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抛售1800亿美债后,特朗普有个不好预感,与此同时,美方果断派人来华面谈。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大规模减持美债?美方此时派人访华,又究竟意欲何为?
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7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当月减持了257亿美元美债,约合人民币1829亿元,这是2025年以来,单月最大规模的减持动作,也让中国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若把整个趋势拉长来看,这不是偶然的操作。自2022年持仓跌破万亿美元后,中国每年都在稳步削减美债,2022年减持1732亿美元,2023年减少508亿美元,2024年继续减持573亿美元。而2025年,中国的动作更为果断,几乎是“逢高减持”。直至7月这次大幅甩出。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8月末,官方黄金储备达到7402万盎司。这种鲜明对比释放出的信号再清楚不过,美元信用在下行,中国正在用黄金来增强外汇储备的安全性。要知道,美国财政赤字已经飙升到37万亿美元,每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而特朗普在任内推出的“减税加支出”组合拳,更像是在往债务火堆里浇汽油。中方此时减持美债,既是经济逻辑的必然选择,也是地缘政治的一次敲打。
就在这份报告公布的几天后,特朗普在白宫丢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认为这个国家完全有可能暂时停摆。”他说这话可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打实的担忧。美国国会的预算谈判陷入僵局,共和党内部自己都有分歧,更别提争取民主党的支持了。9月30日是财政拨款的最后期限,如果无法通过预算案,联邦政府将面临关门危机。特朗普心里清楚,一旦政府停摆,市场信心会雪上加霜,美债信用会进一步受损,美元地位也会遭到挑战。偏偏在这个敏感时间点,中国甩出1829亿美债,无异于往火山口丢了一块石头。
更让特朗普心里发凉的是,这是中国今年以来第四次减持,而且幅度远超日本、英国等主要债权国的操作。换句话说,别人还在增持,只有中国在逆向而行,这背后的政治意味不言自明。中国的选择不仅仅是金融上的调仓,更是对美国财政失衡、美元霸权透支的投票。这让特朗普不得不产生一种“不好预感”。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美国很可能会迎来财政停摆和美元信用的双重打击。
于是我们看到,9月21日,美国一个由两党组成的跨党派国会议员代表团抵达北京,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众议院首次派出代表团访华。代表团由民主党议员亚当·史密斯带队,还包括军事委员会和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多名成员。他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方高层会谈,话题的重心毫不意外,放在了经贸合作与战略沟通上。
史密斯在会见中直言:“中美双方都需要打破僵局,我们不应该六七年才来一次。”这句话背后,透露出华盛顿对眼下形势的焦虑,在财政和经济压力叠加之下,美国不能再让中美关系继续下滑。如果仔细推敲时间顺序就会发现。19日,中美元首刚刚通了电话,21日,美国代表团就飞抵北京,说明双方早已通过幕后沟通敲定行程。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他知道,财政困局已经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必须通过中美关系的缓和,来换取一点喘息空间。尤其是在美债风险不断积累的背景下,中国的减持更像是一记重锤,逼得特朗普不得不亲自出面化解。总之,中国抛售1800亿美债,是出于自身资产配置安全和战略考量的必然动作,但它对美国财政与美元地位的冲击不容小觑。
特朗普之所以突然有了“不好预感”,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嗅到了潜在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派人来华面谈,既是想缓和中美关系,也是想在紧要关头为美元和美债找一根“稳定器”。问题在于,中方不会轻易答应这样的要求。只有美方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一切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消耗中方为数不多的那点信任。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