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业绩+估值,三大利好!下周,这一方向要走主升浪?(附股)

周末市场消息面整体有点安静,但是又有些躁动。

安静的是,曾经喧嚣的算力叙事暂时退潮,那些日日谈论训练集群、芯片卡位的声音小了许多。

躁动的是,一批此前无人问津的AI应用公司,股价悄然走强,财报里的数字也开始变得具体。

这不是风格轮动,也不是资金切换那么简单。

更像是一个信号:市场或许在等。

过去两年,AI的剧本很明确——拼参数、比算力、看融资额。

谁家模型更大,谁就站在舞台中央。

市场爱听“颠覆”,市场张口闭口“通用人工智能”。

现在,这方面的叙事逻辑或许市场关注度回落。

周五,Twilio发布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5%,利润增速更快,还上调了全年指引。

市场反应直接:股价大涨超15%。

它的业务并不炫酷——帮你更智能地发短信、接客服电话,简单来说也是AI应用的一种。

但它做到了一件事:把AI嵌进企业真实的运营流程里,并因此收得到钱。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Cloudflare、Reddit、Palantir身上。

它们不是最前沿的模型公司,却是最早把AI变成收入项的企业。

相比之下,一些“卖铲子”的公司,尽管技术壁垒仍在,但股价已进入消化估值的阶段。

不是铲子不好,而是市场突然意识到:矿还没挖出来,铲子价格有点高了,总得等等看。

于是,注意力开始转移。

这不叫“AI应用的崛起”,而是一次现实主义的回归

AI应用真正推动变化的,是几个悄悄发生的事实:

一是,大模型到了一定瓶颈阶段。

不必再追求无限堆参数。在办公辅助、内容生成、客户服务等领域,当前主流模型的能力已接近实用临界点。

更重要的是,推理成本在过去一年下降了90%以上。便宜,意味着可规模化;可规模化,才谈得上商业化。

二是,AI应用订单真实出现了。

客户采购系统、签订服务合同、按月付费的订单。医院引入AI病历助手,银行部署智能投顾模块,地方试点政务问答机器人……

这些项目金额不大,但胜在可持续、可复制。

三是,供给端终于接上了需求。

过去是“技术找场景”,现在是“场景找技术”。

企业不再为“AI”这个概念买单,而是为“节省人力”“提升响应速度”“降低错误率”这些具体价值买单。谁能讲清楚ROI(投资回报率),谁就有机会拿到预算。

四是,估值回到了前期高点回落明显

去年谁提AI应用谁被打脸,资金全涌向基础设施链。

结果就是,一批有产品、有客户、有现金流的公司被错杀,股价回到年初水平,机构持仓较低

如今风向微变,这类资产自然成为“低预期+有进展”的潜在标的。

当然,别指望一夜翻身。大多数AI应用公司仍处于投入期,盈利遥远,续费率波动,竞争激烈。但没关系,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能持续收钱的故事

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微妙的节点上:AI 正从“我能做什么”转向“我已做到什么”。

这个过程不会激动人心,甚至有些乏味——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只有一个个产品经理反复调试提示词,销售团队一单一单签合同,财务部门确认每一笔收入是否达标。

但正是这种“无聊”的进展,才最值得重视。

毕竟,从过往经验看,历史上每一次技术浪潮的终局,都不是由最先喊出名字的人赢得,而是最后可能还在收年费的人拿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财经   利好   下周   业绩   订单   方向   市场   铲子   股价   模型   公司   技术   买单   企业   进展   错误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