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豆油,压榨和浸出有啥区别?哪种更好?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每次去逛超市时走到食用油货架前,各种品牌琳琅满目,但大家仔细看标签,就会发现有的写着"压榨豆油",有的标注"浸出豆油"。这不仅是两个字的不同,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油工艺。就像做豆腐,有人用石磨慢慢磨,有人用机器快速压,虽然都能做出豆腐,但过程和结果却大不相同。

作为每天在厨房里打转的人,我特意教了业内老师傅,终于弄明白了这两者从原料到工艺再到成品的全部区别。接下来菜卫卫就跟大家来聊聊这两种油的工艺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工艺的区别:

压榨豆油:简单说,就是把大豆清洗、破碎、蒸炒后,用机械施加巨大压力,把油脂从大豆中"挤"出来。这种方法有点像我们用手挤海绵里的水,全靠外力把油脂分离出来。传统压榨法需要先把大豆胚炒香,温度控制在110-130度之间,这个过程会让大豆蛋白质变性,同时产生特有的香味物质。

浸出豆油:它利用食品级溶剂(主要是六号轻汽油)浸泡经过预处理的大豆胚片,使油脂溶解在溶剂中。这就像用洗洁精去除碗盘上的油污,利用的是相似相溶原理。浸出车间需要严格的防爆措施,因为溶剂易燃易爆。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浸泡、蒸发、汽提等多个环节,最后要通过加热至110-115度,确保溶剂残留达标。

营养的区别:

压榨豆油:由于采用物理压榨且经过蒸炒,保留了大豆天然的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每100克油中约含15-20毫克。同时,压榨豆油中的植物甾醇含量也较丰富,这些成分对人体有益。但由于压榨过程中经历高温,部分热敏性营养素会损失,比如大豆中原本含有的少量维生素B族就在蒸炒过程中被破坏了。

浸出豆油:在精炼过程中会损失部分天然营养成分,包括约30%的维生素E和大部分植物甾醇。但现代工艺可以通过后续添加来弥补这些损失。浸出豆油在加工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因为脱除溶剂的温度远低于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温度。实际上,我们在家做菜时油温过高,反而更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味道的区别:

压榨豆油:有着浓郁的豆香味,颜色较深,呈深黄色或浅棕色。这是因为在蒸炒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产生了风味物质。用压榨豆油炒菜,能明显闻到特有的豆香,尤其适合做东北炖菜、炒青菜等注重原味的菜肴。但它的烟点相对较低,约在160-170度之间,不太适合高温爆炒。

浸出豆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多道精炼工序,颜色清亮透明,呈淡黄色,气味清淡。它的烟点较高,能达到170-180度,更适合中式烹饪中的爆炒和煎炸。不过也正因为经过深度精炼,油中天然的风味物质基本被去除,所以用浸出豆油炒菜时,不会干扰食材本身的味道。

从安全性角度说,压榨豆油由于是物理方法制取,不使用化学溶剂,很多人会觉得更天然安全。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经过精炼,压榨豆油中可能含有杂质,如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这些成分会使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氧化变质。所以购买压榨豆油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价格的区别:

压榨豆油由于出油率较低,只有10%-12%,且对原料要求更高,所以成本较高。市场上500毫升装的压榨豆油售价通常在30-40元。浸出豆油的出油率能达到95%以上,可以规模化生产,成本相对较低。5升装的浸出豆油往往只需要50-60元,性价比更高。

安全性的区别:

压榨豆油:由于是物理方法制取,不使用化学溶剂,很多人会觉得更天然安全。但没有经过精炼,压榨豆油中可能含有杂质,如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这些成分会使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氧化变质。

浸出豆油: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16-2018,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残留必须低于10毫克/公斤,而精炼一级油的标准是"不得检出"。正规厂家通过多级蒸发和汽提工艺,完全可以做到这个标准。而且食品级正己烷经过严格纯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极低。

选购小技巧:

1,看清标签:按照国家规定,食用油包装上必须标明制取工艺和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此外,还要认准QS/SC标志,确保生产厂家符合规范。

2,观察颜色、闻气味:压榨豆油颜色较深,有浓郁豆香。浸出豆油则颜色清亮,气味清淡。

最重要的是根据用途选择。如果你常做凉拌菜或低温烹饪,压榨豆油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多以高温煎炸为主,浸出豆油更为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食   豆油   区别   溶剂   大豆   精炼   脂肪酸   工艺   油脂   反式   颜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