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联合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它承载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但一个多少有些尴尬的事实是,这个关乎全球命运的组织,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为钱发愁,甚至一度被逼到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真的缺这点钱吗?
当然不是。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责任与特权的无声较量。
当中国干脆利落地掏出32亿真金白银、俄罗斯也规规矩矩地交上3.5亿时,那个被指定为“头号股东”的美国,却摇身一变成了欠款超30亿美元的“头号老赖”。
一个是主动担当的建设者,一个是玩弄规则的投机者,这账单上的断崖式差距,究竟揭示了怎样一个正在剧烈变动的世界格局?
2023年,联合国发布消息,中国已全额缴清当年的联合国常规会费。
净额高达4.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亿元。
这笔钱,中国交得干脆利落。
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财政支出,更是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直接体现。
回顾历史,进入新世纪时,中国在2000年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比例不过1%左右。
但随着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这个数字也一路飙升。
从2009年排名第九,到2019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出资国,再到2022年分摊比例提升至15.25%,中国的会费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足足增加了14倍。
对于这份越来越重的“账单”,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继续积极履行财政义务,用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事业。
这份担当甚至赢得了联合国的特别尊重,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就曾特地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中文对中国按时足额缴纳会费表达感谢。
作为参照,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在2023年缴纳的常规会费约为0.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亿元。
这个数额虽然远不及中美,但也体现了一个大国按规则办事的本分。
然而,与中俄的爽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合国最大的“股东”——美国。
它不仅是承担会费比例最高的国家,更是联合国榜单上雷打不动的“欠费大王”。
截至2025年9月的报道,美国拖欠联合国的各项费用总额,已经超过了惊人的30亿美元。
美国的欠费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种持续了数十年的“传统艺能”,他们甚至将这套玩法发展成了一门名为“滚动式欠款”的“艺术”。
《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规定,如果一个会员国拖欠的款项等于或超过前两年应缴之总和,就会丧失在大会的投票权。
美国正是精准地拿捏着这一点,常年把欠款总额维持在这条红线之下。
这种操作,既能让联合国长期处于“失血”状态,又能让美国始终扼住其咽喉。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真的拿不出这笔钱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拖欠会费,从来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要挟。
其实,美国与联合国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
在1946年联合国首次分摊会费时,财大气粗的美国主动承担了近40%的份额,是联合国早期最坚定的支持者。
美国当年的热情,并非出于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而是因为那时的联合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亲美俱乐部”。
在51个创始成员国中,与美国有直接或间接同盟关系的国家接近40个,这使得美国可以轻松地在联合国内获得多数支持。
无论是1947年联大决议同意建立以色列国,还是1950年安理会授权美国领导盟军介入朝鲜战争,这一系列决策都深刻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志。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上世纪60年代“去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大量第三世界国家陆续加入联合国,迅速稀释了美国的影响力。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其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更被视为美国失去对联合国控制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美国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在联合国内“游刃有余”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因此愤怒地称联合国是“多数人的暴政”,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也开始由积极支持,转向了要求减少经费分摊、甚至直接拖欠会费的对抗姿态。
从那时起,联合国便迎来了美国的“大欠款时代”。
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卡萨巴姆修正案》,以国内法的形式单方面规定,美国支付联合国会费不得超过预算总额的20%,公然违反了联合国集体协商的规则。
到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的欠款更是达到了历史巅峰,一度超过16亿美元,导致联合国财政几度接近崩溃。
最终,联合国不得已做出让步,在2000年将美国的分摊比例降至目前的22%,美国的政治要挟再次得逞。
面对美国对国际秩序的搅动,中国的立场则清晰而坚定。
中国明确提出了“三个一”的主张,即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这一主张的核心,是维护一个稳定、公正且各方共同遵守的多边主义框架。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会员国,中国始终将捍卫联合国权威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美国的做法,则是一种赤裸裸的机会主义。
它的对联合国的态度,可以被精准地概括为“合则用,不合则弃”。
当美国需要联合国的支持来为其军事行动提供合法性外衣时,它便会暂时变得“慷慨”。
例如,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和2001年“反恐战争”时期,为了得到联合国的支持,美国都曾迅速补缴欠款。
然而,一旦联合国的立场与美国相悖,华盛顿便会立刻翻脸,重新拿起“拖欠会费”这根大棒。
正如克里姆林宫此前评论的那样,美国只是希望联合国成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真正平等的国际议事平台。
今天,这笔联合国的账单,比任何时候都更能反映出全球权力天平的微妙变化。
中国按时足额缴纳会费,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的第二大出资国,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其作为和平崛起大国,愿意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证明。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和联合国最大的预算贡献者,却选择成为最大的债务方。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动摇其自身在二战后亲手建立的国际秩序。
当“第二大出-资国”的负责担当,遇上“最大欠费国”的政治算计,这不仅仅是一场围绕金钱的博弈。
它清晰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谁在努力加固全球治理的基石,谁又在亲手拆掉自己曾经赖以领导世界的舞台。
参考资料:
2.3亿美元现金缺口!联合国很缺钱,急催成员国交会费,可钱都花哪儿了?.澎湃新闻.2019-10-10
中国出资比例升至第二,美国是“欠费大王”……一文看清联合国会费的门道.文汇.2019-01-14
欠钱的是大爷!美国“实力”演绎“逼死”联合国.直新闻.2019-06-12
最大欠费国!美国拖欠联合国逾30亿美元会费.中原网.2025-09-23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上观新闻.2025-01-27
32亿元!中国全额缴清.南方都市报.2023-11-19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