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半,家住南京的62岁王大妈,如往常一样泡好了五谷粥,却发现自己最近怎么总是没劲,睡觉老是夜尿多,身体怕冷,连家里的小孙女都注意到她经常叹气。她掏出手机刷到一则推送:“肾有4大虚,你中招了吗?”
王大妈心里一咯噔,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我会不会肾虚?到底是哪种?”

在我们的印象中,肾虚常常与男性、脱发、腰膝酸软等标签绑定。但事实远不止如此:“肾虚”其实分为4大类型,而且男女老少都可能躺枪。你是否抱怨睡眠变差、总觉浑身无力、心悸气短、脸色暗淡?其实,背后多半有迹可循。
中华医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权威机构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肾虚”自感症状发生率高达34.7%,且女性略高于男性。
而且,并不是只要身体“虚”就是肾虚,“肾虚”细分起来,主要有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肾精虚四种,不同表现和调养方式差异很大。专家建议:过度盲补、乱服补品反而容易“补错方向”。
那么,什么是肾虚?如何辨别身体发出的“信号”?学会了这几点,才是科学补肾的第一步

肾气虚:动力不足型
肾气主导机体生命力、活力。典型表现如:总觉乏力、气短懒言、易出虚汗、听力减退、夜尿增多。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临床观察,自觉肾气虚的中老年患者,平均夜尿次数比正常人高出2.3倍。肾气虚易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感冒。
提示:爱运动但总是跑两步就喘?有可能就是肾气虚带来的“底子不够”。
肾阳虚:怕冷畏寒型
肾阳主温煦身体。最典型特征:畏寒肢冷、四肢发冷、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冬天比别人更怕冷,穿再厚也不暖和,精神萎靡,严重时会出现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中医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肾阳虚人群冬季手脚冰凉发生率达74.2%。如果你就是“怕冷星人”,需要注意肾阳虚。

肾阴虚:虚火上炎型
肾阴主滋养、濡润。肾阴虚人常表现为口干咽燥、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统计显示,肾阴虚型人群夜间盗汗、失眠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8%、47%。
嘴舌常感觉发烫,晚上容易醒,甚至还有潮热、心烦等症状,这种情况往往警示肾阴虚。
肾精虚:早衰表现型
肾精是身体“最核心的能量物质”,决定生长发育与生殖能力。表现为早白发、牙齿松动、听力下降、记忆力明显减退。《中老年人健康干预研究》追踪表明,54岁以上肾精虚表现占比超过42.8%。肾精虚的人,容易出现明显早衰、不孕不育等,严重需要警惕。

改善乏力、睡眠,提高抵抗力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3个月随访数据显示,科学补肾干预后,参与者自感体力提升,日均夜尿次数减少1.5次,感冒频率下降约29%。
免疫力提升,减少慢性病风险
中山大学2023年临床数据表明,经系统调养肾虚者,慢性疾病复发风险下降12.6%,尤其是肾阳虚患者,手脚冰凉、腰酸症状改善最为明显。
情绪更平稳,状态更年轻
多数人长期轻度肾虚并不自知,持续调理后,睡眠质量提升、记忆力增强、脸色红润、白发减少等积极信号出现比例约为34%。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科学方式纠正肾虚,比盲目进补、吃各种保健品更有效。医生建议:辨明类型,科学补养,尤为关键,特别是“肾阴虚”,补错方向还可能“上火加重”。
很多人盲目补肾,结果效果不明显,反而加重了身体压力。医生归纳20余年临床经验,建议采取“辨型+食补+动养”三步走法:
辨明自己是哪种类型,切忌盲目用药。
根据不同类型调整饮食结构:肾气虚推荐黄芪炖鸡、山药粥等益气食物;肾阳虚适合羊肉、核桃仁、桂圆等温补之品;肾阴虚多用鸭肉、黑芝麻、百合莲子粥、桑葚等滋阴食材;肾精虚重在黑豆、芝麻、海参、牛奶,以补充精气为主。

坚持适量运动,如慢走、八段锦、太极等,能有效激发肾脏活力。权威数据显示,坚持食养+动养3个月后,肾虚自感症状改善率高达47.3%。
当然,针对中重度肾虚或反复不见效者,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切勿自行加大补药剂量。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肾虚诊疗共识》
《中医临床研究》2021年第19期
《肾虚的辨证与调养》——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山大学免疫研究中心2023年临床数据》
《北京协和医院肾虚干预观察总结》2022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