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夏季刚过,企业们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得开始为冬天做准备了。
毕竟冬天一来,贸易上的麻烦、经济里没谱的事,还有金融市场的起起伏伏,都得提前应对。
过去这几个月的贸易情况,有点像“虚假贸易战”。
这说法不是瞎编的,跟1939年二战后的“虚假战争”挺像,那会儿没打什么大仗,现在贸易上也没真正闹到不可收拾。
美国的多数关税,直到8月才真的落地,政府数据里还看不出长远影响。
更麻烦的是,两周前政府还停摆了,新数据都发不出来,现在分析经济跟摸黑走路似的。
本来想等政府恢复运作就好了,后来发现可能更糟。
一旦政府开工,攒了一堆的经济数据会集中发布,这对市场来说,说不定是一次性的冲击。
而且关税政策还没个准头,美国总统能靠行政命令随便调,目的就是让其他国家让步。
就像上周,某国又把全额关税的威胁搬出来了,离11月1日的新期限就剩两周,局势越来越紧张。
很多人觉得贸易冲击已经来了,现在就是常态,其实这想法可能全错了。
全球不少监测机构都担心,关税调整的真正影响,得到明年才会显现。
你想啊,政策效果传导需要时间,现在看着平静,后面的波澜说不定更大。
聊完贸易的表象,咱再看看全球经济和美国小企业的真实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周还说,世界经济可能没春天预测的那么糟,但世界贸易组织(WTO)直接泼了冷水,把明年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盼头,从8月的1.8%降到了才0.5%。
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上周说得很明白,明年前景会更黯淡。
她还补充说,今年全球经济看着有点韧性,其实多是因为各国怕后面缺货,提前大量进口撑起来的。
真正的影响才刚开头,搞不好要持续到2026年。
这话听着就有点让人揪心,毕竟经济低迷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过去的。
美国小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9月的调查显示,小企业信心指数三个月来第一次下降,里面的“不确定性指数”一下涨了7个点到100,这可是51年来第四高的数。
觉得未来六个月生意能变好的老板,比例降了11个点到-23%,而且企业既要面对涨价压力,订单还少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整体GDP和股市看着还行,其实靠的是AI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大笔投资。
但这热度根本掩盖不了中小企业的困境,等于经济分成了两半,一边是AI撑起来的光鲜,一边是小企业的挣扎。
很显然,这种“平行现实”对整体经济可不是好事。
小企业难,金融市场也没好到哪去,尤其是10月,事儿多到让人头大。
投资者现在特别纠结,既要考虑贸易的情况,又要盯着AI投资的热度,还得应付货币政策的没谱、移民限制带来的缺人问题,加上政府数据停更导致的信息断档。
10月的关键日子得记牢,10月24日,不管政府开不开工,推迟的9月通胀报告肯定要发,要是政府真恢复工作,所有攒着的数据都会一起出来。
这些事还都赶在10月29日美联储会议前面,巧的是,那天微软、Meta、字母表、亚马逊还要发第三季度财报,苹果紧接着也发。
更别说11月1日的关税“悬崖”,过个周末就到了。
衡量市场波动的VIX“恐惧指数”,之前五个月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周总算“醒过来”了,还摸到了5月以来的最高值。
现在市场里天天聊“泡沫”,这波动一回来,当前的市场趋势怕是要被打破。
各国监管机构也没闲着,又开始警告市场可能有大调整。
要是这场“虚假贸易战”真的要落幕了,那市场和企业可得提前备好“安全帽”。
总结下来,现在的情况很清楚,贸易的真实影响明年才到,不是现在,全球经济盼头降了,美国小企业被AI热度盖了风头,10月事儿扎堆,市场风险在升,监管机构都在提醒。
对企业来说,供应链得提前调整,别等冲击来了才慌,对投资者来说,分散风险很重要,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现在还想着“躺平”,毕竟冬天的不确定性已经摆在那了。
说到底,北方夏季的平静已经过去,冬季的挑战才刚开始。
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者,看清这些情况,提前做准备,才能在接下来的波动里少受点影响。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