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欧洲历史上出名的野心家,一个是19世纪初的法国皇帝,一个是20世纪的德国元首。他们俩都横扫了欧洲大部分地方,军队所向披靡,可偏偏在事业巅峰的时候,非得掉头去打俄罗斯。结果俩人都栽了大跟头,拿破仑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也加速崩盘。为什么他们非要去招惹这个东方大国?
拿破仑本来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从一个科西嘉小军官爬到皇帝位置,靠的就是一连串军事胜利。从1796年意大利战役开始,他打败奥地利、普鲁士这些老牌强国,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把俄奥联军收拾得服服帖帖,1807年又在弗里德兰战役逼俄罗斯签了蒂尔西特条约。
那时候,俄罗斯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加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就是禁止欧洲国家跟英国做生意,试图从经济上搞垮英国这个海上帝王。可俄罗斯经济本来就靠出口粮食和木材给英国换钱,这封锁一搞,俄罗斯自己先扛不住了。
1810年,亚历山大一世公开违反条约,继续跟英国贸易。这事儿让拿破仑火大,因为大陆封锁是他对英策略的核心,要是俄罗斯不配合,整个计划就泡汤了。
除了经济原因,政治上也有疙瘩。拿破仑在1809年跟奥地利打仗后,把西加利西亚并入华沙大公国,这在俄罗斯看来是威胁,因为波兰领土本来就被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了,拿破仑这么一弄,等于是要重建波兰,挤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还有土耳其问题,俄罗斯一直想吞并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控制黑海出海口,拿破仑起初答应给俄罗斯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但后来反悔,不让俄罗斯碰君士坦丁堡。这俩国家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
拿破仑还求过亚历山大一世的妹妹做老婆,结果被拒绝,这事儿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也加深了个人恩怨。总的来说,拿破仑觉得俄罗斯是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不服他的大国,必须教训一下,才能彻底掌控欧洲。
俄罗斯对拿破仑的吸引力,主要在战略和经济上。你想想,俄罗斯那么大一块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横跨欧亚,资源丰富得让人眼红。西伯利亚有矿产、毛皮,乌克兰的黑土是欧洲粮仓,拿破仑的军队补给线长,征服俄罗斯就能解决粮食和原料问题。
更重要的是,战略位置。俄罗斯要是倒下,拿破仑就能完全封锁英国的贸易路线,从东边掐住英国脖子。而且,俄罗斯的扩张野心跟法国撞车了,从彼得大帝时代起,俄罗斯就往南往西推,拿破仑想统一欧洲,就得先把这个东方巨人踩下去。简单说,俄罗斯不是可有可无的对手,而是挡路石,征服它能带来土地、资源和绝对霸权。
希特勒的情况有点像,但又有不同。他从1933年上台,就开始重整军备,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入侵波兰,引发二战。1940年,他闪电战干掉法国,控制了西欧大部分地方。那时候,英国还在抵抗,但希特勒的目光已经转向东方。
1941年6月22日,他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理由表面上是预防苏联进攻,其实主要是他的意识形态和扩张计划。希特勒在1925年的《我的奋斗》里就写得清楚,他把斯拉夫人当成劣等种族,共产主义是犹太人的阴谋,必须消灭苏联,夺取“生存空间”。他觉得德国人需要东方土地来殖民,苏联的斯拉夫人可以当奴隶或被赶走。
经济上,德国资源短缺,尤其是石油和粮食。二战打到1941年,德国海军被英国封锁,油料快见底了。苏联有高加索的油田,乌克兰的粮食产地,白俄罗斯的矿产,这些对德国的战争机器来说是救命稻草。
希特勒计算过,征服苏联就能自给自足,不用再担心英国的封锁。战略上,他认为打败苏联能逼英国投降,因为苏联是英国潜在盟友,切断苏联对英国的援助,就能孤立英国。而且,希特勒担心苏联会先动手,虽然苏联当时还在恢复元气,但他不想两线作战,先解决东方再转头西边。
俄罗斯(当时是苏联)对希特勒的吸引力,跟拿破仑时代差不多,但加了种族和意识形态的调料。土地广大,能提供德国人殖民的“生存空间”,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缓冲区,能让德国免受东方威胁。资源方面,高加索石油是关键,德国坦克和飞机都靠油,乌克兰的麦田能喂饱德国军队。
地缘上,苏联是欧洲最大的国家,控制它等于掌控整个欧亚大陆的门户,希特勒梦想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日耳曼帝国。历史背景看,俄罗斯从蒙古入侵到彼得大帝,一直是扩张型国家,这跟希特勒的野心对撞,他觉得不灭苏联,德国就没安全。
俄罗斯为啥这么吸引侵略者?说白了,就三个字:大、富、要。土地大,从欧洲平原到西伯利亚,面积占欧亚大陆好大一块,给侵略者提供无限想象空间。拿破仑时代,俄罗斯人口少,但土地肥沃,能产粮产马。
希特勒时代,苏联工业化了,但农业和矿产还是王牌。资源富,石油、天然气、木材、矿石,这些是战争的血液,哪个征服者不想抢?战略要,俄罗斯是欧亚桥梁,控制它就能辐射中东、亚洲,挡住西方或东方的威胁。
历史上看,俄罗斯从基辅罗斯时代就遭受蒙古、波兰、瑞典入侵,但每次都靠深度防御和冬天反败为胜。这让它成为欧洲野心家的磁石,总觉得征服它就能一统天下。
其实,俄罗斯的吸引力不光是物质,还有文化和历史因素。它是个多民族帝国,内部有矛盾,侵略者总想利用,比如拿破仑拉拢波兰人,希特勒煽动乌克兰分离主义。但俄罗斯人骨子里有种顽强,面对外敌时团结得像铁板一块。
这点历史反复证明,从1812年的卫国战争到1941年的伟大卫国战争,都是靠全民动员顶住。拿破仑的军队在博罗季诺战役后进莫斯科,以为赢了,结果俄罗斯人烧城撤退,让他空手而归。希特勒的部队围困列宁格勒,推进到莫斯科郊外,但苏联的反攻让德军损失惨重。
这事给后人什么启发?征服欲太强,往往自毁。俄罗斯不是好捏的柿子,它的吸引力大,但风险更大。历史不是循环,但教训总相似。今天看俄乌冲突,也能看到影子。总之,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例子告诉我们,野心得配实力,地理和人心才是王道。俄罗斯的魔力,就在于它总能让侵略者栽跟头,却自己站得更稳。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