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麦积山景区,又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简称麦积山景区,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境内的旅游景区。
麦积山是小陇山中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形似麦朵而得名。在它的绝壁上,不仅有大大小小几千座洞窟佛像,而且修建的凌空栈道更是攀缘曲折。景区总面积234.22平方公里,核心区108.73平方公里,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有“陇上小江南”之称。 包含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大子景区,共180余个景点。
麦积山景区的岩层由红色砂砾岩层和浅色变质岩构成,其中麦积山、仙人崖为典型的丹霞地貌。
麦积山又称“麦积崖”,其名称来源最早见于《高僧传·玄高传》,记载关中石羊寺高僧玄高因时局动荡而“杖策西秦,隐居麦积山”。《魏书·李焕传》载,北魏正始三年(506年)秦州主簿吕苟儿反,梁州刺史李焕“令石长乐等由麦积崖赴援”。
五代文学家、大诗人王仁裕在《玉堂闲话·麦积山》中有一段精彩描述:“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山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麦积山始建于后秦时期(384-417年),经北魏、西魏、北周等10余朝代持续开凿,现存窟龛221个、泥塑石雕10632身、壁画1000余平方米,是我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完整的石窟,其“东方微笑”造像尤为著名。
麦积山石窟以泥塑、石胎泥塑为主要艺术形式而闻名,是我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同时还是唯一保存有我国北朝崖阁式建筑实例的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甘肃)、云冈石窟(山西)、龙门石窟(河南)、麦积山石窟(甘肃),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以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为特色,兼有丹霞、秀峰、茂林、曲水、温泉、古镇等风景资源,以文化赏鉴、观光游览、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2年11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据史料记载,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此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断增修营建,前后整整持续了1600多年,现存大小窟龛221个,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近1000平方米,以及大量的碑碣、经卷、文书等文物。
麦积山北魏窟龛约有90个左右,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窟龛有第74、78、90、100、128、165等窟,主要集中在西崖中下部。北魏中期窟龛体量较小,形制已呈现出汉化特征,多为平面方形,平顶。窟内多设佛座或开圆拱形浅龛,壁面上多有整排的小耳龛或坛台。北魏晚期是麦积山石窟开凿的鼎盛阶段,代表性窟龛有第81、83、87、121、122、133、142、154等窟。窟龛形制更加复杂多样,窟内多有台基、佛座、浅龛、坛台等附属建筑,顶部也从平面方形向方形套斗顶演化。
西魏是麦积山石窟营建的又一个高峰,开凿于这一时期的窟龛有第20、28、30、43、44、102、105、123、127、135等窟。仿殿堂式崖阁成为新的潮流,这可能与西魏文帝前皇后乙弗氏到麦积山出家为尼有密切关系。
隋唐时期是麦积山石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根据对麦积山崖面现存窟龛综合考察分析,可知到北周时,壁面上已是窟龛密布,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利用的位置。这一时期现存窟龛主要有第5、8、10、13、24、37等窟,多为隋代开凿。
五代至两宋是麦积山石窟大规模修缮的阶段,主要是对前代窟龛、造像进行修缮和补塑,总计300余身,主要见于第4、9、13、36、43、90、127、165、191等窟。总的看来,五代造像较少,以宋代造像居多,其中西崖窟龛多为北宋修缮,东崖窟龛多为南宋修缮。
元明清时期由于政治中心东移,麦积山步入开窟造像的衰落期,无论是窟龛造像的规模,还是造像、壁画的艺术水平都没有太大建树,彻底转变为一处纯民间性宗教信仰活动场所。元代造像以密宗为主,如35窟坐佛、48窟四臂观音等;明朝佛教僧团及寺院发展受到严格控制,但麦积山瑞应寺旧藏的明代护戒牒、西方公据、金刚经启请、三世诸佛图等雕板表明当时这一带民间佛事活动依然比较频繁。如散花楼(4号窟)、中七佛阁(9号窟),以及涅槃洞(第1窟)等均有明代重新妆彩造像或壁画。
民国时期的麦积山早已沦为荒山野寺,除传统庙会节日外,罕有人至。窟龛栈道残破不堪,仅有的几名僧人主要靠几亩田产和周围村民供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0年,天水著名学者冯国瑞先生利用在家休假机会,与几位挚友数次前往麦积山参观考察。冯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美学、金石学和文献学功底,充分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此后,他怀着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挚爱,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积极奔走呼吁,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及社会各界宣传、介绍麦积山石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知道陇右这座佛教艺术宝库,使其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由宗教活动场所向民族文化遗产转变的过程。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说到麦积山,人们就不能不感叹造化的神奇。而且不说它酷似农家麦垛的独特造型,单就是它壁立千仞却又扑面而来的那种气势,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了。
但是,麦积山的高度,却绝不仅限于它的山顶以及山顶上的塔尖,这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些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存,古老的栈道、神秘的佛龛、精美的雕塑和斑驳的壁画。
麦积山石窟游览路线特点与选择建议:
麦积山石窟目前提供两条主要游览路线:陡峭的应急1号线(适合体力较好者)和平缓的应急2号线(适合老人、儿童或恐高人群),游客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一路线,中途不可切换。
应急1号线(陡峭登顶路线)。
特点:路线陡峭,最高处距地面84米,需攀爬近70°台阶,全程约1.5小时。途经大型洞窟如3窟(千佛廊)、4窟(散花楼)、5窟(牛儿堂)和98窟(西崖大佛),可俯瞰全景,感受古代开凿工程的宏大。
适合人群:体力较好、无恐高症的游客,需穿防滑运动鞋。
注意事项:雨天易湿滑,建议早8:30前抵达避开人流;栈道狭窄,需抓牢扶手。
应急2号线(平缓精华路线)
特点:路线平缓,全程约40分钟,无陡峭台阶。途经特级保护洞窟如44窟(“东方微笑”小沙弥)、13窟(东崖大佛)、78窟(北魏早崖期代表作)和58窟(水月观音),集中体现“东方雕塑馆”的艺术精髓,近距离欣赏雕塑艺术。
适合人群:老人、儿童、恐高者或携带婴幼儿的家庭。
常规路线: 从东崖入口→千佛廊→七佛阁→中区洞窟→西崖散花楼,全程约3小时。深度路线增加参观特窟和石窟艺术博物馆,需5-6小时。重点看44窟西魏佛像的微笑、121窟窃窃私语的菩萨、133窟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小沙弥像。
—END—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