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爬外,永不回国?她带领30名演员选择留美,如今年过花甲归来

前言

人们都说,背叛者永远不会被原谅,叛国者更是千夫所指

可是你知道吗,这位曾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京剧演员,用30年的海外坚持,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她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最高认可。

这个大逆转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水

30个人的背叛

1988年的那个夜晚,30个名字从上海京剧院的花名册上消失了。

这不是普通的人员流动,而是一场集体背叛——她们选择留在美国,永不回国。

消息传回国内的那一刻,整个京剧界都傻眼了。这可是上海京剧院的半壁江山,国家重点培养的艺术精英。

领头的正是齐淑芳,那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小常宝"。

报纸上的标题触目惊心:"卖国贼"、"崇洋媚外"、"吃里爬外"。

这些词汇像钢钉一样,把她死死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一夜之间,万人敬仰的艺术家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叛徒。

上海京剧院的同事们想不通

观众们更是愤怒。那个在《智取威虎山》里活泼可爱的小常宝,怎么就成了背叛祖国的罪人?

最伤心的还是她的丈夫龚国泰。这个京剧院的音乐才子,为《智取威虎山》编曲配器的幕后功臣。

他听到广播里妻子滞美不归的消息,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一样。

明明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一别成永别

她甚至没有一句解释,没有一个电话,就这样消失在了太平洋的那一边。

这种背叛,不仅仅是对个人感情的背叛,更是对国家培养的背叛,对民族艺术的背叛。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选择无异于背叛信仰

她凭什么敢"背叛"祖国?

要理解她的选择,得先看看她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齐淑芳出生在一个真正的京剧世家。爷爷齐甲成是清朝的著名老生,父亲齐世英更是民国时期的京剧大家

哥哥齐英才是上海京剧院的中流砥柱,大嫂张美娟有着"中国第一女武旦"的美誉。

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齐淑芳的天赋很快显露出来。

别的孩子在玩泥巴的时候,她已经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

小腿绑着十斤重的沙袋,一天要爬上千级台阶。嗓子哑了就灌生鸡蛋,一个动作要练上成百上千遍才算合格。

这种魔鬼式训练,普通孩子早就哭着跑了。

但齐淑芳咬着牙坚持下来,因为她知道,不吃苦,哪能登台

1958年,16岁的齐淑芳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她获得了为毛主席表演《三战张月娥》的机会。这可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荣誉。

更令人震撼的是,毛主席看了她的表演后,觉得三个男的打一个女的不太公平。

于是亲自建议修改剧情,把原来的打斗戏改成了降伏讲和的故事。

一个16岁的小演员,竟然能让国家领袖为她改戏

京剧大师梅兰芳看了她的表演,更是连连称赞:后起之秀!后起之秀!

就这样,齐淑芳在京剧界的地位扶摇直上

《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宝更是让她家喻户晓。那个机智勇敢、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成了全国观众心中的经典。

正是这样的成就和声誉,让她对京剧的国际化传播有了更大的野心和理想。

她用30年狠狠打了谁的脸?

到了美国才发现,理想和现实隔着一座太平洋那么远。

刚开始的几场演出,美国观众确实觉得新鲜有趣。京剧这种东方艺术,对他们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

可是热闹没持续多久,问题就来了。

观众听不懂唱词,看不明白剧情,新鲜感过去就没兴趣了

票房一落千丈,剧团入不敷出,连演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有人受不了这种落差,陆续回国或者另谋出路。但齐淑芳咬着牙留了下来。

最难的时候,这个曾经在林肯中心演出的国家艺术家,竟然要在餐馆里刷盘子挣钱。

从万人追捧到无人问津,从舞台明星到打工妹。

这种巨大的落差,换了谁都受不了。但她说:再苦,也不能让人以为京剧是笑话

就是这股子韧劲儿,让她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

转机出现在华人钢琴家殷承宗身上。

这位音乐家看到同胞在异国他乡的艰难,慷慨相助,帮助他们拿到了绿卡,站稳了脚跟。

有了合法身份,齐淑芳开始了真正的京剧推广之路

她用最传统的唱腔,最地道的身段,把原汁原味的京剧送进美国的大学、社区,甚至教堂。

为了让美国观众看懂,她甚至大胆尝试用英语表演京剧。

这在当时的京剧界,简直是离经叛道的举动。

但她不在乎争议,只要能让更多人了解京剧,什么都值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她获得了美国传统艺术最高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艺术家。

她的剧团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每年演出超过100场。

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她硬是把京剧在异国他乡扎了根。

这一次,她终于用实力扳回了一局

82岁还在练功房挥枪

30年过去了,争议声中她带着一座国际大奖回来了。

2010年后,齐淑芳开始频繁回国演出,最终正式定居上海。

这个决定再次引发了热议。很多人愤怒地说:年轻时出去发展,老了又回来养老,这不是占便宜吗?

面对这些质疑,齐淑芳始终保持着淡然的态度

她没有太多解释,只是默默过着自己的日子,继续着她的京剧人生。

今年5月,一段关于她练功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视频中,82岁的她在练功房里精神矍铄。

长枪、马鞭在她手中依然熟练自如,一个鹞子翻身干净利落。

踢腿、下腰,这些高难度动作,她做起来丝毫不显老态。

这个画面比任何辩解都更有说服力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放弃手中的艺术。

除了自己练功,她还在戏校里收徒传艺

教学时,她依旧保持着当年学戏时的严谨。从最基础的站功、唱功开始,一点点纠正学生的动作和唱腔。

拿出旧剧照,讲起过去的事,语气淡淡的,没有抱怨,没有后悔。

有人提起当年"滞留美国"的往事,她只说了一句:我做了我该做的事

时间这面镜子,慢慢照出了真相

社会的认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情绪化的谴责,到理性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化传承也许有多种路径。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她选择了一条充满争议但最终证明有效的道路。

结语

30年的坚持,一座国际大奖,82岁的练功房

这些都是历史最好的证词,证明了一个艺术家的初心未改

也许争议还会继续,但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真正的艺术家,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放弃手中的艺术,这或许是齐淑芳30年坚持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娱乐   吃里爬外   年过花甲   名演员   京剧   美国   京剧院   艺术家   上海   观众   艺术   演员   演出   千夫所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