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直升机回老家,给村里每位老人发一千元现金,每个孩子也分到了红包。
这个人就是肖永明,青海的“钾肥大王”,也是当时妥妥的青海首富。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几年之后,他的人生就急转直下,多项罪名缠身,还被限制出境,随时随地被监控,甚至一度被法院判了刑。
富可敌国的企业家,怎么会走到如此地步?
肖永明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在一家小塑料厂做销售。
他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没读完就跟着父亲干活。
说实话,他没有天赋异禀的学历背景,也不是那种天生的资源咖。
但他身上有一点让人佩服:不怕吃苦,而且敢赌敢拼。
17岁那年,他已经成了父亲公司里的副厂长。
别人花四年读大学,他四年内就搞懂了“怎么赚钱”。
在安岳做塑料厂几年后,他发现这行再做下去也就那样了,难成大气候。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跨省去创业。
1996年,他和几个朋友跑到青海格尔木,开了一家餐馆。
虽然名字朴实,但饭店环境和菜品在当时的格尔木几乎是独一档的,没几年就小有名气。
一个四川人,能在高原腹地靠开饭店打出一片天,这本身就挺不容易。
但肖永明显然不满足,他想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有一次,有朋友向他介绍钾肥生意。
说白了,就是从盐湖里提取,用作农业肥料。
听上去门槛不低,但利润很大。
肖永明眼前一亮,觉得这事靠谱,立马拿出积蓄杀了进去。
2002年,肖永明在格尔木成立了“藏格钾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接近1700万元,而他一个人就占了90%的股份。
这时候就能看出,他早就想好了要怎么掌控全局。
他花了几年时间,拿下了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好几百平方公里的开采权。
这是个什么概念?等于一口气吃下了盐湖的一整块“肥肉”。
后来,藏格矿业的钾肥产量做到了全国第二,他个人身价也水涨船高,最高时候在胡润榜上有265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青海首富”。
不仅如此,他还把业务拓展到了海外,比如老挝的钾矿开发,也有他一脚。
那几年,肖永明忙着谈判、收购、出差,一年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
他是青海最敢想敢干的那一批企业家之一,也是在钾肥这块最有话语权的人。
但也正是那几年,他身上开始出现了“走调”的迹象。
2017年国庆节,肖永明带着直升机回老家,引起了全网轰动。
当时他在四川安岳老家的村子里发红包、修路,新闻标题写得花里胡哨,坐3亿元直升机返乡,豪掷百万撒钱修路”。
不少人点赞,说这是“衣锦还乡、反哺家乡”;但也有人冷嘲热讽,认为这纯粹是高调炫富。
我记得当时微博、贴吧都炸了,说什么“给亲戚发钱算什么,有种去扶贫”“这是在烧钱立人设”。
那时候大家对“首富”这两个字还带点敬畏,但也开始敏感。
肖永明并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但他应该没想到,这次高调“回乡秀”,其实是在给自己引火上身。
从那之后,舆论、监管、投资圈的目光开始频频盯上这个“钾肥大王”。
2018年,肖永明看上了一家叫“巨龙铜业”的公司,打算以280亿的价格将其整合进藏格体系。
但这家企业当时连年亏损,业内普遍不看好。
大家劝他别冒这个险,可他一意孤行,最后不仅收购失败,还拖累了藏格矿业的市值。
2019年,他突然辞去了藏格矿业董事长和其他关联子公司的职务。
当时坊间传闻不断,有人说他要跑路,有人说他另有布局。
不久之后,青海证监局发出通报:藏格矿业涉嫌“违规占用资金”。
最终,他被罚了90万元,禁止五年内进入证券市场。
他名下的资产也被法院冻结,甚至一度成了“限制高消费人员”,高铁飞机都坐不了。
这位昔日的首富,真的开始“下凡”了。
真正让肖永明坠入谷底的,是那起“非法采矿案”。
2021年初,他因涉嫌非法采矿罪被刑事拘留。
这事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一起更大的生态整治风暴中牵连出来的。
起因是青海木里煤田的生态问题。
那片富煤区原本是青海的能源命脉,但后来因为违规开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中央立即派出联合调查组,全面倒查所有相关煤企,其中就包括青海焦煤公司,肖永明曾是这家公司的副董事长。
于是,他和当时的董事长郑荣德,以及总经理、总工等十多人一同被起诉,罪名是“以探代采”。
什么意思?就是在只有勘探权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开采。
案件一审,肖永明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00万元。
这场纠纷长达一年多。
期间,他的资产被冻结,日常行程受限,生活几乎完全被监管。
然而就在2023年,剧情迎来大反转。
西宁市中级法院裁定,一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
一个月后,法院最终宣判该公司无罪,肖永明等12名相关负责人,一并无罪。
法院认定开采行为确有其事,但是在政府明确协调、审批、默许之下进行的。
属于“行政许可与法律边界”之间的模糊地带,不具“擅自开采”的主观恶意,不构成非法采矿罪。
判决生效,无人上诉,检方也未抗诉。这起缠绕三年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其实,就在肖永明官司缠身期间,藏格矿业的业绩反而没有崩盘。
2023年上半年,藏格矿业营收接近28亿,净利润超20亿,表现相当亮眼。
这背后固然有钾肥行情回暖的助力,但也说明这家企业的商业底盘并不差。
但资本市场却对肖永明的“无罪”并不买账。
很多投资者表示不管结果如何,经历了这些风波,形象是塌了,信誉也没了。
这其实是民营企业家最怕的,不怕赔钱,就怕被贴上“风险人物”的标签。
红星新闻2023年8月25日报道:青海前首富肖永明改判无罪:因非法采矿罪获刑,曾高调开直升机回老家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