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刚签完稀土协议,美国财长就迫不及待喊话中国“加速出口”,还要拉3大同盟对华围堵。结果不到24小时,美国就解除了2大对华关键禁令。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既折射出美国稀土供应链的致命短板,也暴露出华盛顿在"对华脱钩"问题上的战略矛盾。
观察者网消息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声称,中国虽然已经恢复了稀土流通,但出口量仍未恢复到4月初(美国发起关税战之前)的水平,暗示中方“不够配合”。
这番催促背后,是美国稀土供应链的致命短板——83.7%的稀土依赖中国,重稀土更是97%靠中国供应。即便美国拉拢澳大利亚、蒙古国签矿产协议,这些国家的稀土原矿80%仍需运到中国精炼。
更讽刺的是,美国智库自己承认:想摆脱中国稀土至少需要5年。
这种依赖让美国如坐针毡,但其应对策略却充满矛盾:既想靠中国救命,又不愿放弃打压中国的筹码,包括芯片等出口限制。
华盛顿的算盘其实不难拆穿。贝森特代表的白宫技术官僚希望优先稳定供应链,但国会鹰派坚持“对华强硬不能退”,两派撕扯导致政策瘫痪。
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既想维持技术封锁优势,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种精神分裂式的策略注定失败。
中国早已看透这套把戏,从镓、锗出口管制到中重稀土审批清单,每一次反制都精准打击美国软肋。商务部说的“必要措施”绝非空话——如果美方继续耍赖,中国完全可以收紧稀土阀门,让美国军工、新能源、芯片行业尝尝真正的“断供”滋味。
相比之下,美国自认为能厄住中国脖子的半导体行业,也传出了中企的芯片替代方案已经上路的消息。
显而易见,这场博弈中,时间站在中国一边。稀土断供对美国是即刻的生产线休克,而中国芯片产业却能用国产替代和产能扩张缓冲压力。若美国仍不取消制裁,中方很可能升级反制,从稀土扩展到镓、锗甚至更多关键矿产。
毕竟,中国手里不止一张牌——全球86%的稀土深加工专利、92%的分离产能,才是真正的“战略核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突然连续宣布解除2大对华禁令。
其一,特朗普致信美国2大乙烷生产和出口商,取消了向中国出口乙烷的禁令。随后。美国能源部放行了因禁令滞留墨西哥湾的8艘驶向中国的乙烷运输船。
我国目前对乙烷的依赖度确实很高,美国一半的产量都会出口到中国,所以禁令也导致美国化工巨头因乙烷滞销面临库存危机。
其二,德国西门子证实,美国政府取消了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禁令,恢复了正常销售。
该软件主要是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设计等流程的设计方式,被称为“芯片之母”。
当制裁反而加速中国技术去美化,继续封锁只会让美国企业失去最后的话语权筹码。
这两项解禁看似孤立,实则暗藏一条关键逻辑链——当中国手握稀土王牌,而美国企业面临供应链断档风险时,所谓的“国家安全大棒”终究要向商业现实低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政策转向前一周,中美刚达成新版贸易协议框架,其中明确提及“双向解除非必要贸易壁垒”。尽管白宫未公布细则,但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同步放宽的动作,显然不是巧合。
这种“你给稀土我开绿灯”的交换,暴露出特朗普团队的核心诉求:在2025年大选前稳定关键产业供应链,同时为制造业回流争取时间窗口。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新报告指出,特朗普近期对华政策已从“全面压制”转向“精准脱钩”,尤其在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美国更需要中国市场和原材料来完成技术迭代。
与此同时,白宫办公厅主任正秘密筹划特朗普年内访华行程,拟组建包括特斯拉、洛克希德·马丁等30家巨头的CEO代表团。若消息属实,此次解禁很可能是为元首外交铺路。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正在特朗普的摇摆中呈现戏剧性转折。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当两个超级大国都握有让对方疼痛的筹码时,暂时的妥协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倒计时。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此刻的松绑恰恰印证了自主可控战略的前瞻性——毕竟没人知道,那位善变的美国总统何时又会按下暂停键。
但美国现在最该明白一个道理:谈判桌上耍横的时代过去了。一边吃中国饭一边砸中国锅的套路,在稀土这场生死局里只会自取其辱。当贝森特们下次再喊话时,或许该先问问国会:准备好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了吗?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