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持续不断的涨价,这已经触碰到了我们的逆鳞,既然他们自断销售的路,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而在中美磋商中,大豆外贸又是一个被提上议题的选项,官媒给出的结果是“取得了初步共识”,那是不是说明大豆交易有缓了呢。
中国会进口美国大豆吗?中国为什么自己不种大豆呢?

中美之间在马来西亚的一场经贸谈判,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谈判结束后,新华社的报道确认双方在关税、芬太尼管制、出口管制乃至美方那个301船舶收费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初步的共识。

有意思的是,在中方官方发布的这些共识里从头到尾都没提“大豆”两个字,中国的沉默和美国的急迫成为对比,美国就显得急切多了,美代表主动对着媒体放话,不仅确认大豆是谈判中的一个重点,还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两国能最终拍板确认这个大豆协议。

甚至打包票说美国豆农的担忧已经得到了解决,等协议一公布他们肯定会“非常高兴”,中方“冷处理”与美方“热炒作”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大豆问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它不是简单的农产品买卖,里面牵扯的政治因素实在太多了。

在国际这盘大棋上,大豆进口从来不是一个被动的选择,它是一枚“活子”,是中国用来平衡大国关系、争取有利条件的关键筹码,中方公布的谈判成果清单里,都是些硬议题,偏偏把美方心心念念的大豆给“藏”了起来。

这是一种高明的博弈姿态,等于在说,大豆这张牌在我手里,但出不出、怎么出,要看你们在其他方面能拿出多少诚意,美方想要我们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可以,那关税问题、芯片技术限制,还有那个海事船舶收费,这些我们真正关切的核心利益,你们是不是也该让让步?

市场上并非只有美国大豆,巴西一直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替代来源,不过,生意归生意,价格是王道,近期巴西大豆的价格一个劲儿地往上涨,根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发布的分析,其溢价飞涨,已经是越来越不划算了。

相比之下,美国大豆的溢价就显得划算多了,面对这么高的价格,中国买家很干脆地暂停了对12月和次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采购,这场行为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供应商传递了一个清晰无比的信号,我们对成本很敏感,谁的性价比高,我们就买谁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豆这么重要,既是战略筹码,又是国内生产豆油的核心原料,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多种点,实现自给自足,彻底摆脱依赖呢?答案很现实,而且有些残酷:我们的地不够用。

中国的耕地总面积听上去很可观,但一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显得相当紧张了,这片有限的土地不仅要种庄稼,还要为工业化腾地方。那些拔地而起的厂房、四通八达的公路和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哪一个不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

如果为了种地而过度挤压工业用地,那我们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又该如何保障?这是一个必须反复权衡的难题。在仅有的耕地红线内,种什么不种什么就必须要考虑清楚,什么东西最重要,就必须优先保证。

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主粮安全,水稻和小麦,这是十四亿人一天三顿的口粮、是饭碗里的根。这部分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绝对的自给自足,一旦受制于人后果不堪设想。这是不可触碰的国家安全底线。

紧随其后的,是基本的民生稳定,蔬菜和水果,这些我们餐桌上习以为常的东西,之所以能保持相对低廉的价格,正是因为我们有充足的国内供应。要是学某些邻国,大幅压缩蔬果种植面积,价格立马就能飞上天,直接冲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正是因为要优先确保这两大类作物的种植面积,留给大豆这种非口粮作物的土地自然就变得非常有限。因此国产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庞大的国内需求,形成一个“战略性缺口”,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如果了解一下我国的土地种植分布会发现一个“反常识”的现象,玉米这种我们并不会直接大量食用的作物,种植面积竟然是国内最大的,这就进一步挤压了大豆的生长空间。为什么是玉米?难道它比大豆更重要吗?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答案是肯定的。

玉米堪称贯穿中国农业和工业的“隐形支柱”。它是农业的基石,玉米是国内畜牧业最主要的饲料来源,我们吃的猪肉、鸡蛋、牛奶,成本和产量都与玉米的供应息息相关,一旦玉米短缺,整个畜牧业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玉米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淀粉、酒精,甚至是生物燃料,它的供应稳定,关系到下游无数个产业的命脉,更别提玉米本身优秀的生物学特性了。它产量高、适应性强,从热带到温带,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能茁壮成长。

这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验证,全球约2亿公顷的土地上,生产着超过11亿吨的玉米。综合来看,种植玉米的综合效益极高。因此,在我们有限的土地上,用高产的玉米去替代相对低产的大豆,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去进口大豆。

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中国的大豆产需缺口,它并不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反复权衡利弊后得出的一个“最优解”。完全的自给自足,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凡事都要有所取舍。

正确的道路,是优先保证那些最重要、最核心的物资绝对自给,而次一级的需求,则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体系来满足。对于大豆,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实现全球采购,分散风险。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