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毒洗发水”遭曝光!多家品牌检出致癌物,速查洗漱台停用

你有没有发现,头发是越来越少?

沙发上捡头发、地下捡头发,即便是每天扫地,拖地,但那些糟心的头发就像是有生命一样,到处乱窜,弄得家里满地都是头发!

根据2024年《中国毛发健康管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且每年幅度更是达到15%至18%。

也就是说,我国每六个人中正有一个人遭遇脱发的困扰。

或许,脱发并不是压力大,罪魁祸首应该是一些毒洗发水!

赶紧看看,你用的洗发水里面有“毒”吗?

“带毒”的高手

众多90后、80后已经成为“脱发大军”的一员。

专家分析,脱发问题不仅和熬夜还有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还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洗发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60年代到70年代,人们根本没有听说过“洗发水”,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居民。

人们洗头发会用到皂角,或者买的硫磺皂。

虽说当时的物质匮乏,吃不饱穿不暖,但大多人没有因为脱发问题所困扰。

从一张1983年的照片中不难发现,他们的头发是真多,个个都是一头茂密的黑头发。

再看看现在,头发问题日益增多,脱发群体不断在壮大。

尤其是女性,头发是越洗越少,,每一次梳头发都会脱落一把又一把的头发。

而这或许和我们用的洗发水息息相关。

2025年315期间,有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的洗发水外包装上,竟直接标明含有甲醛成分。

国家药监局随后在4月发布的抽检通告中,证实佰束等10批次洗发产品违法添加新铃兰醛、特比萘芬等禁用原料。

这场安全风暴早已埋下伏笔。

2010年,霸王洗发水被检出含有致癌物二恶烷,尽管品牌辩称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微量副产品",并最终赢得官司,但消费者信任已彻底崩塌。

更令人震惊的是,强生婴幼儿洗发水同样被曝含有二恶烷及释甲醛成分季铵盐-15,且该品牌今年4月因婴儿爽身粉致癌案,同意支付89亿美元天价赔偿金。

这些事件并非孤立存在。

从霸王到强生,从知名品牌到小众产品,洗发水行业的安全隐患如同连续剧般持续上演。

监管部门屡次抽检,违禁成分却仍频繁出现,揭示出行业深层的安全治理难题。

权威检测数据显示,多个品牌产品中被检出SLS、SLES、MIT等争议性成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头皮健康屏障。

这些发现印证了一个残酷事实:价格与品牌知名度从来不是产品安全性的保证。

成分的排名次

当你拿起一瓶洗发水,成分表前五位的成分决定了它究竟是头皮养护师还是隐形杀手。

2025年河南药监局抽检结果显示,多款洗发水中含有的SLS、SLES、MIT等成分正悄悄侵蚀你的头皮健康。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SLES)作为强力表面活性剂,能产生丰富泡沫,却会过度剥离头皮油脂,破坏天然保护屏障。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作为防腐剂,欧盟早已严格限制其在驻留型化妆品中的使用浓度。

更需警惕的是这些隐形威胁: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的清洁力过强,长期使用导致头皮干燥敏感。

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会释放甲醛,虽然抑制细菌滋生,却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去屑成分吡硫鎓锌(ZPT)已被欧盟明令禁用。

成分表的排序就是含量高低排行榜。

任何风险成分出现在前五位,意味着其含量已足以构成潜在威胁。

专家指出,这些化学物质虽然短期使用问题不明显,但长期累积可能造成头皮屏障受损、敏感甚至更严重健康风险。

保护头皮健康的第一步,从学会阅读成分表开始。

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洗发水成分表背后隐藏着更危险的秘密——某些健康杀手永远不会出现在标签上。

二恶烷作为表面活性剂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却因属于"副产品"身份而免于标注。这是化妆品行业公开的漏洞。

生产过程中残留的重金属杂质同样不会出现在成分表中。

铅、汞、砷等物质可能随原料悄悄进入产品,长期使用会在体内累积,部分香精配方中的邻苯二甲酸盐作为塑化剂,只需标注为"香精",却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另一种风险来自成分相互作用产生的衍生物。

不同化学物质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既不在配方表中,也未经安全评估。

监管部门抽检经常发现产品实际成分与备案信息不符,部分企业擅自更改配方,添加氢醌、氯倍他索丙酸盐等禁用成分,这些违禁物质自然不会出现在正规标签上。

生产工艺中的污染同样不可忽视。

缺乏质量控制的生产线可能导致微生物超标,包括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

这些生物污染物同样不会出现在成分表中。

消费者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标注模糊的成分。

诸如"香精""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集体名称,背后可能隐藏着数十种化学物质的复杂组合。

自救指南

面对琳琅满目的洗发产品,掌握以下三招即可有效避开消费陷阱。

第一招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在化妆品查询栏输入产品名称,核对备案成分与实物标签是否一致。

第二招是养成看成分表前五位的习惯。

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关键成分的位置直接反映其含量高低。

若发现月桂醇硫酸钠、硅油、强效防腐剂等排在前列,建议立即放弃该产品。

第三招是建立"成分黑名单"记忆库。

牢记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二乙醇胺(DEA)、塑化剂等高风险成分。

同时认识值得关注的天然成分,如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植物提取物等。

购买渠道同样重要,优先选择品牌专柜、官方旗舰店等正规渠道,避免通过来历不明的代购或非授权网店购买。

保留购买凭证,以便发现问题时维权。

定期关注药监局发布的抽检通告,了解最新不合格产品名单。

同时学会识别化妆品备案号的真伪,国产产品标注"国妆准字",进口产品则为"国妆备进字"。

建立理性消费观念:价格不等于安全,宣称"天然"未必纯粹,进口产品也可能违规。

真正可靠的是成分表的真实信息和官方的备案数据。

大家也赶紧检测一下自己的使用的洗发水是否拿权,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千万不要心疼,尽早换掉。

参考资料

洗发水测评局中局:20种大牌竟被指有毒,杂牌用伪科学抹黑同行

大河报2025-01-03 08:4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时尚   致癌物   检出   洗发水   品牌   成分   头发   头皮   表面活性剂   产品   防腐剂   健康   发现   硫酸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