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零零娱
编辑丨零零娱
“这个口才不上脱口秀可惜了。”
编剧秦雯在繁华拍摄期间有很多吐槽。
一会嫌弃陈道明,一会吐槽游本昌。
先不说自己编剧是否优秀。
评论起别人表演倒是“头头是道”。
仗着自己名气大,欺压小编辑,不给署名。
就这一条就妄称“名人”。
那么《繁华》戏外,到底有什么精彩的八卦?
秦雯又是否真的欺压小编辑呢?
最近电视剧《繁花》的编剧署名问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编剧秦雯被推到了舆论中心。
不仅她的专业能力受到质疑,连私下的言行也被曝光出来。
据说她习惯在背后议论别人,不论对方是谁,只要人不在场。
就可能成为她讨论的对象,就连陈道明和王家卫这样的人物。
她也曾多次含沙射影地评价过。
一份最新被公开的《编辑会议纪要》显示。
王家卫在会议中认真讨论剧本和人物设定。
最后提到如果某个角色能让“陈老师”——也就是陈道明来演会更合适。
但秦雯并没有接话,反而直接表示陈道明后续有和靳东合作的戏,档期可能排不开。
她还随口评价,说陈道明是那种“努力把自己拗得很洋气”的人。
言语间带着几分调侃,似乎在暗示他实际上并不够洋气。
其实早前就有爆料称,秦雯曾以“能请来陈道明”为名来提高自己的业内地位。
但反复沟通后,陈道明并没有接下这部戏。
王家卫方面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答复。
而秦雯则在交流中暗示陈道明“喜欢被动”,总希望别人主动邀约,显得比较难请。
她甚至还提出可以为陈道明量身打造一个讲普通话的角色。
不过最终合作还是没有达成。
在新流出的一段录音中。
王家卫和秦雯继续讨论哪位男演员“最有墨水”。
也就是文化底蕴较深,适合剧中某一类角色。
秦雯想都没想就回应:“我不觉得是陈老师。”
这一下让听者都觉得意外,毕竟陈道明一向被公认为修养不俗。
随后王家卫又问,陈道明是不是和靳东属于同一类型。
秦雯先表示“有点儿像”,又说“比靳东好点儿,但其实差不多”。
此时对话中的第三个人——许某。
突然插话提起靳东当年“诺贝尔数学奖”的梗。
(靳东曾口误提及该奖,后来公开道歉)。
秦雯立刻跟着调侃,说陈道明也曾推荐她看书
她买了才发现陈道明自己根本没看过,只是为了显得有文化才那么说。
这话里话外,嘲讽味道十足。
说到这儿,秦雯还只是半开玩笑,但后面越说越直接。
甚至开始“点评”起陈道明的性格。
她说陈道明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总是习惯被周围人赞扬。
还透露陈道明认为演王家卫的戏“太危险了”。
这一说法让很多人不解,陈道明从艺多年,什么类型的角色没尝试过?
连《庆余年》最初只是网剧他都接了。
怎么会担心演不好王家卫的作品?
秦雯还笑话陈道明说话声音大、爱面子。
比如在很多人面前会特意问“是不是采纳了我的建议”。
显得很在意别人是否重视他。
这段录音总共四分钟多,秦雯议论陈道明的内容就占了一大半。
不过,秦雯并不是只议论陈道明。
她跟王家卫聊得投入,好像把对方当自己人。
可一转脸,她也会背后议论王家卫。
据爆料,有一次王家卫刚离开,秦雯就拉着旁人八卦他的感情生活。
被制止后还不高兴,反骂对方是“狗”,说自己“需要听八卦才能来灵感”。
就连老戏骨游本昌也没能幸免。
游本昌曾主动加秦雯好友,想多交流角色和剧情。
但秦雯却在私下吐槽,说游本昌“信佛是在立人设”。
还嫌对方总找她聊戏太烦人。
她甚至直言,要不是因为她丈夫负责拍摄游本昌的戏份,自己根本不想多搭理。
虽然后来两人确实简短沟通了。
但秦雯明显不耐烦,最后还是王家卫打电话把她叫走,才勉强收场。
值得一提的是,游本昌这个角色大部分是用沪语写的。
出自另一位编剧之手,秦雯参与的部分并不多。
从陈道明、王家卫到游本昌。
这几位都是影视行业里备受尊敬的人物
但在秦雯口中,他们都成了可被调侃和批评的对象。
现在这些私下议论被公之于众,不知道当事人听到后会作何感想。
这一连串的爆料,起初源于编剧“古二”指控《繁花》编剧署名不公。
称自己的贡献被忽视。
剧方最初回应说是“集体创作”,试图淡化矛盾。
但随着录音等证据陆续抛出,舆论不再只关注署名。
而是进一步质疑:在这个“集体”中,到底谁真正拥有话语权?
谁又能轻易抹去他人的名字?
有业内人士翻出旧账。
指出秦雯以前几部作品也曾出现过署名纠纷。
只是当时没有被曝光出来。
而这一次《繁花》关注度极高,投资巨大,“古二”显然有备而来,用录音留下了证据。
这一招虽然不新鲜,却非常有效。
大众往往倾向于支持看似弱势的一方,尤其当对方还拿出了“实锤”。
到目前为止,靳东、陈道明和游本昌都还没有公开回应。
这种沉默反而让舆论进一步发酵。
很多人跑去回看靳东当年关于“诺贝尔数学奖”的采访。
发现那确实是一场口误,他后来也诚恳道了歉。
如今旧事重提,有人为他抱不平。
也有人认为评价演员“像不像”本是主观感受,算不上人身攻击。
不过整件事中,最尴尬的可能是王家卫。
他一直以精细打磨作品著称,这一次却被录音描绘成“被编剧影响决策”的导演。
有剧组人员透露,《繁花》拍摄时剧本变动非常频繁。
演员经常临场拿到大段新台词,要熬夜背诵。
反复修改背后,署名权的问题自然变得更加敏感。
事实上,这场风波早已超出“谁对谁错”的范畴。
它折射出影视行业长期存在的弊病:
编剧地位不高、演员缺乏安全感、导演权力过大。
而所有这些压力,最终常转化为背后的议论和抱怨。
“古二”的录音只是一条导火索,真正点燃的是行业里积累已久的不信任感。
要想平息风波,可能需要剧方重新给予“古二署名”。
或者秦雯作出诚恳道歉。
否则继续拖延的话,《繁花》的口碑和评分难免受到影响。
甚至广告合作也可能悄悄撤资。
观众原本只是单纯想看好剧,如今却被迫看了一场戏外纷争。
如果幕后故事比剧情还要戏剧化,那么这部剧在艺术上或许成功了,却在人心上输了。
澎湃新闻——没给编剧署名?《繁花》剧组:署了2干多人名,将公开前期筹备内容
九派快讯——电视剧《繁花》剧组回应编剧署名争议!将于近期公开前期筹备资料
南方都市报——《繁花》剧组回应署名争议,承诺披露三年的完整前期筹备过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