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霜降一到,街头市场上各种温补食材、保健品、甚至新奇小家电纷纷上市。张伯每天都会逛菜市场,这两天看到琳琅满目的干果、滋补品,他不禁心动:“冬天快来了,得多准备点。”

然而,老伴李姨却提醒:“买之前先想清楚,霜降后这几样,少买、不碰、不做才最安全。”
这句话让张伯感到诧异:不是越多越好么?为什么要限制自己?事实上,霜降是气温下降、湿气增加的节气,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消化、心血管、呼吸系统的隐性风险。

本文将结合权威研究和中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场景,告诉你霜降时节应该注意哪些行为,如何科学过冬,让健康成为冬季最稳固的底色。
许多中老年人都有冬天囤食材、囤药品的习惯,觉得备齐一切才能安心。然而,过量囤积和摄入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1.食材储存问题:霜降后气温下降,湿度增高,食材容易受潮、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每年因霉变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中,老年人占比超过40%。
2.营养失衡风险:过多购买高热量、温补类食材如羊肉、牛骨汤等,容易造成脂肪摄入过量,引发血脂升高、心血管负担加重。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高脂饮食可导致血脂异常风险上升约18%。
3.心理压力增加:囤积过多物品会导致家中拥挤,增加行动不便和跌倒风险。欧洲老年医学杂志研究指出,居家环境杂乱与老年人跌倒事件正相关,风险提高15%-20%。

由此可见,“少买”并非节约,而是科学过冬的第一步。合理采购、按需储存,既保证营养,又降低隐患。


通过“不碰”这些行为,中老年人可有效降低冬季常见健康风险,让身体更加稳健地适应气温下降和湿寒环境。
1. 合理采购、科学储存

2. 均衡饮食、温补为主
3. 适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

李姨按照以上方法调整冬季生活,体重、血压、精神状态都有明显改善,不仅减少了节气带来的身体负担,也让家里环境整洁有序。
张伯看到老伴的变化,也开始改变购物和生活习惯,真正做到了“少买、不碰、不做”,为过冬打下稳固基础。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霜降节气的健康关键在于顺应气候变化、保护中老年人的脏腑功能。
通过科学采购、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以降低消化、心脑血管、免疫系统的冬季风险,让身体安全过冬。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由专业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并制定个性化方案。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年第39卷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监测报告2021》
《中老年人冬季营养与健康研究》
《欧洲老年医学杂志:居家环境与跌倒风险分析》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