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合办的“纠偏错误‘二战史观’报告发布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发布了《纠偏:80年来错误“二战史观”的综述与中国应对之策》智库报告,该报告系统性梳理了四大错误“二战史观”,认为随着美西方将中俄定位为“国际秩序修正主义者”,一套服务于地缘政治的错误历史叙事逐渐成型,集中表现为“忽视中国说”“西方中心说”“二战六年论”“日本受害论”四大扭曲史观。这些叙事并非学术疏漏,而是精心构造的政治工具,试图通过重构历史记忆削弱中俄的国际话语权。
报告指出,“忽视中国说”长期将中国描绘成“轴心国的受害者”或“依靠盟军救援的弱国”,目的是塑造国际舆论,边缘化中国;“西方中心说”过度凸显西方国家在二战胜利中的主导地位,对苏联和中国的历史作用予以淡化或矮化;“二战六年论”将二战起点单纯限定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忽视了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史实;“日本受害论”则无视日本侵略罪责,片面渲染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悲剧,企图掩盖其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暴行。
在现实危害方面,报告认为,一是中国抗战史在西方“二战史观”中长期缺位,中国抗战贡献被忽视,导致西方民众对中国抗战立场认知模糊;二是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抗战贡献再认识进行攻讦,将客观观点歪曲为“中国在重新解读历史”,必须警惕这种偏见与误导,防止其进一步演变为对中国崛起的文化和政治压制;三是西方学术界出现抹杀苏联二战贡献的论调,甚至称“苏联与德国共同导致二战”,试图以此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四是日本右翼势力持续进行舆论操控,不断强化日本的“受害者”意识,叠加西方社会的支持进一步加剧了历史偏差,进一步塑造了日本在战争中作为“被迫反应者”的虚假形象,严重弱化了日本作为战争加害者应承担的责任。
对此,报告建议从多方面进行反制。一是构建系统性历史叙事体系,强化国家发声。从官方层面强化抗战历史叙事,彰显中国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国际社会更清晰、全面地了解中国抗战的真实历程与伟大意义。加强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和回应,通过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抗战记忆转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记忆。二是借力多边平台主动发声,抢占国际话语高地。利用联合国、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举办研讨会和纪念活动,推动关于历史正义等相关议题的讨论和决议,提出相关议案和倡议。同时,通过概念重构,将抗战精神提炼为“全球反霸权主义”的象征。三是创新传播机制与加强技术赋能。例如开发“数字外交官”AI系统推送定制化历史内容,在TikTok也可发起如#Never Forget 1931#等话题,吸引Z世代参与记忆重构。与国外企业合作拍摄抗战影片,向西方大众输出基于中国视角的抗战史观。四是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对冲西方话语霸权。中俄应共同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并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其他曾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建立“二战历史正义国际联盟”,共同商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和行动方案。五是借鉴犹太人对纳粹追责模式,针对日本在抗战历史上的错误行为发起跨国诉讼,将历史叙事权争夺与经济合作深度绑定,如在RCEP框架内对相关日企实施审查。
总而言之,针对西方流行的四大错误“二战史观”,2025年是中国采取系统性学术与舆论反制策略的绝佳时机。通过推动国际学术合作,加强大众传媒传播与文化交流,能够确保历史真相得到尊重与广泛传播。这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关乎中国在国际社会未来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刘晓琰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