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日德垄断,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量产,是国产折叠屏关键材料

现在揣着折叠屏手机出门的人越来越多,把屏幕掰开来刷视频、折起来塞口袋,怎么折腾都不容易坏。

可没几个人知道,这“耐造”的背后,藏着一块比头发丝还薄的钢:0.015毫米的手撕钢。

十年前,咱们想拿这种材料,得看日本、德国的脸色,花大价钱还只能买到厚一倍的次等货;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自己能造,还成了国产折叠屏站稳脚跟的“救命材料”。

这中间的转变,比屏幕弯折的技术突破,更让人提气。

下游工厂的变化

江苏有家做OLED屏幕的工厂,车间里经常能看到工人搬着一卷卷银色钢箔。

这钢箔薄得能透光,就是太钢产的0.015毫米手撕钢,一卷刚好够做3000台折叠屏手机的铰链衬底。

以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用的是进口的0.03毫米厚的手撕钢,一吨要300万,现在换国产的,一吨才100万,厂里光材料成本就省了一大半。而且供货特别稳,不用再提前几个月下单等货。

上海超导的车间里,变化也很明显,2024年他们从太钢买了10吨手撕钢,用来做超导设备的基材。

之前买进口材料,不仅贵,还得等两个月才能到货,现在国内供货,一周就能到,生产线再也没出现过“等米下锅”的情况。

从2018年太钢做出0.02毫米的手撕钢开始,国产材料的供应就慢慢稳了。到2025年,国内大部分需要手撕钢的地方,都能用国产的。

太钢累计已经供了超50吨,下游企业不用再看国外厂商的脸色,能把更多心思花在改进产品上。

那些年的难:买材料要“看人脸色”

2015年那阵儿,咱们买进口手撕钢一年就花了超百亿元,最贵的时候,一吨要5万美元,一片A4纸大小的手撕钢,就能卖到400块,差不多是当时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

更气人的是,还买不到好货,2016年以前,全球就日本、德国能造手撕钢,他们专门给中国“差别对待”,只卖0.03毫米以上的厚款,更薄的0.02毫米级产品,自己留着用,就怕咱们的制造业追上。

早期做折叠屏的企业,都吃过这个亏,那时候想做轻薄的折叠屏,得用0.02毫米的手撕钢,可日本厂商说断供就断供,项目一下子就停了。

没办法,只能用0.03毫米的,做出来的手机比国外竞品厚1.5毫米,在市场上根本没竞争力。

就算买生产设备,也得受气,太钢曾经从德国买过轧辊机,可对方只给设备,不给轧辊排列的核心数据。

偏偏这组数据最关键,直接决定钢能不能轧得薄、轧得匀,最后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

从“啥都不会”到世界最薄

2016年,太钢带了30个人搞手撕钢攻关,带头的是王天翔,团队里大多是刚毕业的九零后,没一个人见过手撕钢是怎么造的,面对的是260米长的轧机,还有一堆空白的工艺数据。

第一个坎就是轧辊排列,没人教,只能自己试,从最简单的排列方式开始,错一次就从头调。

光是这一步,就试了4万多种办法,车间里的灯经常亮到后半夜,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测试数据。

钢的纯度也得卡得特别严,要轧出0.015毫米的钢箔,钢里的杂质得比头发丝还细,控制在1微米以内。

团队调了一年多的炼钢配方,一次次试验,才把杂质含量降到标准以内,避免钢箔出现穿孔、裂纹。

就这么硬拼了两年,2018年终于做出了0.02毫米的宽幅手撕钢,太钢也成了全球唯一能批量生产这种钢的企业。

2020年又往前迈了一步,突破了0.015毫米的厚度,还拿到了“中国工业大奖”,这可是国内工业领域的最高荣誉。

垄断破了:日德厂商的生意不好做了

今年,国产手撕钢一量产,日本、德国那些做手撕钢的厂商,在国内的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做了,以前他们占着几乎全部市场,现在份额掉了一大截,不少订单都跑到太钢这儿来了。

日本制铁今年的粗钢产量也下来了,创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低,尤其是高端精密带钢这块,因为国产手撕钢的竞争,营收少了不少。

德国有家做精密钢的企业,甚至因为订单太少,关掉了一条生产线。2025年太钢还出了款新东西:掩膜版用的精密箔材。

这钢箔才0.025毫米厚,每平方英寸能做近千个微米级的小孔,手机屏幕大小的一块,就有200万到400万个孔,以前这东西全靠进口,现在咱们自己能造了,日德厂商到现在还没突破这个技术。

守好技术:不再让人卡脖子

有了技术,我们现在把0.015毫米的手撕钢也管得特别严,不管是欧美企业直接来买,还是想通过别的国家绕着买,都没同意。

不是不想卖,是怕核心技术漏出去,毕竟以前被卡脖子的苦,不想再尝了。

太钢还拿了44项国家专利,其中32项是发明专利,从炼钢的配方到轧机怎么调,关键环节都有自己的技术,别人就算拿到钢箔,也仿不出来核心工艺,这就像给技术加了道“防护网”。

设备也不用再依赖进口了,太钢已经建了纯国产的轧机生产线,从轧辊到控制系统,全是自己造的。

以前是“买得到设备,拿不到技术”,现在就算别人不给设备,也能自己生产,量产稳定性有了保障。

不光这样,太钢还在联合行业机构,推精密箔材的全球标准,以前是跟着别人的标准走,现在技术领先了,想把咱们的技术路线变成行业里的规矩,这样才能长期保持优势,不再让人拿捏。

不止折叠屏:手撕钢的新用处

太钢的手撕钢现在有3大类、20多个品种,早就不只是用在折叠屏上了,柔性太阳能板的模具、卫星零部件的防护层,都能用,而且性能比以前的材料还好。

今年刚出的高温超导基材用的钢箔,是哈氏合金C276做的,热膨胀系数跟氧化物能对上,已经用在超导设备的研发上了。以前这种基材全靠进口,现在国产的不仅好用,价格还降了一半。

航空航天领域也用上了,部分航空航天设备的部件,已经开始用手撕钢,又轻又抗腐蚀,能适应太空和高空的严苛环境,慢慢替代了以前的传统材料。

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在推进,太钢正在研发适合动力电池包覆的手撕钢,现在已经在跟国内头部车企测试了,未来用在电池上,能让电池更轻薄、更安全。

太钢还在太原、宁波建了两个大生产基地,拉着下游做OLED屏、超导设备、汽车的企业一起合作,形成了“做材料的、造设备的、搞应用的”一起干的生态。

这样不仅手撕钢能发展,整个高端制造产业链都能跟着升级。

从十年前花大价钱买进口材料,到现在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量产,成为国产折叠屏的关键支撑,这背后是30人团队的4万次试验,是无数个亮到凌晨的车间夜晚。

这不仅仅是一块钢的突破,更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突破,还会在更多高端领域上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数码   量产   关键   材料   太钢   超导   基材   设备   德国   日本   轧辊   技术   精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