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林寺的一段真实历史,开国将军皮定均的回忆

最近,原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刑事调查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时间,各种大小消息“满天飞”,连带着,关于少林寺的一些过往“黑料”也被反复提及。

特别是皮定均将军在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期间的一段经历,被多人引用。

求真务实,找到信源,是理性思考的重要前提。

但是仔细检索,发现全网关于此消息多为转述,部分文章甚至刻意回避了相关情节。

为此,笔者深入检索到1960年皮定均将军的《铁流千里》一书,并将其中第一部分的文字逐一整理,列出,仅供全网网友作为信源转载使用。

我思故我在,有思必有得。

这一本不到一百页的小书,虽然言语朴实,但生动无比,读罢,皮将军和八路军指战员在困难复杂的局面下开创根据地时超高的政治素养和军事素质历历在目。

以及,看得出,在皮将军的心中,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英雄。

即使只看少林寺的一部分内容,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理解少林寺的名声,绝非一些博主所说,只是靠1982年的《少林寺》电影才出名的,之前什么都没有,都是虚名。

其历史的厚重,即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颇为著名。

《铁流千里》

皮定均著

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1960.11. 北京

内容提要

皮定均中将写的这本阿忆录,共两篇:“中岳狂飙”和“铁流千里”。

“中岳狂飙”写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1945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不战而退,把豫西广大地区拱手让给日寇,使长年受“水、旱、蝗、汤(恩伯)”之苦的豫西人民又陷入了新的灾难。我党、我军为了打击日寇、拯救豫西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组织了“豫西抗日先遣队”,从太行地区出發,南渡黄河,千里进军。在地下党和豫西人民的支持下,多次粉碎了日、伪、顽匪的猖狂进攻,终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发动了群众,扩大了部队,把豫西人民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铁流千里”记录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中原突围的史实。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双十协定”,企图以数十万的兵力一举围歼我中原部队。在中原部队进行突围时,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担负了光荣的掩护任务。该旅在掩护了主力部队胜利越过平汉路之后又孤军奋战,实行千里突围。一路上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击退了千万追兵阻敌,并忍饥耐寒,战胜了无数困难和艰险,最后终于突出重图,到达苏皖边区,与华东我军胜利会师。

皮定均中将是该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些斗争,都是他亲身经历并亲自领导的。作品中充满着一切服从整体利益的共产主义风格和不畏任何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特别是“铁流千里”一篇,更为突出。

《中岳狂飙》

向豫西进军

一九四四年五月,日寇发动了河南战役,兵力有五六万人。国民党军蒋鼎文、汤恩伯、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四十万人不战而溃。在一个月内,郑州、洛阳等三十八县相继沦陷。

抗战七年来,国民党丧师辱国,失地千里,大批将领卖国投敌,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面临胜利的前夕,日寇也已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国际、国内的形势都有利于我国的抗战,在河南战场上,国民党的兵力超过日寇七八倍,却仍然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把大好中原河山拱手让给日寇,是更使全国抗战军民所愤慨的。

七月中旬,我和徐子荣同志接到党的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紧急通知,要我们立即去总部接受任务。我们驰马赶到总部驻地,邓小平、滕代远等同志亲自接见了我们。首长们指示说:党中央决定从太行地区抽调部队,渡过黄河,深入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要我们立即着手组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进行进军准备。首长们特别强调说:目前日寇是否继续西进,还不清楚,我们挺进豫西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牵制敌人。同时,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也可使我华北八路军和中原新四军联成一气,为大反攻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行动,必须坚决彻底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当时,我太行根据地正在进行艰苦的反“扫荡”、反封锁的斗争,战斗非常紧张,物质条件非常困难。但是,党不惜从太行各部队抽调最优秀的指战员和最好的武器,为豫西人民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抗日武装。支队的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的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战士们是严格挑选出来的阶级觉悟高、身强体壮的豫西或豫北子弟。另外又成立了一个豫西工作队,负责豫西的政权建设。

太行军区把历年积蓄下来的银洋全部給我们作为经费,以减轻豫西人民的负担。根据地节衣缩食,为我们每一个同志新制了一套灰色粗布单军装,每个战士还配备了一个缴自日本鬼子的黄牛皮子弹匣,军容整齐而威武。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深深感到我们党对沦陷区人民的大公无私的关怀,体现了我们党为了抗日、为了民族解放的伟大气魄!

.从太岳、豫北到豫西中间有黄河天险阻隔。能不能渡过黄河,是我们这次远征成败的关键。同时,由于日寇的封锁,我们对豫西的现实状况以及敌情、伪情、顽情、民情都了解得很少。

因此,为了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胜利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我们在接受任务后,作了一个多月紧张而周密的准备。我们一方面在部队中展开了党的政策、形势与任务的教育和豫西风俗习惯的教育,进行了渡河战术训练,一方面派人偷渡到黄河南岸去实地侦察豫西的情况、敌伪的河防部署,以便确定渡河的地点和进军路线。

九月六日,我们从豫北的林县誓师出发,开始了向豫西的进军,在根据地内经过几天行军,我们到达了渡河集结地——晋南的阳城。在这里我们进行了渡河的具体准备工作:政治动员,补充干粮、鞋子。

派出的侦察员也回来了。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以后,我们决定把洛阳以北、孟津以西的东西蓼坞作为渡河点。太岳军区和地方党帮助我们搞到了三只渡船。从阳城到黄河边上还有一百七八十里的路程,而且又是敌占区。

为了出奇制胜,保证渡河的成功,我们以神速的急行军,从天明到天黑一下就走完了全部路程——由阳城跳到了蓼坞渡口。这里,北面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王屋山,南岸是邙岭。隔河对峙的两排犬齿似的山峰,犹如中原古战场上的刀山剑林;黄水滔滔,犹如英雄们沸腾的热血,雾霭苍茫,月色朦胧,使景色更增添了悲壮肃穆的气氛。

侦察科长报告说:“所有渡河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我和子荣等同志走到了渡河点,观察地形,并命三团立即组织渡河。

我们仅有的三只渡船每次只能载运六七十人,一千七百多人的队伍要往返二十余次才能渡完。为了争取时间,减少往返次数,我们把三只船的船舷两侧系满了大葫芦,以增加船身的浮力,这样可以多载一些人。河中心有一片沙洲,上面伪军安有据点,碉堡里射出的灯光就像是荒冢丛中的鬼火,敌人还不时打着枪。我们将全支队的迫击炮架在河边,以便必要时用炮火掩护强渡。

方升普副司令员首先率领一队健儿登上船只,启桨前进。他们冲破急流,绕过沙洲,顺利地占领了邙岭,建立了滩头阵地。然后我们增派水手,三只船穿梭般地来回运送。水手们“嗳嗬,加油啊!嗳嗬,加油啊!”的声音,淹没了浪涛的呼啸。

敌人当然发觉了,碉堡里的灯光都熄灭了,不过伪军们大概被这声势吓坏了,不知道有多少八路军在横渡黄河,所以始终不敢蠢动。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全部人马胜利渡过了黄河,踏上了豫西土地。我们“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光荣而艰苦的战斗生活从此就开始了!

动荡的豫西

邙岭背靠黄河,前临陇海铁路,是一块纵深不过二三十里的狭窄地带。日寇在陇海路沿线的渑池、洛阳、偃师、巩县等重要城镇均驻有重兵,在这里是万不能久停的。最后一批部队一登岸,我们就迅速向西穿插,在离洛阳较远的新安附近越过陇海铁路,又涉过洛河、伊河,然后折向东方,朝预定的目的地——嵩山进发。

进入豫西后的行军途中,触目所见,尽是荒芜的土地,逃荒的难民。成群的乌鸦大胆地飞到人们的身边,睁着贪婪的眼睛盯住你。许多破窑洞,看来很久就没有主人了,洞口结满了蛛网,长起了青草,红薯还不到收获的时候,长的那么瘦小多筋,可是人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挖来吃了。

除了这凄凉景象之外,就是围寨如林,枪声连天。豫西村村都是用黄土垒成的寨墙,寨上有枪眼炮楼,寨外有堑壕,宛如古代的城堡。由于在日寇和国民党长期统治下,群众对我军不了解,我们路过的地方,一村打枪,村村打枪。

豫西是个黄土高原,时属中秋,秋风一起,黄沙漫天,日光暗淡,又加上四面枪声、喊声,无异置身于巨大的战场。

洛河、伊河是黄河的两条支流,发源于伏牛山脉。河水并不深,可是水势湍急,漩涡很多,河底陷沙暗伏。我们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后,洛阳的敌人就跟踪追击,稍有迟缓,就有被夹击在洛、伊两河间平原地区的危险。

我们毫不停留,长距离跋涉,在洛阳以南不远的地方抢先渡过了洛、伊两河,当天晚上到达白沙。这里的群众也同样不了解我们,不让我们进寨,我们只得露宿在树林里。要吃饭,就把银洋放在竹篮里,要群众吊上寨墙,他们再把饭吊下来。

第二天天不明,我们又继续东进。快到登封的颖阳镇,全国闻名的中岳嵩山已隐隐在望。嵩山是一座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名山,以武功著称的少林寺,就座落在它的五乳峰麓。

秦末的农民革命领袖吴广、明末的农民革命领袖李之禹,都是在嵩山揭竿起义的。他们为这座名山增添了光荣的历史。

据说李之禹后来被官府捉住,绑在登封县衙门前的石狮子腿上,人们为了搭救他,每路过他的身前都要投一块石头在他脚下,给他作为自卫的武器,使官差吏役无法接近。后来一个勇士抡起胳膊一下就砸断了石狮子腿,救出了李之禹。所以,现在登封县府门前的石狮子还是三条腿。

李之禹的传说至今还在豫西人民的口中津津乐道,还是豫西人民所崇敬的英雄。今天我们能够亲眼瞻仰嵩山的雄姿,并且在嵩山之巅竖起抗日的红旗,揭开豫西地区革命斗争新的一页,在我们的内心油然激荡起一股无比自豪的感情。

半路上,我们碰见了三个地下党员。他们告诉我们,地下党中心县委书记张思贤同志就在颖阳镇。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我们一进豫西,情况不明,地形不熟,群众一时又不明真相,处处都是困难。我们迫切需要地方党的配合和支援。我们在太行时就听说张思贤同志掌握着一支五千多人的武装,我们这两股武装汇合在一起,将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力量!

我们满怀着希望急急进入颖阳镇。镇上很热闹,群众见到我们也不惊慌。部队展开了街头宣传:发传单,贴标语,演说,告诉群众我们是从华北过来的八路军,是专门打鬼子来的,八路军是人民军队,公买公卖等。

我们几个人找到了张思贤同志(他已听到八路军渡河南下的风声,正在派人跟我们联系)。一见面,彼此有说不出的兴奋。可是一听他汇报的情况,却又不能不使我们忧心忡忡。豫西的险恶局面,比我们所想象的不知要复杂多少倍啊!

沦陷以前,豫西就无异是一个油煎火烙的人间地狱。水、旱、蝗、汤(恩伯)是压在人民头上的四大灾难。黄河水患几乎连年不断,一九四二年一场大旱,赤地千里,接着又是两年蝗灾,蝗虫蔽天遮日,落地达一尺厚,庄稼霎眼间被啃得一无所有,甚至连碗口粗的树枝都被蝗虫压断。

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已经挣扎在死亡线上,大批大批地出外逃荒要饭,卖儿卖女。而国民党反动政府和汤恩伯匪军的横征暴敛、抽丁拉夫、奸淫掳掠,更是变本加厉,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到三十七八种。

豫西有首民谣说“不怕日本军队烧杀,只怕汤恩伯的部队驻扎,不怕汤恩伯的部队驻扎,只怕汤恩伯出来巡察。”

豫西人民的性格强悍刚烈,骁勇善战,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战斗潜力,这本来是发动他们抗日的最有利的条件。可是反动的国民党只知鱼肉人民,哪知发动人民进行抗日!这里的人民,为了争取生存,曾被迫拿起武器和国民党军队作战。

尤其是汤恩伯的十三军,更加无恶不作,使人民恨入骨髓,一见十三军就打。后来,十三军的强盗们不敢再打出十三军的招牌,每到一村就诡称是“八十五军”。豫西老乡们一想:“不对!八五一十三,还是这帮家伙,打!”十三军就是这样被豫西人民打垮了的。

国民党军队逃跑时,豫西人民群起而攻之。他们说;“你们没种打‘老日子’(指日寇),我们自己来打!”他们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获的枪械,少说也在十万支以上。

豫西本来有我们强大的党组织,偃师曾经被誉为“红偃师”,爆发过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但是由于国民党好几年疯狂的摧残,很多同志被屠杀了,很多同志被关进了集中营,有些同志逃亡外地,能够隐蔽在地下坚持斗争的只有很少数同志。

因此,这些掌握了大量武器的农民群众,虽有满腔抗日热血,但因失去了党的正确领导,又大都被地主、恶霸、土顽所利用,被他们引入歧途,变成了他们各霸一方、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工具。

张思贤同志还告诉我们:不久之前,豫西出现了一支所谓“冀鲁豫挺进纵队”,大约有二三百人,武器装备很好。他们自称是“从华北过来的老八路”,也向群众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是,等到骗取了群众的信任,进到屋里,马上就抢掠起来,严重地破坏了我军的威信。至今这支部队还在东游西转,不知道究竟是一支招摇撞骗的土匪呢,还是一支政治性的特务部队。

日寇占领着城市和交通线,山区、乡村土匪横行,“司令”赛似牛毛,每个村寨都被地主、恶霸、土顽所霸占。人民生活贫困不堪。这就是动荡的豫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

但是,不论豫西是刀山也好,是枪林也好,我们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定会在这里立足生根、发展壮大。我们要把这刀山枪林之地变成日本侵略者的坟墓。


春风吹遍黄土高原

我们刚从颖阳镇出发,跟踪追击我们已三天多的日伪军也赶到了。敌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摸清我们的底细,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所以他们虽然跟踪追击不放,却又始终和我们保持着一段距离。我们初进豫西,立脚未稳,拖了这条尾巴是非常讨厌的,定要设法甩掉它。

经过三四天长途行军的日伪军已被拖到精疲力竭的地步,加上一夜秋雨,黄土道路泥浆没踝,一步一滑,敌人的队形更加零乱,样子十分狼狈。

伪军们垂头丧气,嘀嘀咕咕地咒天骂地。日寇进豫西后还来不及培养本地的汉奸武装,这批伪军是新从华北调来的,在华北战场上他们已尝够了八路军的厉害。我们根据这些情况,命令后卫部队砍掉这个尾巴。

后卫部队选择了有利地形,埋伏起来,等到敌人一接近,一个猛冲,把敌人压在山沟里,杀伤了二十多人,敌人很快就缩回洛阳去了。

远望嵩山,群峰挺拔,气势雄伟。可是一进山区,我们却发现嵩山太薄,没有回旋周转的余地,并不利于开展游击战争。

据说嵩山原来是密林遮掩,后来被国民党军队砍伐盗卖殆尽,经过雨水冲刷,遍山都是青筋般的岩石。山区的村庄几乎都有武装,筑有石寨,深沟坚壑,地形奇险。

国民党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也比较强固。在群众对我们还没有了解之前,我们要在这里活动是十分困难的。我们临时改变了计划,折向东南,深入箕山地区。

箕山是一座长垣式的大山,横卧在登封、临汝、禹县交界处,地形很好。这时,日寇的势力也还没有伸进山区来,我们可以争取几天时间,使部队得到休息。同时也需要根据面临的严重情况,通盘研究一下开辟工作的具体步骤。

我们到了箕山中心地区的东、西百里坪。这里没有围寨,两个村庄相距一二里,中间隔着一条铺满卵石的干涸的河床。这里的地形有前套后套之称,统称作老虎套。群众虽然受了些欺骗宣传,但对八路军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八路军是抗日的军队,就是从前“打富济贫”的红军。

当他们和部队接触之后,国民党多少年来煞费苦心在人民群众中散播的欺骗宣传很快就被揭穿了。群众都说:“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除此之外,哪里能见到这样不打人、不骂人、买卖公平、待人和气的军队啊!”

我和子荣同志住在一位李老大娘的家里,她年轻时候就守了寡,没有子女,伶仃一人。她的满头白发,一双深沉抑郁的眼睛,记录了她苦难的一生。她对我们从不高声谈笑,连说话都很少,表面上很沉默淡漠,可是我们很快就感觉到一种埋藏在心底的关怀和温暖。早晨母鸡咯咯叫了,中午她就会不声不响地端过一盘煎鸡蛋来,凝神地端详着我们黑瘦的脸孔,眼光里充满着关切。

我们来百里坪的路上就听说,日本鬼子从各县强征两万多民伕,在登封修筑飞机场。捣毁飞机场,解放民伕,是扩大我们影响的大好机会。

我们派人前去侦察。侦察的同志回来汇报说:飞机场筑在登封县城西南五六里的嵩山脚下,那儿原来是一块平坦宽敞的石坪,是农民打麦晒麦的地方,日本鬼子企图把它扩大,改筑成飞机场,作为继续西进的空军基地。机场周围的山包上,鬼子设有岗哨,机场里面有伪军监工,登封城内驻有日本鬼子一个中队。两万多民伕被圈在旷场上,沉重的苦役,风吹雨打,已有很多人病倒和死亡。

根据侦察的情况,在中秋节的前夕,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们派出三团,一部分警戒登封县城的敌人,一部分冲进机场,消灭了敌人。

战士们在人群里高呼:“我们是黄河北面来的八路军,是专门打鬼子来的。老乡们快跑啊,回家过八月半吧!”两万多民伕呼啦一声跑得干干净净,机场空荡荡的只留下碎石乱砖和日伪军的尸体。日寇费尽心机赶修的飞机场,就此半途而废,再也没有修成。

解放了的两万多民伕回到了各自的家园,都把这次战斗说成是“八路军放工”。他们成了我们最有力的宣传员,“华北的老八路过来了”、“‘老日子’的飞机场被八路军踢翻了”、“八路军是神兵,从天而降”等讯息,象一阵春风吹遍了黄土高原。

我们决定趁这个有利时机,分路进行活动,一面把党的政策和群众见面,一面搜集各地的具体情况,了解敌情、伪情,以便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游少林寺

几天之后,我们组织了五路武装工作队,分赴登封、偃师、伊川、临汝、禹具、巩县、密县等地,约定半月后重回百里坪汇合。我和子荣同志率领支队机关和警卫连的一个排到偃师、巩县、密县去。

一天,路过十里坡,打听到少林寺就在附近,我说:“久闻少林寺大名,有这个机会一定要进去看看!”子荣同志也游兴盎然地说:“走,去看看!"

部队继续前进,我们便跨上马,直奔少林寺。转过一个山脚,就望见了少林寺的远景。少林寺的确气势非凡,它依山傍水,迎面是陡立的五乳峰。

寺院面积很大,建筑宏伟。院内有两棵几丈高的白果树,金黄灿烂的树叶嵌在青松翠柏、红墙碧瓦之间。联想起有关少林寺的种种传说,少林派拳术、少林派侠客、少林寺和尚......确实会引起人们一种神秘的幻觉。

走进山门,一片颓残的瓦砾场现在眼前。这是一九二八年被军阀放火烧毁的全寺精华部分——大雄殿、藏经楼、法堂、钟鼓楼的遗址,许多极其珍贵的文物也付之一炬。

知客和尚把我们接进了客堂,从他虚假的殷勤招待中,明显地流露出戒备和敌意。

我们知道寺内有五六十个和尚,人人都会使枪舞刀。他们拥有大片土地,周围几十里内的农民差不多全是少林寺的佃户。这个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佛教禅地,现在,实质上已成为剥削、压迫农民的罪恶势力,失去了佛门的“圣洁”。

不过,我们现在的目的只想观光这座名胜古迹,并不想同和尚们打交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没有把部队一起带来。我们谢绝了招待,想去寺内游览一下。可是知客和尚却故意用敬茶、递毛巾把我们缠住不放。

不一会,我瞥见外面和尚们在鬼鬼祟祟地来回走动,手中握有长短武器,知道我们已被监视在客堂里了。我正色责问知客和尚:“你们这是干什么?”

“沒啥,沒啥,请喝茶啊!”

我说:“我们不是来这里喝茶的,我们是来参观宝刹,你们让参观就参观,不让参观我们就走!你们这样做太不漂亮,不象是佛教禅地,简直是个强盗窝。我们共产党、八路军不吃你们这一套!这也吓不了我们!”

“哪里,哪里,官长多心了。”知客和尚见我生气,咯咯咯地假笑着。

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是看中了我们身上的手枪,还是防备我们来缴他们的械?这都有可能。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是拔刀相见,我们也决不示弱。

我故意提高嗓子说:“你们前面的大雄殿是谁放火烧掉的?国民党四十万军队一枪不放就逃走了,你们是亲眼看见的。日本人也相信菩萨,和你们一样信仰佛教,可是日本人对你们怎么样?日本人公开在少林寺大门前强奸妇女,用刺刀捅死中国人,用皮鞋底打你们和尚的耳光,你们为什么不反抗?你们拿了枪是干什么的?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是来抗日的。只要你们愿意抗日,我们欢迎你们和我们联合起来!不错,我们不相信菩萨,反对迷信,但是只有我们才真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一提起日本鬼子在少林寺的兽行,知客和尚满面绯红,又羞又愧又气愤,外面的和尚也在交头接耳,偷偷地退走了。

最后,知客和尚向我们合掌打拱,说:“我们拥护八路军抗日,八路军打掉飞机场,我们也知道。官长,请吧!”

于是,他领我们在寺内浏览了一遍,欣赏了极有吴道子风格的千佛殿大璧画。画上的五百罗汉个个神采奕奕,姿态各异,衣纹用笔粗犷,设色清淡,为国内庙宇中所罕見。寺旁的碑林宝塔,形形色色。石碑上刻有各代名家书法,增加了我们不少见识。


(篇幅有限,这是《中岳狂飙》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随即发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历史   少林寺   将军   真实   嵩山   日寇   登封   黄河   部队   同志   国民党   伪军   和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