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有内部讲解导览团的餐厅,就是在大同凤临阁,堪比一个小规模的旅游景点。在我来大同之前,对凤临阁早有耳闻,于是专门在网上找了抢号攻略,心想无论如何都要去一探究竟。没有想到,纵使在网上看了太多前人分享的帖子,凤临阁之壕,依旧突破了我的想象。
以为这只是一家在当地颇有人气的网红餐厅,没想到一查历史,凤临阁竟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当地老字号,始创于明正德年间。相传正德皇帝微服私访来大同时,与当时凤临阁的老板娘李凤姐相恋,可惜凤姐在与皇帝回宫的路上染疾病故,葬在居庸关西。现在居庸关下还有被称为北京“关沟十八景”之一的“白凤冢”遗迹。传统戏曲剧目《游龙戏凤》,讲的正是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的故事。
明代便声名远扬的凤临阁,到了清代名声愈发显赫。清末慈禧西逃行至大同,听闻凤临阁之名,特地命令凤临阁制作御膳送至总镇署,供慈禧与光绪享用。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尤其对餐厅里的招牌百花烧麦大加赞赏,并为餐厅亲笔题写“凤临烧麦”四字。从此,凤临阁的百花烧麦被誉为“天下第一笼”,甚至成为大同美食的象征。
20世纪末,凤临阁遭遇经营困境,据说有一位煤老板豪掷近4亿重建凤临阁,装修时参考了众多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选材时也是精益求精,非顶级木材、石材不用,于是经过整整十年的精心雕琢,古色古香的新凤临阁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直到现在,它也是大同城内最知名的餐厅之一,连老大同人都喜欢在这里摆酒席。
凤临阁雕梁画栋的外观下,内部设计更是曲折回转、移步异景。进门就是巨幅黄杨木雕刻而成的巨型屏风,内容为云中八景(大同古称云中),大量运用木雕是凤临阁装修的一大特色。而上方金碧辉煌的藻井,奢华得让人宛如置身宫殿。
1楼中庭是主要参观区域,古色古香的双向楼梯是食客们往来最密集的地方,头顶那方融入云冈石窟飞天元素的藻井实在太过引人注目,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被吸引抬头仰望。而楼梯中央那一幅悬空寺的木雕作品,同样彰显了鲜明的大同人文元素。嗯,你永远可以相信煤老板的审美。
1楼天井仿佛来到了某个晋商大院,天井四周及上沿有大量精工细作的木雕,经得起近距离多角度欣赏,雕刻内容的选材多为大同历史名胜景点和故事传说。
天井中心安放着目前中国最大的玉玺,重达1000公斤,由青田玉精制而成,龙钮螭纹象征皇权与传奇的永恒封印。
而店内最传奇的,就是那个耗资500万的全铜卫生间了。卫生间以传统手艺打造,镶嵌天然宝石,是大同铜器非遗传承的匠心之作。于是不大的卫生间里常聚集着两拨人,一拨是真的来上厕所的,另一拨是来拍照打卡的。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凤临阁更多的故事,或者装修装饰方面的深度精华,可以跟随店内负责导览讲解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在带领大家参观店内各个角落的同时,一一详细介绍。导览团开始的时候,正逢我们桌上菜,所以我等不及回到用餐区域,毕竟来餐厅最大的目的还是吃饭。
招牌烧麦点了,但因为用餐人数的问题,没有点那个最特色有鸡、鸭、鱼、牛、羊、猪等九种肉馅的百花烧麦。凤临阁的烧麦吃起来鲜而不腻,如果追求口味浓郁的话,还可以蘸点上陈醋。我觉得原汁原味品尝已经足够了。
另一招牌凤趴窝,鸡腹内塞入了香菇、火腿等食材,经过慢火炖煮,鸡肉变得酥烂香浓,入口即化。大同很多餐厅都有类似的菜,我每次看到都会点,都不会踩雷。
在山西这个碳水大省,每顿饭都少不了面。另外点了一份刀削面,一份浑源凉粉,我觉得浑源凉粉更符合我的胃口。凉粉顺滑爽口,咸辣喷香中又带着陈醋的酸,很开胃,适合夏天。
最后综合点评一下,作为一家大家竞相打卡的网红餐厅,凤临阁是合格的。环境确实加分,也没有因为环境溢价太多,人均价格并不算昂贵。餐品总体没有踩雷的地方,但是没有哪个单独的菜品能做到我心中的大同第一,口味比较平均。鉴于排队拿号太劳心耗神,只想好好品尝美食的话,其实距离凤临阁不远处的紫泥369、龙聚祥、大同花园餐厅更适合。如果想用餐的同时收获一个可参观的景点,凤临阁还是值得一去的。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