下的水果用食盐、糖腌制后,装在簸箕里,放在砖埕上晾晒,制作出闽南蜜饯“咸酸甜”的独特风味,受到人们喜爱。李咸饼、咸金橘、山楂饼、陈皮香梅……这些蜜饯,成为海外华侨行李箱里的乡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行。
时光流转,如今,“源和堂”这个集合了“海丝”文化、华侨文化与闽南味道的老字号,焕发新彩。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旧厂房依然留着蜜饯晾晒的痕迹。一些曾经风靡东南亚的拳头产品,比如,咸金枣、三宝果、枇杷膏等也悉数回归,引回了海外的寻味客。
一颗蜜饯,成为泉州饮食文化中可以慢慢品味的记忆。
中山路上的家乡味道
泉州中山路也有满满的老字号味道。据《鲤城区志》记载,早在民国时期,泉州市区的传统名菜中,就有福人颐豆腐卤、龙凤腿、得意居炖牛肉等传统名菜。
曾经中山南路上的福人颐饭店,就是老泉州人的心头好。这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老字号,从最初的冷盘卤料小店到公私合营饭店,成为不少老泉州人的美味记忆。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程振芳及其厨师团队手上,蟠龙通心鳗、爆炒鸳鸯肚、翡翠龙虾球、油焗红蟳成为当时的爆款,与此同时,扁食、干拌面、炒米粉、煎包也很受欢迎。当然也少不了福人颐一直以来的招牌菜——豆腐卤,厨师将炒菜炼出的猪油渣、虾米融入豆腐卤,风味更甚。
对于回到泉州的华侨来说,福人颐是难忘的家乡味道,让他们十分满意。福人颐也经营“外烩”业务,有一次,程振芳带领福人颐的员工,到紫帽山一位华侨家中操办喜宴,从设计菜品、采购食材,到烹饪佳肴,都令这位老华侨赞不绝口。
满堂酒家与福人颐同期创办,被食客赞誉:“手上技艺巧,心中名菜多。无论飞禽潜鱼、水陆八珍,一经他们精心制作,便成色香味俱佳的美馔。”
东壁龙珠(泉州晚报资料图)
程振芳也曾在满堂酒家担任过大厨,他制作的“东壁龙珠”至今仍是泉州地区的名菜。取泉州知名的东壁龙眼,去核后填入鲜虾肉、猪肥膘肉和荸荠制成的馅心,挂蛋黄液油炸而成,甜鲜交织的口感,既体现了闽菜“就地取材”的智慧,也是烹饪技艺融会贯通的代表作。
泉州荔枝曾是“海丝”热销品
福建的荔枝名声在外,历代为贡品。南宋泉州人梁克家在《三山志》记载:大中祥符二年,岁贡荔枝干六万颗,煎荔枝一百三十瓶,丁香荔枝三十瓶;崇宁四年定岁贡荔枝十万颗。
宋代名相苏颂在其所著的《本草图经》里对荔枝有详细的描述:“荔枝子,生岭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州郡皆有之……荔枝始传于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今闽中四郡所出特奇,而种类仅至三十余品,肌肉甚厚,甘香莹白,非广、蜀之比也。福唐岁贡白暴荔枝、并蜜煎荔枝肉,俱为上方之珍果。”苏颂以科学的笔触,完整介绍了当时荔枝的主要产地和几度演变的过程,以及福建荔枝的品种和保存、制作方法。
苏颂特别提到荔枝的主要产地,排第一位的便是泉州。“凡经曝皆可经岁,好者寄至都下及关、陕、河外诸处,味犹不歇。百果流布之盛,皆不及此。”他提到福建人擅长制作荔枝干,也就是“荔枝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鲜荔枝不好向外运输的问题,使得福建荔枝有“流布之盛”。
曾任泉州知府的蔡襄更是写了洋洋洒洒的《荔支谱》,记载了当时荔枝内销外销皆备受欢迎。“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可见,荔枝是泉州宋元海丝贸易史上的重要大宗货品之一。
蔡襄在书里提到了保存荔枝果品的“红盐法”——“民间用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虫,修贡与商人皆使之。”
“红盐法”的使用,使得泉州的荔枝干果能够长久保存,通过“海丝”贸易航线,远销日本、朝鲜、阿拉伯等地。
明清时期,泉州的荔枝品种更多,其中以晋江、南安最为丰富。万历年间陈懋仁的《泉南杂志》里记载了当时“火山”“桂林”“状元红”等诸多荔枝佳品。到了清朝,荔枝在闽南饮食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清康熙《大同志》记载了当时闽南的“岁办厨料”,荔枝和龙眼、香蕈、芽茶、蜂蜜、白黑砂糖等一起位列其中。除了鲜食,荔枝干等也大受欢迎。
老泉州人一定记得,当年的泉州名厨张春火还曾用荔枝、琼脂做成甜食,人称“水晶荔枝”。取材泉州特产的延陵新鲜荔枝佳果,配以琼脂和白砂糖制成。此菜上席时,整盘通体透明如水晶,荔枝颗颗形似花蕾,颜值口味俱佳。□许晓春
责任编辑:黄冬虹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