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花七年打造《戏台》,资本却不看好,陈佩斯只能卖房筹集拍戏资金。
好不容易快上映了,上映前三天,院线又将原定的7月17日推迟了八天。
陈佩斯不吵不闹,用实际结果给资本上了一课。
陈佩斯宣布定档的喜讯没多久,姜文那边突然宣布《你行!你上》要提前上映。
眼见对手出招,大鹏这边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要是两部电影撞到同一档期,观众兜里的钱肯定先给先上映的那部。
所以大鹏马上跟上,说《长安的荔枝》也要提前上映。
三部片子挤一块可不行,陈佩斯的《戏台》定档延后了。
虽然不清楚院线排片的依据,但不少人猜这是 “流量至上”。
《戏台》要推迟 8 天上映的消息一出来,好多人都替陈佩斯担心。
现在是网络时代,大家天天被新消息带着跑。
8 天不算长,可足以让人对一部电影的期待消失。
就连朱时茂都发愁,直说要是票房不行,他就每天搬个板凳坐电影院,给陈佩斯撑票房去。
没想到《戏台》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部片子总投资差不多 1 亿,要想回本,票房至少得卖到 3 亿。
刚开始预售那天,《戏台》才卖了 20 多万,后来口碑越来越好,现在预售直接冲到 6000 万。
照这架势,总票房奔着 5 亿去基本稳了。
现在眼看着票房一天比一天高,陈佩斯总算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陈佩斯这次能逆袭,正应了朱时茂之前说的一句话:
陈佩斯这人性子倔,认死理儿。
这次的逆袭,正是因为陈佩斯的“倔”。
大家都不看好《戏台》,他偏要证明戏台。
收到延期的消息后,陈佩斯没有闹,只是提出要“限时点映”。
既不给院线添堵,也不跟姜文、大鹏他们抢档期,院线自然答应。
人不多,观影体验反而更棒,《戏台》口碑节节上涨。
但陈佩斯能逆袭,可不是光靠这一个操作,更重要的,是里面融入 了他的心血。
为了这部《戏台》,陈佩斯可付出不少心血。
2018 年,陈佩斯打算把话剧《戏台》改成电影,没想到,这条路走起来比他事先想的要难上百倍。
他在采访里说得挺轻松,说 “换了两三个投资方”,但实际情况可比这惨多了。
有些投资方看完剧本,直接提要求:
“民国戏太陈旧了,加些穿越的情节吧!让现代观众和戏班互动,年轻人肯定喜欢看!”
陈佩斯当场就拒绝了。
在他看来,《戏台》的灵魂就是真实的民国戏班生活,硬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毁了这部戏的韵味。
可一个70多岁的老头演主角,故事背景还是民国,现在的观众真会买单吗?
很多投资人一琢磨,觉得这题材不够“潮”,风险太大,干脆撤资走人。
这不仅是陈佩斯的困境,也是整个电影行业的现状。
拍好的电影烧钱又费时,可观众未必买账。
相比之下,商业片多省心?
大导演+流量明星,宣传一铺,票房稳赚,投资人当然更愿意投这些“保险”的项目。
看看今年暑期档,大鹏的《长安的荔枝》和姜文的《你行你上》,全是明星阵容+热门IP,宣传铺天盖地。
而《戏台》没流量、没噱头,题材还“老派”,投资人自然不敢冒险。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放弃。
资金链断裂时,他和妻子咬牙抵押了房子,凑出了拍摄资金。
拍摄时,陈佩斯更是要“精益求精”。
为了还原民国戏班的“一桌二椅”风格,道具组跑遍全国旧货市场,愣是没找到合适的。
最后没别的办法,只能请老木匠照着博物馆的图纸,用手工重新做一个。
戏台上的一块屏风,就因为雕花的弧度不对,来回返工了 5 次。
到了后期制作的时候又有了问题,发行方提议把 138 分钟的片长剪成 90 分钟,担心观众觉得太长坐不住。
陈佩斯态度很坚决地反对:
“戏班后台的烟火气、演员们的眼神,全都是戏,不能删!”
双方僵持了一个月,最后定在了 125 分钟。
在这个大家都追求 “短平快” 的时代,还有人愿意为一部戏死磕 7 年,单是这份坚持,就值得买张电影票去看。
电影一播出,陈佩斯恐怕事业要焕发第二春了,他走到这一步可真不容易。
陈佩斯的成功离不开朱时茂。
陈佩斯爸爸陈强是著名演员,耳濡目染之下,他对艺术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
而他的老搭档朱时茂,明明长着一张偶像脸,却甘愿在小品里装傻充愣,当个搞笑配角。
1984年春晚前夕,导演组想给晚会加点料,找来了这对活宝。
他们的《吃面条》,在食堂试演时就笑倒一片,有个师傅笑得连扣子都崩飞了!
可谁想到,太好笑反而成了问题。
有人觉得这节目太闹腾,跟春晚端庄的形象不搭调。
眼瞅着年三十都快到了,哥俩还在为能不能上台发愁。
最后还是导演黄一鹤拍板担责,才让这个经典小品得以面世。
这一演可不得了,他们直接成了春晚的"钉子户",连续七年承包了观众的笑点。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台上光鲜的背后,是无数个熬红的眼睛。
就为了短短十几分钟的节目,他们能折腾大半年。
剧本改了一版又一版,草稿纸摞起来比人还高。
后来陈佩斯发现,很多小品开始走"为笑而笑"的套路,觉得没意思,干脆就和朱时茂一起退出了这个舞台。
之后,陈佩斯转身就扎进了话剧圈。
最惨的时候,连场子租金都交不起,可他就是不肯低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打磨,《戏台》终于问世。
这部戏,黄渤、于正这些大咖都是免费出演,两代喜剧人纯粹为了艺术聚在一起。
整部片子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特效,画面看着朴实无华,反倒让人觉得特别真实。
陈佩斯的片子离不开笑点,但不是靠网络段子堆出来的尬笑,而是是陈佩斯最擅长的那种藏在台词里的高级幽默。
影片还延续了陈佩斯一贯的反讽风格。
影片里那个非要改戏文的军阀,是不是像现实中那些瞎指挥的领导?
就因为自己喜欢项羽,非得把刘邦写死,压根不管历史事实。
这种藏在民国故事里的现代含义,比流行梗更能让人有共鸣。
那些觉得老故事没人看的投资人,这次可真是看走眼了。
陈佩斯用实力证明:
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观众最需要的还是用心打磨的好作品。
大家会去电影院给陈佩斯捧场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