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南京河西南中央总部区传来重磅消息——阿里和小米总部之间的三块核心地块,规划迎来颠覆性调整!一块住宅直接改成产业用地,另外两块住宅容积率从2.7砍到1.8,建筑高度降了20米。这场调整,不仅关乎一片土地的未来,更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新逻辑。
核心地块突变:住宅让位于产业,低密成新标签
此次调整的地块堪称河西南"黄金三角",东至永初路、西至元前路、南至平良大街、北至友谊街,总面积约8.95公顷,就在地铁S2号线永初路站旁,隔壁就是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周边还有河西金茂府等一众豪宅小区。
具体来看,调整力度不小:
- 12-29、12-32两块住宅用地,容积率从2.7降至1.8,建筑高度从100米压减到80米,绿地率从40%下调至30%,建筑密度则从20%提高到27.5%。这意味着,未来这里将建起更低矮、更疏朗的住宅,居住舒适度提升,但开发强度明显降低。
- 中间的12-31住宅用地和12-34幼托用地直接"合并转型",变成科研设计用地。也就是说,这片原本要建房子、办幼儿园的土地,未来将竖起办公楼、研发中心。
规划调整前
规划调整后
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峡城南侧一块带江景的地块也有新动作,目前正在做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大概率也要推向市场。只不过,谁来拿地、能卖多少钱,还是未知数。
为何突然调整?大厂落地成关键推手
好好的住宅用地,为啥突然改规划?答案藏在招商引资的成绩单里。
就在7月,建邺区刚签下一个"大家伙"——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地。这家公司不一般,是宝马在国内唯一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也是其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主攻AI、工业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要为宝马全球业务提供数字化支撑。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次地块调整与这类大厂落地密切相关。要知道,河西南的总部基地已有阿里、小米坐镇,但还没完全"填满"——仅阿里中心就规划容纳3万人办公,目前尚未完全到位。此时腾出产业用地,正是为了接住更多类似的优质项目。
规划调整背后:短期利益与长远布局的博弈
不过,这次调整也引发了讨论——为何不把三块地全留给产业?
其实,建邺区的算盘打得很细:
一方面,河西南整体土地市场遇冷,但总部区是个例外。这里产业聚集、双地铁加持,旁边金陵天地开业后配套更成熟,低密住宅不愁卖。相比之下,产业用地为了招商往往要"让利",短期收益远不如住宅。
另一方面,河西南还有个"重头戏"——鱼嘴片区。如果把所有好项目都引到总部区,鱼嘴的发展空间就被挤压了。故意留下部分住宅用地,也是为了给鱼嘴"留客",避免优质资源过度集中。
南京规划新趋势:跟着市场走,聚焦不撒网
从河西南的调整,能看出南京城市规划的新变化:
- 买方说了算,规划变灵活:不管是住宅还是产业用地,不再死守原规划。房企想要哪块地、大厂看上哪块地,规划就跟着调整。这看似削弱了规划的权威性,实则是按市场规律办事,避免资源浪费。
- 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搞"撒胡椒面":过去南京规划常被吐槽"摊大饼",现在反而讲究"聚焦"。江北部分住宅改工业、河西南住宅改科研,都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先把一个区域做成熟,再慢慢扩展,避免出现空城、烂尾。
地价行情:河西南分化明显,1字头地块已出现
最后聊聊大家关心的地价。如今河西南的土地市场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 南京湾等传统豪宅区,地价约3万/㎡,但行情不稳;
- 总部园区的地块,地段扎实但不适合做顶级豪宅,地价2万多/㎡,想破3万很难;
- 其他片区更分化,普通地块能卖到2万+/㎡就算成功,部分边角料地块甚至出现1字头。
有人说,河西南很久没拍地了,是不是地价没降?其实不然,全南京土地市场都在调整,河西南也不能独善其身。
总的来说,河西南的规划调整,是南京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未来这里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