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朋友不好找,战略搭子更难凑。中俄印这三角关系,看着热闹,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一个往西方靠、一个顾自疗伤,留下中国一头独撑局面。
说白了,旧三角已经失调,中国也没再指望谁接住,而是自己重摆棋局,干脆拉东盟和海合会搭起“新大三角”。
油气、港口、数字货币,全都一条龙铺开,这一新组合,干的事不在牌桌上吵架,而是在规则外另起炉灶。
这回,不是调整队形,是重新写剧本。
“中俄印三边合作”,这事儿最早是2002年由俄罗斯提的。当时背景是啥?冷战一结束,美国成了独角兽,各国压力山大。俄罗斯想拉中国和印度一起平衡西方,算是抱团取暖。
从2005年起,这三家开始常规会晤,外交部长级会议一年一度,经济和安全合作也挂了个牌子。但这么多年下来,这三角越来越像个“空心架子”。
最大的问题,出在印度。印度这几年一路往美国那边靠。从加入“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参加马拉巴尔军演、到全面拥抱“印太战略”,动作一套接一套。嘴上说“战略自主”,行动却是一步步捆到华盛顿的战车上。
2023年,印度还同美国签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开始直接对接高科技供应链。这么干,和中俄“共同抗压”这个初心就彻底分道扬镳了。
边境问题也是颗定时炸弹。2020年加勒万河谷的军事冲突,是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印方主动越线挑衅,导致中方官兵牺牲,局势一度濒临失控。
虽然后续外交场合还维持表面风平浪静,但互信这个东西,一旦破裂,修复起来比重建还难。
俄罗斯这头,情况又不同。俄方其实对中俄印合作有积极性,也愿意当“中间人”,但从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开始,俄罗斯自身被欧美全面制裁,财政吃紧、军事外压、外交孤立,已经自身难保。
2023年俄印贸易暴增,但结算卡在卢比不能自由兑换,俄方出口顺差拿不回钱,这种“假热闹”根本维持不了实质合作。
所以别看新闻里三方还合影、开会,实际上三方意见分歧大、路线不统一、信任基础也不稳,合作项目没落地,政治协调更像形式大于实质。
这一局面说明,中俄印这个三角形,说是三根柱子,其实只有中国在撑着。三角结构一旦失衡,维持它的意义就逐渐削弱了。
眼看旧结构难以为继,中国并没有被动等待,也没有“强行拉拢”,而是另起炉灶,主动谋划新的合作框架。
2025年5月,在北京,一场规格不低、影响不小的会议悄然登场——中国-东盟-海合会三方峰会。这场会议虽然没什么口号,但干货十足。
它背后代表的,其实是中国正在组建的“新大三角”:一头连东南亚,一头连中东,再加上中国自身,形成了资源、市场、产业链互补的稳定结构。
为啥选这俩搭档?很简单。东盟是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中转的新中心,人口年轻、物流便捷,跟中国关系一向密切。海合会六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全球1/3,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户。
而中国,正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能源消费国。这三家搭在一起,是环环相扣、互补互需。
这场峰会上,中方和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先后签了多个关于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本币结算的备忘录和框架协议。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推动的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也首次写进峰会联合声明,成为正式共识。
比如,中阿之间已完成首批人民币结算原油交易试点,2024年第四季度起,阿联酋对中国出口的部分液化天然气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规避了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中东土豪可不是图新鲜,这是他们“规避金融制裁”的主动选择。
再看基础设施这块,中国和马来西亚、印尼联手推进南向铁路通道,从广西出发,经老挝到曼谷,再延伸到新加坡,最终连上海合会的海上油气港口,形成能源+交通+金融三位一体的通道闭环。
这套新三角合作没有谁当“盟主”,也没有制度霸权。一切都靠“项目+资源+效率”说话,大家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不像旧三角那种“政治姿态式”的组合,新三角从一开始就奔着落地干事去的。
更关键的是,这套新三角合作机制,避开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旧体系制约。
无论是去美元化、本币结算,还是数字化转型、安全能源通道,都在构建“西方规则之外的第二套选项”。这不是单纯换搭档,而是在写一套新剧本。
中国干这事儿,不是赌气,不是摆姿态,而是清楚意识到,旧框架已经不适配新的国际现实。
中俄印这个三角,有它的历史背景。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一方已经明确选边、另一方疲于应付,继续维持三角合作就是“空转”。咱这时候另起炉灶,是主动设局,不再做旧格局的“补丁”。
更深层次看,中国正在通过这种新合作方式,逐步推动全球治理权力结构的转移。过去几十年,话语权主要集中在欧美体系内,从贸易规则到金融结算,从技术标准到数据安全,全是一套旧版“西方协议”。
但现在不同了。中国通过和东盟、海合会这种区域多边框架,建立去美元体系,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形成技术标准本地化,正在悄然搭建一套“新底座”。
比如在金融结算上,中方提出“人民币+海湾货币”双币清算机制,已有3国入表态支持。
在数据基础设施上,中国企业正在帮助中东国家建设本土云服务平台,数据不出境,服务器自主可控。这些细节,放在20年前是不敢想的,现在却成为新合作的标配。
更关键的是,这套新三角结构不打阵营牌、不搞零和战,不站队,但效率高、成果实。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战略设计,不靠喊口号,不靠军演撑场,全靠项目和利益说话。
所以现在看,中国另起炉灶不是放弃,而是升级,是从维护一个“虚结构”,到打造一个“新引擎”。这一套下来,不仅中方走得更稳,连新兴国家也找到了替代路线。
新三角不是应急方案,是长期策略。它不局限于三国,而是连接亚非拉、横贯海陆空的网络结构。这场全球格局重构,中国没有被动参与,而是主动领航。
俄智库:中俄印三边合作前景广阔.今日头条.2024.05.27
在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5.05.27
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快懂百科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