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的战略转向·】——»
外国专家曾信誓旦旦地断言:中国人这辈子别想掌握高铁核心技术。
还记得在2003年前,咱们的铁路那叫一个“惨”,时速才50公里左右,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北京到广州,四十多个小时,下车时跟从煤矿里爬出来似的。
而那会儿人家日本新干线已经跑了快40年,法国TGV、德国ICE早就全国开花。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年轻观众会问:那为啥咱们不自己搞研发啊?哎,别说没尝试过。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可是下了血本搞了"中华之星"和"蓝箭"动车组。
但说白了就是不行,一堆毛病,像"中华之星"轴重太大伤轨道,故障率高得吓人;"蓝箭"勉强能跑个200公里时速,跟国际水平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2003年,铁道部领导们一合计:这么搞下去不是办法啊!于是在6月召开了个关键会议——"跨越式发展座谈会"。
会上定下了铁路的"一主两翼"战略,其中一"翼"就是装备现代化。
随后又明确了装备现代化的"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十字方针。
这回路子算是彻底转了:不再闭门造车,而是"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看着简单的十八个字,却是决定中国高铁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日本人的阴险陷阱·】——»
2004年6月17日,铁道部发布公告,为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招标采购时速200公里动车组。
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和日本企业集团蜂拥而至,眼睛都发绿了。
但等他们看清招标条件,全都傻眼了:
第一条:只有中国企业才能投标,外国公司不行。
第二条:中国企业必须有国外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
还有更绝的!铁道部只指定了两家中国企业可以引进技术:南车集团的四方公司和北车的长客公司。
这一招太狠了,四家国外巨头抢两个名额,谁拿不到合作机会,谁就等于被踢出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公司还敢漫天要价吗?
日本人更是打着小算盘:只卖200公里时速的技术,就是不给300公里以上的。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以为这样中国就永远只能造低速动车,永远赶不上他们。
因为中国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铁网大部分设计时速是350公里,没有高速技术,中国就得一直求着日本。
面对这种局面,铁道部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一,投标前必须先签技术转让合同,不转让技术就没资格投标。
二,设立"技术转让实施评价"机制。
这招绝了!不考核外国企业教得怎样,而是考核中国企业学得怎样。
中国企业没学好,钱就不给!这就逼得外国专家们不得不掏心掏肺地教。
更厉害的是采取了"战略买家"模式,用两家中国企业跟不同国家的公司合作,获取多种技术路线,避免被单一技术卡脖子。
«——【·惊心动魄的谈判战·】——»
德国西门子当时最傲慢,开价高得离谱:原型车3.5亿元一列,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还设置一堆技术障碍。
2004年7月27日,开标前夜。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亲自出马,对西门子代表团说:
"你们的出价不像是合作,简直是半夜劫道!车价必须降到2.5亿以下,技术转让费降到1.5亿欧元以下,不然免谈!"
西门子代表团傲慢地拒绝了。
张曙光冷笑一声:"各位可以订回程机票了。"
第二天开标前两小时,长客宣布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
西门子出局了!
这个消息在国际铁路界引起地震,西门子股票暴跌,负责此事的高管引咎辞职,谈判团队全员被炒鱿鱼。
南车四方与日本企业的谈判同样惊险。
起初日本几大公司都强烈反对技术转让,最后只有经营困难的川崎重工站了出来,联合其他五家日企组成联合体参与谈判。
谈判过程跌宕起伏,有次一位日方代表想退出谈判,中方年轻谈判代表竟然把茶杯摔在地上,警告他今天如果走出这扇门,就永远别想回来。
结果这位日本代表真就乖乖回到谈判桌。
还有一次,双方连续谈判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直到翻译累得趴在桌上睡着,最惊险的是投标前一天,连续运转的四台打印机同时烧毁,差点耽误了工作。
«——【·从复制到超越·】——»
拿到技术后,中国企业开始了系统性学习。
这个过程分三步走:
第一步"僵化"——严格按图纸复制;
第二步"固化"——稳定生产流程和质量;
第三步"优化"——自主改进提升。
日本人的"陷阱"很快显现:他们只给200公里的技术,而中国需要350公里时速的列车,这逼得中国工程师必须自主创新。
结果这个"陷阱"反而成了催化剂!2008年,铁道部启动新一代高速列车自主研发。
仅两年后,CRH380A下线,创造了486公里时速的纪录,这已经完全不是从日本引进的那列火车了。
中国工程师彻底重新设计了转向架、车头和车体:转向架适应380公里高速运行;流线型车头让空气阻力降低6.1%;轻量化铝合金车体大幅减重。
日本人万万没想到,他们设下的障碍反倒逼出了中国的创新能力!
2011年6月,京沪高铁通车,这条全长1318公里的线路将北京到上海的旅行时间从10小时缩到不到5小时。
这时候,外国高铁巨头们坐不住了,川崎重工声称中国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扬言要起诉。
中国铁道部回应:CRH380A已经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了。
这下,轮到德国媒体感叹:"中国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超越了他们的老师。"
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3.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已完全掌握高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复兴号"最高设计时速达400公里。
让国外企业难以接受的是,中国高铁开始出海,印尼雅万高铁项目采用中国技术,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站。
短短20年,中国高铁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创造了工业史上的奇迹。
从被嘲笑的"山寨大国"到如今的创新引领者,中国高铁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重塑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当看到中国高铁飞驰而过的那一刻,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由衷的自豪:这就是中国智慧,这就是中国力量!
对了,那个曾经趾高气扬的西门子后来怎样了?他们不得不大幅降价,重新回到中国市场,但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在全球高铁市场,中国制造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