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创始人 王健林
作者 | 邱鑫浩
来源 | 邱处机
9月28日,一则消息在市场迅速传开: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这条来自企查查的信息,仿佛为王健林的商业生涯按下了一个尴尬的暂停键。曾几何时,这位中国前首富在国内外高歌猛进,收购海外影视公司、投资五星级酒店,意气风发。
如今,他却被一纸“限高令”束缚了手脚——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进行高消费,不得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前后起伏,让人不禁一阵感叹。
一
冰山一角
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直接原因,是万达集团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
案件流程显示,此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因此案被强制执行1.86亿元。
这仅仅是万达集团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8日。
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现存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3亿元。而根据其他媒体报道,若加上8月份新增的24亿元执行标的,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额已超过77亿元。
与此同时,大连万达集团所持多家公司股权也已被冻结。
自今年9月以来,万达新增了5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总额达到145.33亿元。企查查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冻结信息达47条,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
股权的大面积冻结,不仅意味着万达集团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收紧,也标志着市场信心的急剧下滑。
曾经坚固的商业帝国根基,正在发生剧烈的动摇。
二
资产大甩卖
王健林此次被限高并非万达系首次遭遇此类处罚。今年7月,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春远已被限制高消费。
万达系公司接连被限高,反映了整个集团面临的系统性危机。为应对债务压力,王健林不得不大规模出售资产回笼资金。
据统计,2024年至今,王健林累计出售80余座万达广场。其中2025年5月打包出售的48座,涵盖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项目,堪称万达商业版图的“精锐部队”。
此外,王健林还出售了其他资产。
2023年以来,王健林多次出让万达电影股权,目前失去了对万达电影的实际控制权;2025年4月,王健林作价24.9亿元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卖给同程旅行;7月份,他又以2.4亿元的价格将快钱金融30%的股权卖给中国儒意。
但即便如此,万达资产的抛售速度,还是赶不上债务的增长。
万达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万达短期债务激增至662亿元,而账面现金仅133亿元,流动性缺口高达529亿元。
更严峻的是,其有息负债产生的年利息超130亿元,而公司核心利润仅20亿元,连利息都无法覆盖。
这种“入不敷出”的财务状况,使得万达即便大规模出售资产,一时间也难以覆盖债务本息。
三
困局之源
万达今日的困境,与多年前的上市对赌协议失败直接相关。据统计,万达一共签署过四轮对赌协议,累计债务超800亿元。
2016年,王健林斥资340亿,回购股份从港股退市,并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承诺2018年完成A股上市。
然而,A股对地产公司IPO的严控让计划落空,王健林又不得不转战港股。
2023年底,珠海万达商管因多次港股上市失败,触发了380亿战投回购条款。为解决对赌危机,王健林不得不把核心业务——珠海万达商管的控制权交了出去。
太盟资本牵头的财团用600亿投资换走了60%的股权,王健林自己的持股比例被稀释到40%。这意味着王健林失去了对珠海万达商管的绝对控制权,而后者目前管理着全国500多家万达广场。
当然,房地产的下行周期也导致了今天的困局。很多像万达这样曾经采取高杠杆扩张的企业,都被命运的回旋镖击中,从而深陷泥潭。
回顾王健林的商业生涯,从大连西岗区办公室主任到中国首富,再到今天被限制高消费,其经历犹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2017年,万达正处于巅峰时期,王健林在公众场合轻松调侃“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这句话随后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流行语,也体现了当时王健林的自信与野心。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掌门人王健林,却陷入了被巨额债务缠身的“大困境”。
从“小目标”到“大困境”,王健林的商业轨迹,是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也为高杠杆扩张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全文完)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