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山东商会:一场跨越千年的立夏文化派对

"立夏之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周礼》中记载的物候景象,在江南水乡化作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5月5日,嘉兴市山东商会第七届"流动的孔子学堂"在潘家浜的桑荫下开课,三十余个南北交融的家庭以野炊为媒,在炊烟袅袅间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青砖土灶前,会长袁汝伟手持竹制锅铲,将齐鲁大地的豪迈注入江南风味的野米饭。"这锅饭要放三勺山东人的实在,两把嘉兴人的精致。"随着咸肉、春笋在铁锅里滋滋作响,南北饮食文化完成了一次完美交融。孩童们举着刚摘的桑叶跑来跑去,老人们念叨着"吃了野米饭,暑气不沾身"的俗谚,年轻会员们则架起烤炉,将新疆羊肉串与嘉兴粽子并排炙烤,创造着属于新时代的"融合菜系"。

在百年香樟树的荫蔽下,孔子学堂的讲师们支起移动讲台。桑叶作纸,树枝为笔,从《齐民要术》里的农事记载,到《武林旧事》中的立夏习俗,原本艰深的典籍化作田间地头的生动故事。"知道为什么立夏要称人吗?"公益讲师王老师晃了晃手机里的电子秤,"这和电商平台'618'促销一样,都是古人应对季节变化的智慧结晶。"笑声中,年轻父母们纷纷抱起孩子体验"立夏称重"的古俗。

掼蛋对决区俨然成为南北习俗的竞技场。山东汉子甩出"炸弹"时的爽朗笑声,与嘉兴媳妇出牌时的精打细算相映成趣。"这叫'孔孟之道遇上吴越智慧'。"轮值会长王春河边记分边调侃。沙坑里,来自青岛的"沙画师"正教孩子们用太湖水绘制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图,湿润的江南沙竟勾勒出泰山的巍峨轮廓。

炊烟将散时,袁汝伟会长舀起最后一勺野米饭:"《诗经》有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七年来我们坚持让典籍走出庙堂,就是要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可以带着烟火气的活态传承。"夕阳中,孩子们用桑葚汁在宣纸上涂鸦《论语》名句,墨色未干的作品被郑重其事地挂上农家乐的白墙。

当最后一丝炭火余温消散在晚风里,这场持续七年的文化实验再次印证:真正的文明传承,不在高阁深院,而在百姓的灶台边。

(来源:嘉兴市山东商会 主编:宾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美食   嘉兴市   立夏   山东   商会   派对   千年   文化   孔子   嘉兴   米饭   桑叶   会长   齐鲁大地   江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