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挑战!官方对李嘉诚盖棺定论,彻查之举捍卫国家利益

92岁的李嘉诚最近遇到了些麻烦,去年底传出长和系准备将全球电信业务分拆上市的消息,估值在100亿到150亿英镑之间,原本是一笔常规的资产重组,却在推进过程中碰了壁。

长和很快发了公告澄清,说虽然接到过相关建议,但目前还没做出任何交易决定,既没完全否认也没明确承认,反而让外界更加好奇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事情的起因还得追溯到2022年,那年长和系准备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虽然公司一直强调这是纯商业行为,但这笔交易发生的时机比较敏感,正赶上国际形势紧张的时候。

监管部门随后介入,长和系上市公司市值单日蒸发了将近800亿港元,这个损失不算小,对李氏家族来说也是个警示信号。

之后李嘉诚次子李泽楷迅速让旗下盈科集团和长和撇清了关系,动作很快。

巴拿马港口那件事过后,李嘉诚的动作就谨慎多了,这次电信业务分拆的传闻一出来,长和立刻就发公告澄清,不像之前那样拖着不表态,看得出来他们确实吸取了教训。

问题在于即便现在暂时按下了分拆计划,也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有类似操作。

长和系手里握着的优质资产不少,尤其是电信业务覆盖了英国、意大利、瑞典、丹麦、奥地利和爱尔兰这些欧洲国家,还有香港和澳门。

资产重组确实是企业正常运作的一部分,问题是这些电信资产不是普通商品,属于关键基础设施,涉及到通信安全和数据安全,各国政府都盯得很紧。

去年11月工党政府推动客运铁路运营权重新收归国有的法案通过了,工党政府对私有化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其他关键行业。

电信恰恰就是工党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如果长和真的要在英国分拆上市电信资产,可能会面临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英国政府要是觉得有必要,完全有可能对这些资产进行更严格的监管,甚至不排除国有化的可能。

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不只是电信,还包括能源、港口、水务等多个领域,这些年他在英国投入的资金超过4000亿港元,持有的资产包括三个港口、三家能源公司和一家水务公司。

当初看起来这些投资很稳妥,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政策环境相对稳定。

但现在情况变了,工党政府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让原本确定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这几年试图在不同国家之间做平衡的企业和国家,大多过得不太顺利,立陶宛和捷克在外交政策上的摇摆,给当地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营压力。

立陶宛原本想靠近西方市场,结果发现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捷克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外交政策上反复横跳,最后两边都不讨好。

以前可能只要算清楚经济账就行,现在还得考虑政治、外交、安全等各方面的影响,单纯依靠市场信号做判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李嘉诚这辈子做生意最擅长的就是低买高卖、把握时机,但现在这套玩法越来越难用了,因为交易能不能成,不只取决于价格是否合适,还要看各方面的态度。

从李泽楷最近的动作能看出一些端倪,他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团这两年明显把重心转向了东南亚市场,和父亲李嘉诚的欧洲布局形成了差异化。

可能说明李氏家族在尝试不同的发展路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现在跨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怎么在不同国家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以前全球化顺风顺水的时候,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全球配置资源。

现在各国对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的管控越来越严,企业的选择余地在缩小。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地缘政治风险分析部门,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光靠财务分析师和市场调研已经不够了,还得有人专门研究各国的政策走向和国际关系变化。

评估企业价值的时候,除了看财报数据,还要关注它的全球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与主要市场的发展方向一致,那些能顺应趋势的企业,发展会更稳健。

说到底过去那种纯粹的商业逻辑正在让位于更复杂的考量,企业不得不在商业利益和其他因素之间找平衡点。

规模越大、涉及领域越敏感的企业,面临的压力就越大,李嘉诚作为华人商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的选择和遭遇自然会引起更多关注。

在全球化退潮、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商业决策需要更加慎重,既要算经济账,也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未来的商业环境会更加复杂,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及时调整策略的企业,才有可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李嘉诚今年已经92岁高龄,他这辈子经历过太多风浪,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华人首富,见证并参与了亚洲经济的崛起,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对他来说也许是职业生涯后期的又一次考验。

这个案例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看到李嘉诚这样的大佬也进退两难,真是感慨时代不同了,以前觉得资本可以全球通吃,现在才发现祖国强大了,企业走出去更要有大局观。”

“他在英国投了那么多基建项目,现在遇到政策变动风险,说明海外投资光看收益率不行,还得研究透当地的政局和长期趋势。”

“其实商人追求利润没错,但像港口、通信这些关键领域,确实比较敏感,任何国家的巨头涉及这些行业,都会受到格外关注。”

“长和系市值一天蒸发几百亿,这个学费太贵了,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个醒,在地缘政治复杂的今天,商业决策要考量的因素更多了。”

“比较佩服他儿子李泽楷,早早把重心转向东南亚,看来李氏家族内部对全球布局也有不同判断,这种分头尝试挺聪明的。”

“立陶宛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小国在大国之间选边站的结果都不太好,企业更是如此,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得不偿失。”

“作为普通投资者,从这个案例学到最多的是,现在选股票不能只看财报,还得看这家公司的全球布局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方向。”

“他今年都90多岁了,还在调整商业版图,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值得年轻人学习,不过他的经历也说明,老经验可能遇到新问题。”

“电信业务估值上千亿,说分拆就分拆,这种大手笔只有顶级财团玩得转,但越是巨额交易,背后的政治因素就越复杂。”

“其实很多民营企业都在面临类似挑战,只是规模没这么大,如何在海外市场赚钱的同时维护好国家形象,这是个技术活。”

“比较好奇英国如果真的国有化,会怎么补偿这些外资企业,之前听说他们在英国的电网投资也面临政策风险,跨国投资真的不容易。”

“从商业传奇到如今备受争议,说明成功企业家不仅要懂经济更要懂政治,这对当下创业者是个重要启示。”

“他的案例让我想到,企业做得再大也要认清根本,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扎根这里可能比到处扩张更稳妥。”

“最近这类新闻很多,感觉全球商业格局在重新洗牌,以前追捧的“全球化大师”们,现在都在调整策略适应新形势。”

“作为在香港工作过的人,感觉李嘉诚代表的是一种旧时代的商业思维,新时代需要的是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更好结合的企业家。”

你觉得跨国企业在当前环境下应该怎么调整策略?李嘉诚的处境对其他企业家有什么启示?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众看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定论   官方   企业   英国   商业   立陶宛   工党   全球   港口   政治   电信业务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