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电视上放话,说要中国停掉从俄罗斯和伊朗买石油,这两件事儿听起来就挺悬的。话说回来,这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贸易战、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贝森特这家伙是特朗普政府的新财长,上任没多久,就开始在贸易谈判上使劲儿。他在7月21日的CNBC采访里直言不讳,说中美下轮谈判可能得聊聊中国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事儿,因为中国是这些受制裁石油的最大买家。要是中国不配合,美国就可能搞二级关税,高达100%,那意思就是谁买俄罗斯石油,谁的出口到美国就得加倍税。这听起来像是在给中国下套,但实际情况远没那么容易。
先说说背景吧。特朗普上台后,推行那个互惠关税政策,本意是让各国对美国商品征多少税,美国就回敬多少。可实际操作下来,很多国家不买账,日本、韩国、欧盟这些盟友都开始各玩各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摇头晃脑,不愿完全跟风。结果美国有点孤立的感觉。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美刚在日内瓦和伦敦谈了两轮,主要是缓和关税矛盾。
5月份在日内瓦,双方同意把大部分重关税暂停90天,到8月12日到期。伦敦那轮也差不多,继续谈贸易平衡。可贝森特突然来这么一出,说贸易现在挺稳的,可以聊聊别的事儿了。他点名中国买伊朗石油最多,俄罗斯石油第二多,这是在帮俄罗斯和伊朗缓解制裁压力。俄罗斯因为乌克兰事儿被西方制裁,伊朗则是核问题长年受限。中国买他们的石油,既满足自己能源需求,还用人民币结算,减少对美元依赖。这事儿从中国角度看,是正常贸易,可在美国眼里,就是在破坏他们的制裁体系。
贝森特这人背景挺硬的,早年搞对冲基金,跟索罗斯干过活儿,赚了不少钱。后来转投特朗普阵营,当了财长。他在采访里不光针对中国,还呼吁欧洲国家一起上,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惩罚关税。意思是拉盟友围堵中国,营造国际压力。可欧洲现在自顾不暇,能源危机、经济衰退堆成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24日要去中国访问,这时机多巧妙。欧洲需要中国市场和投资,不想完全站队美国。贝森特还暗示,如果实施二级关税,欧洲得跟上,可他们谈了大半年,也没见多积极。日本和韩国更是不愿配合,韩国还加强了对华合作,日本投资开始转移。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表达保留意见。这说明美国想单方面施压,越来越难了。
再看看中国这边。中国每年进口石油量巨大,俄罗斯和伊朗的货源价格实惠,结算方式灵活。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平均每天138万桶,从俄罗斯占其石油出口大头。要停掉这两块儿,等于是自断臂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稳定能源供应,这两件事儿根本不可能答应。贝森特的要求挑战了主权原则,让一个国家放弃合法贸易去配合别人的地缘算计,太荒谬了。中国反应也聪明,前几个月连续抛售美国国债,从4月到6月,持有量从7843亿美元降到7572亿美元,又到7563亿美元。这是在为潜在对抗做准备,信号很明显。中国手里牌不少,稀土就是王炸。全球稀土产量大部分在中国,高科技和军工离不开它。美国要是真限制,中国限出口稀土,美国产业链就断裂。特朗普之前把对华关税提到145%,现在贝森特又威胁加到100%二级关税,这层层加码显示美国急了。
国际格局变化大,美国想维护霸权,可做法越来越不得人心。很多国家寻求独立道路,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是正常经贸,美国无权干涉。贝森特的威胁更像是虚张声势,100%关税真实施,美国自己也伤。消费者物价上涨,通胀加剧,企业供应链乱套。美国很多产业深度依赖中国,从日用品到电子产品,原材料到零部件,脱钩代价太大。特朗普政府刚上台,不想背政治包袱。话说回来,这事儿如果升级,全球贸易都遭殃。欧盟探索反制措施,外交官们在讨论更广的应对。日本投资转移到东南亚,韩国增加与中国合作。菲律宾倒是跟美国达协议,关税降到19%,但印度和欧盟前景不明朗。
9月3日,中国要办大阅兵,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多国领导人出席,包括可能有普京。这在美国的孤立背景下,意义特殊。中国展示实力,强调国际合作。美国处境尴尬,一方面想极限施压,一方面不敢彻底脱钩。贝森特继续推动谈判,但盟友不齐心,导致影响力减弱。中国维持稳定路径,利用市场和科技实力反制。抛售美债只是开始,如果对抗升级,还有更多手段。国际社会看在眼里,美国越蛮横,越把国家推向对立面,最终损害自己利益。
这局势真到失控边缘了吗?还不至于,但摩擦升级是事实。贝森特的喊话像在试探底线,可中国不会轻易让步。贸易战打到现在,双方都明白,合作比对抗好。贝森特想用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做文章,但这事儿涉及全球能源格局,不是一两句话能解决的。美国制裁俄罗斯,目的是切断其外汇来源,可中国买油帮了俄罗斯经济。伊朗也靠中国出口维持。贝森特呼吁欧洲加入二级关税,可欧洲能源短缺,俄罗斯石油对他们来说是廉价选择。德国和法国在权衡,不想完全断掉。特朗普给普京50天 ultimatum,要和平协议不然大制裁,这跟贝森特的表态呼应。可俄罗斯不会轻易服软,中国更不会放弃能源安全。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关税收入今年破纪录,达1000亿美元,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高关税推高物价,中产阶级负担重。贝森特在采访里说,贸易现在好,可以谈再平衡。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美国想压下去,让自己制造业复苏。可中国在转向消费经济,不会任人宰割。贝森特还提到,不急于成交,8月1日关税截止期可能延长。下周在斯德哥尔摩谈,焦点是延期和战略框架。特朗普说中国之行不远了,暗示缓和。但贝森特的油事儿一抛出,谈判复杂化。
中国立场坚定,能源贸易是主权事儿,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俄罗斯石油进口占中国总进口大比例,伊朗也关键。要停掉,得找替代源,可中东局势乱,沙特和美国关系也微妙。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通过石油贸易减少美元依赖。这让美国不爽,因为美元霸权受挑战。贝森特背景是华尔街老手,知道市场动态,可他的政策太激进。特朗普团队内部信号混杂,一会儿说谈判积极,一会儿又威胁。白宫发言人说,球在中国那边,但实际情况是双方互探。
盟友反应关键。欧盟在探索反制,外交官说要更广措施。日本不愿全面配合,投资转移东南亚。韩国加强对中国合作。加拿大面对35%关税威胁,启动反制。澳大利亚摇头。菲律宾达协议,但整体看,美国孤立加剧。中国手牌强,市场大,产业链全,科技进步快。有战略定力,不会被吓倒。国际活动如阅兵,展示团结。美国想围堵,可更多国家不愿选边。
贝森特的要求本质是让中国配合美国地缘战略,停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可这不可能,因为中国能源需求现实。局势紧张,但还没失控。谈判继续,下周斯德哥尔摩见分晓。贝森特喊话像在制造障碍,可最终得靠妥协。美国企业已承受压力,通胀上升。特朗普不想让民众买单。中国稳扎稳打,反制有度。这事儿发展下去,谁也说不准,但极限施压恐怕行不通。
话说回来,这国际博弈真像下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贝森特想用关税大棒,可中国有稀土和市场盾牌。俄罗斯和伊朗感谢中国买家,西方制裁效果打折。欧洲夹在中间,能源危机逼他们求合作。特朗普团队得掂量掂量,别把事儿闹大。局势边缘徘徊,但理性总会占上风。贝森特的两个要求,停买俄罗斯石油和伊朗石油,确实难实现。让主权国家放弃正常贸易,太不现实。美国越强硬,越暴露焦虑。最终,利益驱动大家坐下来谈。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