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国落后之时,欧盟是时不时拉踩,诬陷中国“盗取”欧洲技术,现在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欧洲又有了新说法,中企可以来欧洲做生意,但是得拿技术“上贡”,好一个“不要脸”。
宁德时代
据外媒报道,欧盟正在考虑出台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新政策,要求只有向欧盟转让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核心权益,才能进入欧洲做生意,在欧洲当地进行投资。这个曾把“贸易自由”挂在嘴边的经济体,终于不装了,自己扯下了这最后一块遮羞布。
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说得冠冕堂皇:“要像欧洲企业在华投资那样,实现价值增值并转让技术”。这话听着耳熟,却透着满满的虚伪。因为就在几年前,欧洲还在炒作所谓的“中国留学生间谍论”,把正常学术交流污名化为“技术窃密”,甚至突击搜查中企办公室。
去年,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反补贴调查更离谱,甚至要求中企提供客户电话,一言不合就诬陷中国偷技术。如今见中国在电池、电动车领域真的领先了,反而撕下伪装直接要。这种从“污蔑窃盗”到“明火执仗”的转变,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国际版“只许州官放火”。
冯德莱恩
长期以来,欧洲自己向来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甚至出台法规禁止核心技术流出本土。如今轮到中国企业掌握优势技术,欧洲就忘了自己当年的规矩,反倒说要“效仿中国”搞保护主义。很显然,欧洲这赤裸裸的“双标”行径,已经连脸面都顾不上了。
欧盟突然翻脸,本质是“中国技术崛起”戳破了欧洲的产业焦虑。一方面,欧洲汽车业靠燃油车称霸百年,可如今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宁德时代要在西班牙投40亿欧元建电池厂,中国电动车凭着技术优势抢占欧洲市场,欧盟只能干着急。
巴黎车展
另外,欧洲造电动车离不开中国电池,可自己又搞不出量产技术。整个欧洲经济增长乏力,靠自己研发追不上中国,欧盟就想走“捷径”,用市场换技术,甚至逼技术。但是欧洲忘记了一点,中国的技术不是偷来的,而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以电池产业为例,中国商务部已将8项电动车电池核心制造技术列入“禁止出口”名单,这无疑是釜底抽薪之举。即便中国电池厂在欧洲建厂,欧洲企业也无法接触到最核心的工艺、配方和设备,只能获得一个高级组装车间的角色,而非他们梦寐以求的技术研发中心。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讽刺的是,在要求中国企业对欧转让技术的同时,欧盟却在加强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听到欧盟的这个消息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甚至都没有正面回复,而是直接跳过了这个问题,让记者去询问相关部门。中方不是不回应,而是丑话已经说了很多遍了。中国反对“强制技术转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干预企业正常活动”。
中国在此时亮出技术限制的王牌,既源于过去技术外流的惨痛教训,更源于如今强大的技术自信。欧盟这次卸下伪装,其实是给全球贸易提了个醒:所谓“自由市场”,从来都是强者的话术。欧洲制定的那一套随心所欲的规则,中国不会再遵守了。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