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山雪峰
又是阴雨天,雨丝淅淅沥沥,缠缠绵绵。
日子像被一张无形的网兜住,陷在这连绵的阴雨里,没个停歇。不知不觉间,秋的萧索与冷意便一点点往深处钻,直钻进骨头缝,让人从里到外都透着股凉。昨天去看九十一岁的老娘,老人家已穿上棉衣棉裤,见了我,怕我着凉,还念叨着问我穿没穿毛衣。
我也没了年轻时的火气,越来越怕冷。为了抵御这缠人的潮湿与阴冷,从衣柜翻出毛坎肩裹在身上,才算有了点踏实的暖意。
是啊,植物尚且懂得朝着阳光生长,努力汲取温暖与力量,何况我们人呢?总要寻一些能让心里亮堂的事做,才能熬过这灰蒙蒙的日子。
这雨下得有些任性,说下就下,淅淅沥沥。听说好几个省都是这样的天气,最苦的就是农民了,眼看着丰收的玉米都快长芽了。我们城里人尚且有这么多的不适,农民的难处更可想而知。
人总在跟着环境调整节奏,这样的天气里,冲杯热茶是必不可少的。滚烫的水冲进茶中,瞬间腾起的香气漫满屋子,抿一口,暖意从舌尖一直淌到胃里,整个人都舒坦了。这杯热茶,恰似琐碎生活里的安慰剂,也是解乏的解药,能抚平那些细微的烦躁与疲惫。
一个人静静坐在沙发上,慢慢喝着茶,唇齿间萦绕的,仿佛都是光阴缓缓流淌的味道。这样的氛围,最适合读些闲散的文字,不用费太多脑筋,就随意翻着,看字里行间的故事;或是听几段京腔越韵,那婉转的调子,能把心泡得软软的。尤其《西厢记》里“琴心”一折,咿咿呀呀的唱腔藏着细腻心思,配着这雨天、这茶香,再应景不过,让人不知不觉就沉了进去。“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鸣钟……”唱词在耳边流转,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事。
守着这样的时光,连老去的脚步仿佛都慢了下来,不用急着追赶什么,就这么静静待着,挺好的。
偶尔,我也会在偌大的小区里信步走走。曾经满眼的绿,如今已苍苍老去,染上了黄褐的色调。草坪与甬道上,落满失色的树叶,一片叠着一片,像落了一地破碎的梦。可我不把这凋零当作真正的凋零,更愿相信,这是树木在季节更迭时,坦然脱下的旧衣裳。它们比我们更懂,有舍才有得,舍弃旧的,才能在来年春天换上新的生机,舍弃亦是一种新生。
回到房间,便又拿起手机打字。天气一日日冷下来,风也带了寒意,确实不宜在外面多待。这些日子,写了不少随笔,都是日常点滴,说是抒情也好,说是发泄情绪也罢,都散落在了网络里。
我们手里的手机,早已不只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可以是一部随时待命的相机,举起镜头,能将那些重复的日出日落——清晨的霞光万丈,傍晚的余晖脉脉;草木的荣枯——春天的抽枝展叶,秋天的落叶归根;日子里的悲欣欢愉——开怀的大笑,无声的泪水;甚至某处不经意的黯淡,抑或突如其来的光明,都一一凝固成影像,变成可触摸的永恒。因为这些照片,每个平凡瞬间都有了被珍藏的资格,不至于在时光里悄无声息地溜走。
所以,这部既能写字又能拍照的手机,让我们继续用它书写热爱吧。写字,拍照,用这些方式,留住生活里的点滴。
因为写字,能让那些漂浮在脑海里、抓不住的思绪,找到一个安稳的锚点,有处可依;因为拍照,能从奔流不息的时间之河中,打捞起那些一旦错过就不再重来的瞬间,让它们得以留存。
每一篇文字,都是与自己的对话,是把那些藏在心底、未曾说出口的情绪,轻轻摊开在纸上。有时是细碎的欢喜,像檐角滴落的雨珠,晶莹剔透;有时是淡淡的怅惘,如薄雾笼罩的原野,朦胧却真切。这些文字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也无需刻意营造曲折的情节,只是自然而然地流淌,记录下当下的心境,便已足够。
每一帧定格,不只是冰冷的像素、斑斓的画面、静止的风景,更是漫漫人生里的缓释片,能慢慢抚平生活的褶皱;是治愈生活疼痛的药,能悄悄慰藉受伤的心灵;更是我们不曾虚度光阴的证词,清晰地证明着:哪怕在最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我们也曾热烈地活过、真诚地爱过、认真地注视过这个世界。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