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公布的非农数据大幅下修。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
实际上,在大幅下修前,美国其他数据早就暗示美国就业市场在冷却,美国经济不是表面上那么乐观。
华尔街的资本家们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
然而,美国股市在关税战后继续上涨。
很早前我跟大家说过,股市和经济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这次美国经济和股市的背离,背后的逻辑值得每个人高度警惕。
这既预示我国未来的就业问题很严峻,也同时预示着股市的新篇章将打开。
过去一年,美国新增就业人数中,白领在减少,甚至有7个月是负数。
蓝领与地段服务业月均新增3万人,而白领月均仅增加3000人。
这个趋势并不是最近一年才开始的,2023年6月白领和蓝领的就业形势就发生了逆转,见下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转呢?
因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落地过程中。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必然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这就意味着,机器将进一步替代人工。
比如,当年织布机诞生时,就使得很多原始的织布工大批量失业了。
本轮AI浪潮也同样如此,只不过一开始,它替代的是白领工作。尤其是信息技术、金融与商业服务的白领。
分行业来看,最容易被AI替代的是人力资源、销售支持、商业管理,咨询,运营等岗位。美国上市公司这些岗位在过去三年都出现了5%以上的削减。
随着员工的减少,管理者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美国上市公司,从2022年开始,中层经理岗位数量减少了6%,高管数量减少了5%。
而基层岗位一开始反而供不应求,不过从2024年4季度开始也开始减少。说明AI很可能已经开始攻占基层岗位了。
在过去,一提到公司裁员,人们就能想到经济很差。
但是请注意,人们的体感与宏观经济并不总是一致的。
如果是经济衰退引起的裁员,企业往往是为了减少开支过冬,挺过衰退期。等经济复苏后,重新招聘员工。
然而这次却不一样。
有些公司裁员是因为AI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替代人工。
那么这就会带来两件事:
1.企业降本增效,利润增长。
2.经济复苏后不会新增招聘员工。
美国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今年一季度已经超过14%,创下历史新高。
你看,就业市场越来越差,这些企业的利润反而增长了。
既然企业利润保持增长,那么美股接着涨,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现在估值很高)
尤其是美国科技七小强,业绩在AI的带动下,持续提升。
以微软为例,2023年开始,它的员工人数就不怎么增长了,但人均创收和创利都在大幅增长。
下图则是美国信息技术企业利润与行业人数对比走势图。很明显,2023年以后,人数降低,利润增长。
社会层面上,我们一直都很关心年轻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年轻人失业率保持在15%的位置。
但这是也不是中国才有的。
下图是美国22-27年龄段和28-34年龄段群体在2018-19年与2023-25年失业率的情况。本科生与研究生学历的22-27岁年龄段,失业率出现了最大程度的升幅。
科技是无国界的,AI革命会逐渐从美国扩撒到其他国家。
而中国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所以很快,咱们也会面临这样的就业问题。(可能现在已经在经历了)
未来也会出现奇葩的现象:就业市场低迷,但股价却不停的涨。
网上很多评论挺无脑的。
他们说,生育补贴和学前教育免费节省的钱很少,人们不会生孩子的。
谁告诉他们这两个政策是鼓励生孩子的?即便是印度的生育率也是在逐渐下滑的。
靠这点补贴当然不可能扭转生育率。
国家发这些补贴的目的是放水。
通过补贴的方式将财政开支方法下去,从而提振国内消费。
国家看的是宏观,也就是说,它在意的是放出去了多少水。而并不在意每个人收到多少钱。
当然,为了让钱用于提振消费,放水的渠道就很关键,需要更多的投入到改善民生上。
在发放生育补贴时,没有进行精细的划分,而是全国范围不分地区、不分一二三胎、不分家庭收入水平,全部给以三年、每年3600元的补贴。
很明显就是在全国大范围内的精准滴灌式的全民发钱。
说实在的,现在的紧急问题根本不是生育,而是随着效率提高,中国很快会遭遇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这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
与结构性失业相伴的,肯定还有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政策今年开始也在另一头开始发力。也就是对富裕人群的税收加强监管。
比如:要求互联网平台报送涉税信息,对境外投资征税,对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社保新规等等。
今年还有一个大家热议的事件:宗庆后财产分割。
很明显,这都是在通过税收调整二次分配。从富人手里征收到的税,发放给普通居民。
因此,他们都是内需政策。
至于生育问题,或许,随着效率的提高,这就是不可逆的。
当人口数量与效率匹配的时候,生育问题可能自己就解决了。
上个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在宏观政策着力点上,提法是: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稳就业放在了第一位。
通常来说,稳就业往往都基于更大规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
换句话说就是,就业形势越严峻,政策发力就越猛。
于是股市反而会上涨。
在美国也一样。最近两三年,美股的强势跟美国政府玩命花钱高度相关。
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想想,稳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提振消费。
人们消费意愿取决于工资收入吗?
非也!
只能说,工资收入是一个因素,对消费意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净资产。
我没找到国内家庭净资产的数据。
从美国的数据来看,家庭净资产跟消费的相关性非常高。见下图。
提高家庭净资产的方式就是提高资产价格,较少负债。
由于楼市已经定调要回归消费属性了,因此股市正在逐步接过接力棒,成为居民新的财富蓄水池。
现阶段,正处在引导和鼓励居民买入的阶段。
因此,股市未来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能带动社会生产效率迈上新台阶。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一面是大家喊找不到工作,另一面则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
在经过数年的适应后,新的行业和岗位会被科技催生出来,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科技革命还会带来更严重的贫富分化。这就要求政府要解决好二次分配的问题。
一面对富人加强监管,另一面对普通人发放福利和补贴。
感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深入思考一下,在这场变革中,为什么股市比楼市更有优势?
你可以从净资产、债务、资金门槛、生产要素(土地)、现金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时代正在加速前进,机会与挑战并存。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号:睿知睿见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