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市场价低30%!银行直供房批量上架,捡漏还是踩坑?

银行也开始卖房子了!最近各大资产平台上突然冒出一批 “不计成本” 的银行直供房,一挂牌就比市场价低20%~30%,不少人算下来能直接省下数十万元。

截止11月13日,部分平台上的拍卖记录已经有近千条,个别银行系统的挂牌量甚至突破了数万套,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想 “捡漏” 的购房者。

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 “银行直供房”?它和我们常听说的 “法拍房” 有啥区别?这些看似划算的机会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今天就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搞清楚,银行直供房可不是银行自己开发的房子,而是银行的 “待处置资产”

简单说,就是原房主还不上欠款,房子经过司法程序后,完整过户到了银行名下,银行成了真正的 “房东”,之后要么直接挂牌出售,要么通过竞价的方式卖出,这就是所谓的银行直供房。

那它和法拍房的区别到底在哪?主要就两点。

第一是产权归属,法拍房在拍卖的时候,产权还在原业主名下,执行过程中难免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出现你付了钱,产权却落不到自己名下的情况。

而银行直供房已经由银行取得了完整产权,产权相对更干净、稳定,这也是它比法拍房更吸引人的地方。

第二是交易流程,法拍房得在法院平台上竞拍,通常要求全款,或者至少缴纳较高的保证金才能参与,对购房者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

而银行直供房的交易流程更接近普通二手房交易,还能正常申请按揭贷款,资金压力会小很多

不过可别觉得银行直供房又便宜又靠谱,就可以 “闭眼冲” 了,这里面的隐形风险可不少,牛牛得给大家提个醒。

首先是房屋现状问题,银行只管卖房子,可不管修缮和清场

购房者必须亲自去实地查看,确认房子有没有被人占用、有没有长期租约,或者是不是有需要清场的住户,要是忽略这一点,很可能买了房子却住不进去。

其次是隐藏成本,挂牌价看着便宜,可这并不是最终的到手价格

因为卖家是银行这种企业法人,税费计算起来更复杂,而且合同里通常会约定税费由买方承担,再加上原业主可能欠下的物业费、水电费等,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很可能把房价的 “折扣” 吃掉大半。

还有合同细节的坑,银行的合同往往比较强势,要么要求一次性付款,要么规定很短的过户期限。

如果购房者没法按期付款,或者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过户流程,银行有权单方面解约,还会没收定金,到时候可就亏大了。

最后还要考虑未来的流动性。

部分区域或者特定类型的直供房,本身流通性就弱,就算买下来了,以后想转手可能会非常困难,相当于把钱套在了房子里。

所以说,银行直供房的 “便宜” 是真的,但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对专业投资者来说,只要现金流稳定、看得懂合同、能把控风险,它或许是个不错的 “折价资产”。

但对普通家庭来说,买房不能只看价格,更要看到背后的这些风险,千万不能盲目跟风 “捡漏”。如果是你,你会冒着这些风险去买银行直供房吗?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财经##房地产##银行##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财经   批量   市场价   银行   风险   产权   名下   房子   流程   便宜   资产   合同   税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