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 “慢生活”“苦中作乐” 成为卫视黄金档标杆的《向往的生活》,最新季开播仅三期便陷入收视与口碑的双重低谷。据收视监测数据显示,该季第三期直播收视仅 0.195%,较首期的 0.42% 下跌超 50%,收视排名从首期的全国卫视黄金档第 8 位,断崖式跌至第 28 位,几乎触及同类综艺的收视底线。更让观众不满的是,节目彻底丢掉了早年 “汗流浃背摘菜、热热闹闹做饭” 的烟火气,转而被 “全员低气压”“强行戏剧化” 的氛围笼罩,不少观众直言 “周末想放松,结果看一群人强打精神,越看越累”。
收视断崖:三期跌穿底线,数据背后是观众的集体弃剧
《向往的生活》最新季选择在周五黄金档开播,本想延续 “周末慢综艺” 的受众基础,却未料收视曲线一路向下。首期节目凭借 “蘑菇屋回归乌镇” 的情怀营销,还能维持 0.42% 的收视,位列同期卫视综艺第 8 位;第二期因 “大量陌生嘉宾 + 戏剧排练” 的内容,收视直接跌破 0.3%,排名滑至第 15 位;到了第三期,收视再降 0.105 个百分点,以 0.195% 的成绩跌至第 28 位,被同期播出的生活服务类综艺、音乐竞技类节目远远甩在身后。
从观众画像来看,核心收视群体的流失尤为明显。以往节目中,30-45 岁观众占比超 40%,他们更看重 “老友相聚、苦中作乐” 的情感共鸣;而最新季该群体占比降至 22%,取而代之的 18-25 岁年轻观众,对 “戏剧化内容” 接受度也不高 —— 第三期节目中,“乌镇戏剧节排练” 的片段时长占比超 60%,这段内容的观众留存率仅 38%,远低于 “做饭环节” 65% 的留存率。某卫视收视分析员指出:“节目偏离了核心定位,既没留住老观众,也没吸引到新观众,收视下滑是必然结果。”
更直观的是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首期节目 #向往的生活乌镇开播# 话题阅读量破 3 亿,到了第三期,# 向往的生活收视 #话题阅读量仅 5000 万,讨论量不足首期的 1/10。弹幕互动也从 “想念大华 / 彭彭”“黄老师做饭好香”,变成 “这是在拍戏剧节宣传片吗”“快进了,太丧了”,负面评论占比从首期的 15% 升至第三期的 68%。
氛围 “丧气”:高温下的冷感,全员强打精神的疲惫
节目最让观众不适的,是从 “苦中作乐” 到 “只苦不乐” 的氛围转变。最新季取景于乌镇,但 38℃的高温并未带来 “夏日热闹”,反而放大了嘉宾的疲惫感,镜头里满是 “强撑的活力”。
第三期开篇,蘑菇屋 “一家四口” 的互动本应是 “慢生活” 的缩影,却成了 “丧气” 的起点。正午的太阳直射在院子里,地面被晒得发烫,张子枫穿着浅灰色运动服跳绳,镜头拉近能看到她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跳绳的节奏越来越慢,每跳一下都要停顿半秒。停下来时,她下意识搓着胳膊,声音发轻:“还是好凉,明明太阳这么大。” 黄磊站在屋檐下,举着手机对准她,镜头转向屏幕里的黄多多,语气带着无奈:“你看子枫,跟你一样,天热也手脚冰凉。” 旁边的彭昱畅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空水杯,眼神涣散地盯着地面,听到黄磊说 “晚上得自己做饭”,他突然皱起眉,摇了摇头:“还要自己做啊?感觉没力气。”
这样的 “冷感” 贯穿整期节目。黄磊的药盒成了镜头常客 —— 早餐时他从口袋里掏出白色药瓶,倒出两粒药片就着粥咽下,镜头扫过药盒上的 “维生素 B 族”“钙片” 标签,他解释 “最近开会多,睡眠不好”;彭昱畅比上季瘦了近 10 斤,宽松的 T 恤套在身上显得空荡荡,帮工作人员搬戏剧道具时,他走两步就扶着腰停顿,弹幕里满是 “减肥减到没力气了吗”“看着好虚弱”;何炅看似在活跃气氛,带着张子枫、彭昱畅在雨中漫步,却突然叹气:“黄老师又去开戏剧节的会了,太多事要弄,他也累。” 雨丝落在三人身上,没人撑伞,也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和雨声,画面里的乌镇石板路湿漉漉的,却没了以往的诗意,只剩压抑。
观众对这种 “丧气” 的抵触很直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周末早上起来想看点轻松的,结果看他们一个个没精神,我都跟着提不起劲,关掉换了个喜剧综艺。” 另一位观众留言:“以前看他们摘玉米、挖藕,累但开心,现在累是真的,开心是装的,何必呢?”
过度 “戏剧化”:从慢综艺到 “戏剧节广告”,陌生感取代烟火气
节目口碑下滑的另一核心原因,是 “过度戏剧化” 的内容改造。制作方本想借 “乌镇戏剧节” 为节目注入新元素,却让节目彻底偏离 “慢生活” 轨道,变成了 “戏剧节筹备现场”。
蘑菇屋的空间被大幅改造:原本用来种菜的院子,一半搭起了戏剧排练用的简易舞台,堆着道具箱和剧本;客厅的桌子上摆满了戏剧节的流程表、嘉宾名单,黄磊大部分时间都在隔壁会议室开会,镜头里只剩他匆匆进出的身影;嘉宾阵容也变得 “陌生化”—— 三期节目中,有 8 位嘉宾是戏剧圈从业者,普通观众认识的不足 3 位,他们的互动多围绕 “剧本讨论”“角色分配”,缺少以往 “老友闲聊” 的亲切感。某期节目里,新嘉宾聊起 “先锋戏剧的表现形式”,彭昱畅坐在旁边没接话,只是低头玩手指,张子枫则盯着窗外,画面里的尴尬几乎要溢出屏幕。
更让观众不满的是 “商业化” 的过度渗透。乌镇本是江南水乡,如今镜头里却满是商铺招牌、戏剧节海报,黄磊在节目中多次提及 “希望大家多来剧院看剧”,何炅也在互动中说 “这次戏剧节有很多好作品,值得支持”,不少观众直言 “这哪里是向往的生活,明明是乌镇戏剧节的超长广告”。有犀利网友分析:“节目早就该结束了,强行开季就是为了推戏剧节,让观众为戏剧付费,最后赚更多钱,这才是他们真正向往的。”
这种 “改造” 让节目失去了最核心的 “烟火气”。以往节目中,“做饭” 是重头戏 —— 黄磊买菜、切菜,彭昱畅烧火,何炅摆碗筷,张子枫帮忙摘菜,大家边做边聊,偶尔打闹,饭菜做好后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现在的 “做饭” 变成了 “任务”:黄磊没时间参与,彭昱畅和张子枫对着菜谱发愁,新嘉宾帮忙却越帮越乱,最后端上桌的饭菜冷冷清清,没人动筷子,也没人聊天,只有何炅尴尬地说 “大家多吃点”。
观众的 “告别”:从期待到失望,慢生活成追忆
对于老观众来说,《向往的生活》的下滑是 “从期待到失望” 的过程。不少观众在节目超话里分享 “往日回忆”:“记得有一季他们在西双版纳,摘菠萝、做傣味,晚上围着火塘聊天,黄老师弹吉他,何老师唱歌,那种开心是真的。”“彭彭第一次学开拖拉机,撞了树还笑,现在他连笑都很少了。”
这种 “追忆” 背后,是对节目 “忘记初心” 的不满。观众想要的 “慢生活”,不是 “强打精神的苦”,也不是 “刻意营造的戏剧”,而是 “普通人在平凡日子里的小快乐”—— 可能是一起做饭的默契,可能是饭后散步的闲聊,可能是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而现在的节目,恰好丢掉了这些。
第三期结尾,节目镜头对准了夜晚的乌镇:商业街上的霓虹灯闪烁,戏剧节的海报在路灯下格外显眼,蘑菇屋里的灯还亮着,黄磊刚开完会回来,坐在院子里抽烟;何炅在收拾剧本,时不时看一眼手机;彭昱畅和张子枫已经回房休息,窗户里没有灯光。镜头慢慢拉远,乌镇的河水泛着微光,却没了以往的宁静,只剩一种 “热闹过后的空虚”。弹幕里,有人留言 “下一期不会看了”,也有人说 “希望节目停了吧,别毁了以前的回忆”,这些留言被点赞上百次,却没得到节目组的任何回应。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