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不怕流言蜚语,继续和小朱合影,所以小朱配文:Respect

全运会乒乓球赛落幕那天,朱成竹发了一张照片,画面里她站在球员通道,旁边是樊振东,配文只有一个词“Respect”。

这张照片很快被截图、转发、评论,有人说这是后辈对前辈的致敬,有人却开始往别的方向联想,评论区里,一些ID开始复述某种“剧情”:朱成竹暗恋樊振东多年,如今终于合影成功。

故事的“素材”被追溯到今年八月,那是香港启德体育园的一场活动,朱成竹走向樊振东,问了一个关于正手发力的问题,樊振东停下来,给她讲了几分钟,这本是训练场上常见的一幕,前辈指点后辈,再正常不过。

但有人注意到,王楚钦当时也在场馆里,于是,一个“三角关系”的框架被硬生生套了上去,几张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被拼在一起,配上煽情的文案,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大量播放。

朱成竹后来在采访中说起这件事,她解释得很直接:樊振东的正手击球是世界顶级水平,稳定性极强,她一直想找机会请教,八月那次碰上了,就问了,全运会这张合影,是她主动提出的,想感谢上次的指点确实有用。

她说自己选“Respect”这个词,是想表达得清楚一点,避免误会,但网络上的解读,显然超出了她的预期,樊振东那边则是一贯的风格不回应,他曾说过“打球就是干活”,赛场之外的事情,他很少公开表态,全运会期间,他的训练节奏和比赛状态都没有受到影响,最终卫冕成功。

运动员的日常互动,正在被一种娱乐化的目光审视,技术交流被解读成暧昧,合影被脑补成表白,握手被形容成“含情脉脉”,乒乓球圈里,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其实非常频繁。

马龙和日本选手在赛后交换心得,孙颖莎和王曼昱在更衣室分享零食,这些场景原本只是职业生活的一部分,但当镜头捕捉到这些瞬间,总有人试图往“CP”的方向引导。

它门槛低,不需要观众理解什么是反手拧拉,什么是发球旋转变化,一张截图配上几行文字,就能引发大量讨论,而真正分析技战术的内容,往往只有核心球迷愿意看完。

朱成竹作为香港队选手,她近年来进步明显,这次比赛打出了个人突破性的成绩,她自己也提到,八月那次请教的发力技巧,确实帮到了她,这是一个后辈向前辈学习、然后在赛场上兑现成果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

樊振东的状态同样值得书写,经历了东京和巴黎两届奥运会的起伏,他在全运会上展现出的稳定和专注,证明了他依然是世界乒坛最顶尖的选手之一,赛后采访里,他聊的都是比赛本身对手的特点、自己的调整、下一场的准备。

运动员的世界里,尊重是用实力说话的,朱成竹佩服樊振东,是因为他的正手稳定到可以作为教科书;樊振东愿意指点后辈,是因为这是乒乓球传承的一部分,这种关系不需要任何戏剧化的包装,它本身就很动人。

看到樊振东和朱成竹的合影以及引发的讨论,网友们可是炸开了锅。

“这才是追星天花板!支持专业交流。”

“大大方方表达对强者的尊敬,虚心请教技术,这难道不是最健康的追星方式吗?”

“运动员通道里合个影,聊的都是压弧线、反手发力点,这都能脑补出剧情?”

“真是看累了,是不是任何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都得被解读成爱情?”

“这也不能全怪网友,是平台爱推这个。”

你更欣赏运动员之间哪种互动?是像樊振东、朱成竹这样大方交流技术的“专业伙伴”,还是其他类型?你有没有遇到过自己的正常社交被他人过度解读的经历?一起来聊聊吧!

信源:国家体育总局官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体育   流言蜚语   樊振东   全运会   后辈   运动员   正手   前辈   选手   香港队   赛后   乒乓球   截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