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豁出去了!疯狂自曝“内娱黑幕”,张艺兴抽成90%算轻的

前言

还记得那个拎着保温杯、笑眯眯夸公司好的赵露思吗?六年时间,她从感恩的新人变成了控诉"内核烂透"的维权者。

作者-彤

8月2日,这个曾经乖巧听话的女孩豁出去了,公开曝光经纪公司私自划走205万、接管工作室运营权的"血汗"真相。

从保温杯女孩到维权斗士,这六年她经历了什么?娱乐圈还有多少这样的"温水煮青蛙"?

那个拎保温杯的女孩,开始玩命了

8月2日深夜,当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时,赵露思却在手机屏幕前敲下了那些字字泣血的文字。

她说自己"确实不体面,也确实非常愚蠢",但现在被逼到这个地步,只能选择鱼死网破。这哪里还是那个六年前拎着保温杯、对镜头甜甜笑着的女孩?

六年前的赵露思,刚刚成年就和银河酷娱签约,通过综艺出道后参演了两部喜剧电影。

那时的她单纯得像张白纸,对公司充满感激。镜头前,她总是笑容灿烂,手里拎着那个标志性的保温杯,像个邻家女孩。

可是现在,这个女孩公开曝光了一个让人倒吸凉气的数字——205万元

这笔钱是怎么没的?赵露思说,当她因为抑郁症被迫暂停工作、取消代言和拍摄后,公司不仅没有给予关怀,反而在未经协商的情况下,直接从她工作室账户划走了这笔巨款。

更让人震惊的是她晒出的医疗诊断书:重度抑郁标准分高达75分,重度焦虑标准分也有73分。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女孩被长期精神压榨的真实写照。

从保温杯到诊断书,从甜美笑容到控诉文字,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心疼。一个曾经对公司满怀感激的女孩,是什么让她变成了现在这样?

答案就在她那八个月的孤军奋战中。她说自己努力沟通了八个月,等来的却是剧组解散,还得自己承担巨额赔偿。

更过分的是,公司长期霸占工作室运营权,导致团队核心成员不断流失,业务近乎瘫痪。当她想要解约摆脱困境时,公司不仅以"封杀"威胁,还拿"家人也有病"这样的理由进行道德绑架。

这背后的操作手法,比你想象的更精准更残酷。

把人当韭菜的生意,这样做最赚钱

要理解赵露思的遭遇,就必须看清这个行业养肥再宰的商业逻辑。

首先是时机选择的艺术。2023年,赵露思的合约到期,正是她人生最脆弱的时刻——连续七个月没有任何通告,空白期让她焦虑不安。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开始施压续约。一个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艺人,面对"要么签约要么失业"的选择,能有多少议价能力

这种精准把握人性弱点的策略,在娱乐圈屡试不爽。中小经纪公司常以成名诱惑新人签订"10年长约+超高抽成"合约,前期用小恩小惠留住艺人,等艺人走红就开始疯狂收割。

抽成比例更是让人咋舌。张艺兴早年被曝光签过抽成90%的合同,这意味着艺人辛苦赚来的钱,十分之九都要上交给公司。

何炅曾在节目中提到过这些内幕,说很多公司赚的就是艺人的合同钱,有一个火了就稳赚不赔,剩下的就拖,直到对方受不了选择付违约金。

至于艺人耽搁的时间和青春?公司怎么会有良心呢?他们要的是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不是艺人的长远发展。

赵露思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下被疯狂压榨的。2024年她的行程拉满,有了一部爆火的电影和《珠帘玉幕》这部爆剧。

但公司安排的工作强度完全不顾她的健康状况。对于一个本来就有抑郁倾向的人来说,这些密集的行程直接就让她垮了

更狠的是,当她因病暂停工作后,那些已经签约的代言和活动产生的损失,也要她按比例承担。这就是典型的"只要收益,不担风险"的霸王条款。

口头承诺说"公司负责损失",但白纸黑字的合同条款却完全相反。当纠纷发生时,一切按合同执行,艺人有理也说不清。

赵露思只是这个游戏规则下的牺牲品之一。

90%抽成算什么?这行业比你想象的更黑

如果你以为张艺兴90%的抽成已经够黑了,那你还是太天真。

数据显示,近7成新人合约期超过5年,62%的艺人曾被迫"带病赶工",41%的公司存在"账外账"问题。

这哪里是培养明星的经纪公司,分明就是把艺人当成赚钱工具的"血汗工厂"。

王怡人"出道6年零工资"、蒋佳恩签约公司抽成90%,一桩桩一件件,都在诉说着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更让人心寒的是,这种压榨并非个别现象。有业内人士透露,70%的新人上来就是五年合同,而这里面还有一半以上都不被当人看。

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赵露思的勇敢发声,意外地牵出了一个更大的话题——原来连杨幂这样的顶级艺人,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

有网友扒出杨幂十年前发的一条微博:"有本事就杀了我,杀不死,就等着看我变得更强大吧。"这句话背后的决绝和愤怒,和现在的赵露思如出一辙。

连大幂幂这种咖位都受到过"迫害",可见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有多么根深蒂固。

好在,也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当赵露思说出"大不了开个小面馆"时,导演于正立刻回复力挺,表示如果当初签了她,绝不会是这个下场。

这种对比让人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公司老板都把艺人当韭菜割。有些人还是有人情味的,懂得什么叫互利共赢。

赵露思的维权行为,也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艺人开始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这种群体效应,让单一事件具备了推动行业进步的可能性。

网友们的态度也出现了变化。以前遇到明星"耍大牌",大家都会骂他们不敬业。现在才明白,原来很多所谓的"耍大牌",可能就是被压榨得受不了了

毕竟,再大的腕在流量面前也只有被掌控的份。这个行业的水,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但这一次,或许真的不一样了。

这一次,可能真的不一样了

当赵露思在直播中关闭打赏功能,说出"有点积蓄,大不了开个小面馆"时,很多人被这种朴素的态度感动了。

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豪言壮语,就是一个普通女孩面对困境时最真实的想法。这种接地气的表达,反而比那些激情澎湃的演讲更有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多位知名律师公开表态,认为未经艺人同意私自划转资金可能涉嫌侵占罪。

这种专业法律观点的介入,将娱乐圈纠纷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让那些习惯了"潜规则"的公司开始紧张起来。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也开始关注此事,业内呼声要求建立艺人权益保护机制。这种来自行业顶层的关注,可能推动相关规范的建立。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艺人经纪合同规范化管理办法》,赵露思事件可能成为推动政策完善的关键案例

网络维权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赵露思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发声的做法,开创了艺人网络维权的新模式。

这种绕过传统媒体和公关公司,直接与公众对话的方式,让艺人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艺人借鉴这种模式。

粉丝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与以往盲目支持偶像不同,这次事件中粉丝表现出了更强的理性分析能力

他们既支持艺人维权,又呼吁理性解决,体现了粉丝文化的成熟化趋势。这种理性的声音,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更好的舆论环境

当然,网络关注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艺人维权提供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消费和娱乐化的风险。如何平衡监督与保护,成为新的社会议题

但不管怎么说,改变确实在发生。从个体维权到行业反思,从舆论关注到政策介入,这场看似简单的明星与公司纠纷,正在推动一个行业的深度变革

每个行业的进步,都需要有人先站出来。赵露思用自己的遭遇,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真正的改变,或许才刚刚开始。

结语

说实话,看到赵露思发那条"我内核超烂,也不体面"的微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心疼。一个女孩被逼到这个份上,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改变的开始。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质疑、思考,那些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潜规则就再也藏不住了。真正的改变,往往就是从一个人的勇敢开始。

你觉得赵露思这一步棋走得对吗?如果是你,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娱乐   黑幕   疯狂   赵露   艺人   公司   保温杯   行业   女孩   合同   经纪   发生   困境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