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
千万里相思
是谁在月光下
静静地嚼着一枚月亮?
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独属于自己的明月,但你还记得记忆当中最深刻的那一口月饼的味道吗?本期没有名家文字,有的只是独属于每个普通人心中的那一口美好的味道和关于月亮的记忆。那个味道,有的叫童年,有的叫大学,有的叫乡愁,有的叫亲人之间的关爱,有的叫明月千里寄相思……
请让我们循着月光
跟随“听见笔尖上的美好滋味”
来仔细聆听
那些声音里的滋味故事
1枚月饼
中秋又到啦,一想到家乡的五仁月饼,口水就忍不住地流!宝鸡凤翔的五仁月饼,可是祖传三百多年的老味道。外皮棕黄发亮,看着硬邦邦,咬下去却酥得掉渣——这可是老师傅用菜籽油和面,木模子磕出来的老手艺,饼皮里还藏着“以面为馅”的独门秘方呢!
馅料更是实在,核桃仁、瓜子仁、花生碎拌着冰糖和黑芝麻,甜而不腻,越嚼越香。记忆里的滋味,是母亲切开硬邦邦的月饼时,花生芝麻混着冰糖的香气扑面而来。
小时候最盼着奶奶从坛子里掏月饼,说是“窖藏”过的才够绵软。现在离家远了,可那股混着菜籽油和果仁的香气,总能把我拽回老院子——圆月下,全家分食一块饼,碎渣沾满衣襟,笑声比月饼还甜。这滋味啊,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团圆味儿。比月亮还圆,比蜜还甜。(陕西 韩晓妮)
2枚月饼
41年了,我的记忆中依然深藏着一个月饼的清香……
1984年,我从西安坐火车辗转40多个小时到沈阳上大学,开学一周就迎来了中秋节,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入学后给家里寄出了第一封平安信,还没有收到回信,大家都特别想家。记得班主任陈老师自己掏钱给同学们买了月饼,那月饼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桃酥饼,里面镶嵌着几颗花生仁儿,但没有油腻的味道,吃起来酥脆香甜。中秋节的晚上,同学们在操场上围坐一起,月亮很明亮,老师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父母。大家依次做我介绍,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但吃着吃着就哭了……
现在去沈阳飞机也就几个小时,高铁不过10小时,而我当时经历四十多个小时,几乎两天两夜。
现在随时可以用微信和家人联系,而我们那时候只能写信给家里说很想念家,一封信来回需要10多天,还没有收到家里安慰的回信,然而情绪就已经变了,哈哈。(陕西 姬海红)
3枚月饼
又是一年秋。思绪倏然飘回三年前——彼时我还是初入陕西师大的大一新生,撞进了一场诗意满溢的秋日校园。微风轻拂,曲江流饮畔的落叶载着细碎心绪;单车碾过金黄银杏,叶片发出清脆的“吱呀”声,成了那年最生动的注脚。每到这时节,学校总会组织月饼制作活动,多样口味任人挑选,印着校徽的小月饼精致又暖心,总让我满心期待。如今在外实习,案头再无银杏叶的脆响,却总在某个瞬间想起月饼上的校徽。原来那些藏在秋风里的校园时光,早已沉淀为心底最暖的念想,化作底气,支撑着我在新的征途上稳稳前行。(黑龙江 孟佳钰)
4枚月饼
一直以来,我其实不太爱吃月饼,总觉得太甜太腻。但却有一块月饼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我读高二那年的中秋,那是我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表面上我努力安慰自己没事,可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没想到中秋当天下午,我突然收到短信,说有个快递。疑惑地跑到快递站,打开箱子一看——竟然是满满一盒月饼。那一刻,鼻子突然一酸。
我拆开一个莲蓉蛋黄的,轻轻咬下去。清甜的莲蓉裹着咸香的蛋黄在嘴里化开,那种恰到好处的滋味,一下子暖到了心底。那应该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月饼,不只是因为味道,更因为每一口都装着家的牵挂。(海南 林舒婷)
5枚月饼
要说这月饼啊,就还得是溪口味。
它不像广式那般软绵,饼皮酥得很,轻轻一掰就簌簌掉渣,沾了满手也不恼,这才是它的本味。
馅料实在得很,五仁、红豆、冰糖块混着猪油香,没半点虚的。最绝的是桂花糖和橘丁,秋日里摘的金桂,腌的糖清透,澧水滋养的蜜橘晒后切丁,混着果酸,让甜里多了股清爽,是记忆里混着澧水气息的家乡味。
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溪口镇的饼香就顺着老街飘,混着街边炸糍粑的香,勾得人直咽口水。等到了月圆夜,咬一口,冰糖脆、红豆沙、桂花香在嘴里绕。这味道里,是馅料里的澧水香,是祭月时的澧水情,更是咱慈利人最朴素的团圆盼头,这才是中秋该有的味道。(湖南 张凯)
6枚月饼
在陕西关中地区中秋节民间讲究——“吃团圆饼,表团圆情”。记忆中,小时候每当到了中秋节,我妈就开始忙活,和面,拌料,因为这一天家家要做一种叫团圆馍的饼。这种饼有两层,大多数中间都放芝麻盐滴,也有的放一点点糖馅儿滴。
馍的上层用大花碗扣一个圆圈,象征月亮,在圆圈周边用顶针和大针压印或捏制出各种花纹,上面用梳子印上似有似无的纹理,据说就是画的月宫上的一个桂花树,可能还有吴刚和嫦娥在散步,其形状清晰可见,既美观可口又表达团圆之意,然后放入锅中,在灶头里燃起麦秸拢火烙熟。
在陕西关中地区,人们把月亮亲切地叫月亮爷。饼烙熟后,等到月上中天时,我妈会做祭拜,结束后全家的人分吃“团圆馍”,家中每人切上一牙(即一块),如果有人外出不能返回时,就要给他留出一牙馍,等到他回来把这馍吃了才算完事,另外,还烙了芝麻盐的饦饦馍,还要给出嫁女儿送去,讲究这样就“团圆咧”,团圆团圆,团团圆圆。(陕西 左小航)
7枚月饼
讲到月饼,我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一口老家河北邯郸的老式椒盐月饼。 外皮是酥的,一碰就掉渣。里面的馅儿呢,是细沙沙的,有点像受潮的饼干屑,但又带着坚果的颗粒感,嚼起来“窸窸窣窣”的。吃一口,炒熟的面粉夹杂着烤香的芝麻和核桃,是满口的热乎乎的带着烟火气的。它不是直白的甜,也不是冲鼻的辣,而是先一点淡淡的咸托起来所有的味道,然后在咀嚼的过程里慢慢泛出一点椒香。日子渐渐过去,我吃过了各式各样的月饼,但没有一个能像它一样让我喜爱难忘,这个老式的像长辈一样沉稳踏实的椒盐月饼。(河北 徐悠然)
8枚月饼
说到月饼,我就想起每到中秋时亲戚们总会带着各种口味的月饼来到家中。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总会是那个巨大的闽南月饼。它不同于传统的月饼小巧精致,它一个可以分成好几份让大家一起品尝。其中,咸蛋黄芋泥麻薯的口味是我的最爱,咸甜的口感缓解了吃月饼时可能会吃到一半感觉到很腻的问题,并且麻薯还能增加口感层次。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和家人朋友们聚在一起时的氛围才更加值得我们回味。(台湾 王泯媛)
9枚月饼
回想起小时候的中秋节,那便是和月饼分不开了。父亲是厨师,每年中秋节便格外地忙,忙完厨房里的活儿往往已是傍晚。回家时手里总是提着厨房里分发的月饼!只记得豆沙馅的软糯香甜,咸鸭蛋味的鲜咸可口,而且父亲总是能变戏法般,掏出一个红包作为我的零花钱!后来才知道,那原本是出自于厨房的主厨,为体恤他们一天的劳累。(湖北 严致骋)
10枚月饼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提起中秋总是离不开月饼。在我的记忆里,最好吃的月饼是村子里的蛋糕店做的。大家会在中秋前的一个星期,给蛋糕店几十斤面粉和几十斤油,告诉店主自己想吃什么馅儿的,然后啊,盼着就是了,在中秋前店主会把打好的月饼送到家里,有好几大袋子呢!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把几个袋子围在身边,然后一把抱住,可快乐了。爸爸妈妈会在一旁看着我笑,哥哥则嘲笑我幼稚。现在我长大了,也吃过许许多多的月饼,没有一个月饼比那时的更美味。或许村子里的月饼没有大品牌的精巧,但它有着无可代替的家的味道。(河南 周嘉祎)
11枚月饼
提起月饼的滋味,往时光里探,倒没多少清晰的味觉记忆——小时候总嫌它甜腻,尝两口就放下了。
但那时的中秋画面却记得格外牢:中秋夜里,我总拉着弟弟把家里积攒的月饼全部搜罗出来,摊在阳台桌上抢着要帮大人们摆月饼、献月亮。月饼袋摆开就是一片彩,花花绿绿挤满一桌,其中总少不了众多陕西人常念叨的红星软香酥。弟弟嘴馋,偷掰一块塞进嘴里,被我抓个正着。俩人闹作一团,大人们则坐在一旁看得直笑。
现在才懂,让我记挂的从不是月饼的味,而是那些五颜六色的、装点了时光的甜意,是和弟弟打闹的欢愉,是亲人们含笑的模样。哪怕不尝,一想起来心里就暖甜,这才是我记忆里最真的中秋味。(陕西 胡忆涵)
12枚月饼
马上又要到中秋节了,说到月饼,我以前从来不理解为什么要过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直到我来到西安读大学,我好像才有点清楚了中秋节的意义。那是我过的第一个远离家乡,亲人不在身边的中秋。但好在必不可少的月饼我还是吃到了,那是我家人从老家寄来的,不是用礼盒装着的高端点心,只是几个用塑料袋裹着的蛋黄月饼。说实话,那月饼真的很油,它的味道真的比不上我自己从超市买来的好吃,但油油的东西却又总是香香的, 我只在这个月饼身上闻到了中秋节的味道。和远方的亲人吃一样的月饼,赏一个月亮,这大概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了。(湖南 戴佳钰)
一枚月饼
是人间的月亮
愿你的心中
总有一轮明月静静洒照 勇敢向前
听见笔尖上的美好滋味
下一期节目,敬请期待
以声为媒 共沐书香
西安发布《丝路悦读》栏目,面向全社会朗读爱好者长期征集“全民主播”,为您提供展现声音艺术的舞台。不唯名家,不拒草根,唯有热爱!让我们共享朗读的快乐,让朗读成为生活时尚。
报名方式:
xafbsiluyuedu@163.com
邮件标题请注明“全民朗读”,邮件内容包括您的姓名、单位、电话,以及一段个性化的自我介绍。附件请上传一段您朗读的音频样本,我们将根据作品特色推荐主播。
策划:刘振 何砾 | 统筹:屈殿 | 视觉:阎炜 | 剪辑:王珊 | 监制:西安发布小布电台 | 编辑:谈密丨校对:王军望丨审核:程渭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x西安市文联联合出品 封面图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程雨萌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