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回忆录 | 怀念父亲

——写在父亲去世六周年之际

如今算起来,父亲已经去世六年了。每每想起父亲,总想为他写点文字,却总是未能提起笔,这一耽搁就是六年。

今年是父亲去世六周年,终于静下心来,提笔为父亲写点文字,以此来祭奠父亲。

(一)

我的父亲,人比较老实,有点木讷,不善于言辞,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抽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只要遇到事,就默默地抽烟,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抽烟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习惯。因此经常听到我母亲唠叨他,要他戒烟,总说他“你就不会把烟戒了?吃点糖或嗑点瓜子,都比抽烟强。”可是,无论怎么唠叨就是改不了,直到去世前一年,才真正把烟戒掉。

戒掉了烟的父亲,一旦不抽烟了,就好像无所事事,最后就真的在兜里装了点糖,无聊的时候就掏出一颗糖,默默地吃糖。

父亲去世前的那几年,他从郑州回了老家之后,在家无事可做,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有时候会在公路旁的村口接送去外地或回村的人,赚点零花钱;有时候就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收废品,以此度日子打发余生,虽然挣钱不多,但是也算自得其乐。

那几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回老家的次数比较少,但是每次回去,父亲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说话,总是默默地为我们做点事,或准备一点让我们带回城的东西。每次回去,看着父亲瘦弱的身体,斑白的两鬓,枯皱的双手,心里挺难过的,也挺心疼的。想想曾经的父亲,也曾风光过,也曾走过南闯过北,也曾是整个家庭的脊梁,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起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如今,父亲也老了,我们也各自成了家,却渐渐少了跟父亲的交流。

那几年,父亲很少跟我们打电话,除非是真的有事情才会打电话,否则绝不叨扰我们;知道我们都忙各自的工作,他也帮不上我们的忙,也就尽量不给我们添麻烦。现在想想,其实父亲还是很想跟我们唠唠家常聊聊天的,可是直到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真正坐下来跟他老人家聊聊天。

这几年,自己也成了家做了父亲,有了自己的孩子,由于我女儿不再身边,尤其是离婚后女儿跟着她妈妈生活,见面的次数就更是少之又少;而我总是时常想念女儿,可是因为相隔两地还要工作的缘故,却又不得时常相见,一年也就放假见那么四五次。因此也深深体会到了曾经父亲的那种感受。

(二)

想起父亲,也让我想起了他的这一辈子,也曾败落过,也曾风光过,也曾一事无成,也曾小有成就,总之他这一辈子活得也不容易,大起大落都经历过。

说起父亲的风光,应该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那几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那个年代。那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那个时候的农村最风光的莫过于万元户了。而那时候我们家就曾是村子里的万元户,不仅为村子里过年唱大戏捐过款,还在那一年盖了新房,也就是现在还住着的老院子。

想想那时候的父亲,应该是他人生中最风光最辉煌的时刻了。之所以那时候的父亲是最风光的,也是与之前的自己做比较。记得在那之前,我们家因为兄弟姊妹多,日子过得很拮据,生活窘迫,时常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需要向村子里其他人家借。而那时候的父亲做过很多营生,开过小卖部,买过拖拉机卖过煤,都没赚到什么钱,连家里盖房子,都是自己烧黏土砖,找村里相熟的伙伴一起帮忙盖的,而且仅仅是盖了上屋,厢房和围墙却盖不起,只得搭了一个简易房子做灶屋,就这样先将就住着。

那时候穷得不行的父亲,实在没办法了,不善做生意的他只得跟着同村在外做耐火石的人一起经了商。那时,我们村子里的山上盛产一种红色的石头叫耐火石,石头倒是山上很常见,唯一特点就是耐高温,是外面铸造厂急需的高温材料,因此我们村子里首批致富的人都是跑耐火石生意的。我父亲也跟着做起了这项生意,也许是赶上了好时候,也许是市场竞争不激烈,竟然做了不到两年,就有了起色,在1988年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又在1989年夏天盖了厢房和围墙,修了当时还算气派的大门,生活也跟着好了起来。就这样,父亲风光了将近十年。十年后,随着耐火石生意的不好做,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的出现,生意逐渐就没落了,我们家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败落的。

不过,我们也长大了,我二哥来郑州读大学,我也来了郑州打工。我父亲也跟着我们来了郑州,起初开了个小吃店,随后又卖水果。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在郑州了两三年就不得不回了老家,从此就靠做点小营生维持生计。

(三)

想起父亲,不由得想起父亲曾经为我做过的两件小事。

第一件小事是父亲给我介绍女朋友,让我相亲。说起那次相亲,至今还能想起个大概,因为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相亲。

那时候的父亲正在郑州帮我二哥照看小卖部,他在店里闲来无事就跟经常来小卖部买东西的年轻人相熟了。相熟之后,便了解到一个在郑州打工的女孩还没有谈朋友,就毛遂自荐了他的儿子,经过他的一番推荐,那个女孩便答应跟我见面谈一谈。于是,父亲就跟我打了电话。那时我还在跟着书商做图书编辑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少跟外面的人接触,也就一直没谈朋友。父亲给我打了电话,我便应承了下来,约了时间见面。

相亲那天,我按约定去了父亲照看的小卖部,跟那个女孩也就在那里见了面,互相介绍之后聊了聊工作就结束了。随后,我便回去继续工作。

过了两天,父亲给我打电话说那个女孩没看上我。当时的我也就没当回事,想着自己还年轻,以后总会碰到自己喜欢又能看上自己的女孩。虽然那次相亲未能成功,不过我还是很感谢父亲,感谢他时刻为我操心,操心我的人生大事。

第二件小事是父亲从老家为我带东西。那是2011年春节,由于当时我妻子怀了孕,不愿回去过年,父母亲怕我们自己在郑州过年准备东西少,就在家里准备了很多东西,像猪肉、豆腐、焖子、馒头等都是我们老家过年必须的,就让父亲坐大巴从老家带来给我。

我们老家虽然离郑州并不远,只有七八十公里的路程,但是坐大巴也要一个多小时。而且他要早起,六点左右赶到临近乡镇苌庄坐车,这班大巴每天只有一趟,早上八点来下午三点回。父亲坐大巴到了郑州客运总站后,才给我打了电话。接到电话后,我从北三环家里坐公交前往位于航海路的郑州客运总站,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到了车站后,看到父亲蹲在车站门口,身边放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默默地抽着烟,心里不由得一酸,差点掉了眼泪,这就是做父亲的,为了子女没有任何怨言,任劳任怨的付出。

由于来的太早,父亲还没有吃饭,便带着他找了附近的小饭馆,跟父亲一起吃了顿饭,也跟父亲真正坐下来好好聊了聊天。本来想让父亲一起回家呢,但是他不肯,只得陪他回了车站,他呆在车站候车室等车,我带着东西回了家。

父亲就是这样,虽然不善于言辞,也不善于跟我们沟通;但是心里却时刻想着我们,默默地为我们做着一些看上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每每想起来却总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四)

现在我们都各自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都人到中年四十岁的年纪了,就越发懂得父亲这一辈子的不容易,越发有了和父亲一样的经历和感受,也就越发让我怀念父亲。

我们虽然都长大了,可是在父母眼里依然还是孩子,还是他们时刻的牵挂,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不要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而留下遗憾。

2019年12月28日写于郑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美文   回忆录   半生   父亲   郑州   小卖部   老家   风光   工作   万元户   大巴   耐火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