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筱梅在7月17日突然开直播,在网络引发热议,在直播间展示了堆满鲜花的办公室,同时也宣布了在这一天过生日,整个场景非常的温馨,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 S 的一双儿女小玥儿和霖霖捧着蛋糕闯入镜头的画面。
马筱梅
看来马筱梅现在已经完全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信任了,一家人在一起看起来非常幸福,不过这时候也有网友表示担心,觉得明天估计会有人觉得马筱梅拿孩子蹭流量,在表演岁月静好了!
在马筱梅的生日直播中,孩子们主动递上蛋糕的瞬间,让无数观众动容,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是和汪小菲在一起之后的点滴积累。
直播间
尤其是这段时间,基本上不工作的时候,是和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一起的,从当初接手照顾孩子的第一天起,马晓梅就展现出来的善意,应该就已经被孩子们接受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看着小玥玥都自信了不少。
日常的互动上更是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温馨,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外出感受大自然,甚至连蜜月旅行都带着孩子们,就这份心胸都非常少见,难怪孩子们会喜欢这个“后妈”,原来不是所有的继母都是讨厌孩子的。
来源网络
当然了真心付出后收获的也必然是真心,这点无时无刻都体现在这一家人身上,其中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当属今年的母亲节了,在刚失去母亲的日子里,两个孩子必定是有些敏感的,而s妈也是刚失去女儿,但是从两个家庭展现的画面,能看出来很大的不同。
当大 S 母亲黄春梅发朋友圈纪念女儿同时还在不断的引领舆论的时候,却未提孙子,马筱梅这边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两个孩子都给她准备了节日礼品,这时候马筱梅选择默默收下孩子亲手制作的手工画,用行动诠释 “母爱可以有多个出口”。
汪小菲估计也觉得非常的惊喜,两个孩子能这么快的敞开心扉,接受这个“新妈妈”,高兴的在直播间给大家展示两个孩子给马筱梅送的礼物,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情,这时候的汪小菲应该也是非常享受这个时刻的吧!
曾几何时,汪小菲和马筱梅可是被黑粉骂的体无完肤的,经过时间的检验,现在开始出现反转了,更多的网友开始偏向汪小菲夫妻俩,一家人的好日子还在后面。
而这场家庭剧的舆论走向堪称典型的 “舆论反转剧”,早期马筱梅因未出席大 S 葬礼遭全网炮轰,被贴上 “抢风头”“心机重” 的标签。
s家
但随着更多细节曝光,公众逐渐发现:当大 S 下葬时是孩子未被通知,马筱梅这边也没有接到通知,所以也怪不到她头上,反倒是s家人做的有些不妥当了。
对孩子的态度也能看出来两家人谁更加在乎孩子了,在孩子们跟着大s的时候,汪小菲一有时间就会跑去台湾见孩子们,所以说千万不要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只需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即使工作忙,也会抽出时间陪伴,这足矣能看出孩子在他心里的位置。
汪小菲
相反在大s去世后,汪小菲把孩子接走,基本上就是夫妻俩照顾孩子了,s家这边刚开始还争一争抚养权,后面眼看没希望也不管了,在孩子走之后,甚至都不看孩子,难道是因为觉得孩子现在没有“利用价值”了吗?
孩子们好像对外婆的感情也就一般,这么久了还没有看到s家人和孩子们见面的消息,若是关系好的话,相信孩子自己会要求去见面的,按照汪小菲一贯敢说敢做的性格,大概是不会阻止的,这就很能说明情况了。
再看孩子是如何对待马筱梅的,在直播中透露自己在直播的时候,小霖霖就乖乖的在一边等待着,叫上马筱梅一起去打水仗。
直播间
这不比说多好话都管用吗?这些未经设计的互动比任何公关稿都有力量,汪小菲在直播中多次肯定了马筱梅对孩子的付出,已经孩子们对马筱梅的接纳,好的感情都是双向奔赴,而 S 妈黄春梅的一句 “感谢她对孩子的照顾”,好像直接把她当做了外人。
不过这一切都改变不了孩子们的态度,就说这次生日直播,马筱梅正在工作,汪小菲和孩子们就出现了,还带了蛋糕进来,马筱梅看起来非常的意外,也很欣喜。
看起来都要感动的落泪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以家人为主,举着蛋糕说“先生先吃一口”,这就想起来网友评论的内容了:小杨阿姨都说马筱梅一个非常能吃苦的人,确实能看出来,即使两个人结婚了,汪小菲这么有钱,事业也发展的不错。
也没有直接依附在老公身上,也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也挺辛苦的,一边要做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辅助汪小菲的事业,确实是全能妻子。
这时候手上的大钻戒又吸引到了网友,不知道是不是汪小菲送的,看起来价值不菲,现在真的是有钱有颜有家人陪伴,妥妥人家赢家了!
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马晓梅也付出了很多,在情感联结上,她市场陪伴孩子,通过共同养宠物、制作家庭手账等方式,让孩子在非语言互动中释放情感,当小霖霖把第一幅油画作品送给她时,这个举动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心理认同的具象化表达。
这种 “润物细无声” 的陪伴,让孩子在两年内完成从 “疏离” 到 “依赖” 的转变,马筱梅的故事并非孤例,娱乐圈中,贾静雯与修杰楷、张歆艺与袁弘等重组家庭,同样用 “非血缘亲情” 打破偏见。
贾静雯的女儿梧桐妹曾因生父孙志浩的言论陷入矛盾,但修杰楷用 “不越界的关爱” 逐渐赢得信任,最终在婚礼上成为 “最美花童”,这种 “第三方角色” 的智慧。
在马筱梅身上同样显现:她既不刻意替代大 S 的位置,又在孩子需要时成为 “第二个港湾”,让家庭关系呈现出 “多元共生” 的健康状态。
当公众不再用 “圣人标准” 苛责后妈,转而关注家庭关系的实质质量时,马筱梅的故事便具有了范式意义,她的成功证明,重组家庭的幸福不在于血缘纽带,而在于 “共同成长” 的能力。
汪小菲从暴躁青年变为沉稳父亲,孩子们从敏感脆弱变得开朗自信,这种双向治愈才是真正的 “家庭价值”!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