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升格,助力武威文旅“火”起来

“信号特别好,朋友圈发视频一点都不卡。”来自广东的游客蒙冬玲笑着感叹,“以前听说来这里要‘失联8小时’,没想到现在可以边走边直播!”

这份“不断线”的体验,源于不久前竣工的冰沟河通信覆盖项目。曾经的“信息孤岛”,如今已成历史。2024年全年,武威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0亿元。信号满格,正悄然成为这座古城文旅发展的坚实支撑。

而这背后,是一场与自然较劲的通信攻坚。

冰沟河景区地处祁连山腹地,海拔3800米以上,峡谷险峻、气候多变,建设难度极大。2025年9月,中国铁塔武威分公司(以下简称“武威铁塔”)接到建设任务后,首批技术人员立即进山勘测。车辆无法抵达核心区,施工人员就肩扛手抬,将数百公斤设备一步步运上山。

“走一段陡坡就喘不上气,”武威铁塔通信发展部侯国相回忆,“十几公里山路,我们就手里拉着绳,肩上扛着设备,一趟常常要走两三个小时。”有一次调试设备时,突降冰雹,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几度,线缆上也结了霜。技术员黄兴建只能蹲在塔基旁,一点点擦去冰霜,直到信号格重新亮起。“看到满格信号的瞬间,什么都值了。”

历时89天,4座基站拔地而起,21公里光缆穿山越岭。信号,终于点亮了冰沟河。

高原景区里建站,不仅要“建得快”,更要“建得省、建得巧”!

共享是关键。武威铁塔统筹三家运营商需求,实现“一塔多用、一网多能”,节省投资约600万元。通过创新采用低压交流远供方案,解决了线状景区长距离高负载供电施工难题,引电成本下降73%,传输成本降低80%,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高原生态。

“在这里,少建一座塔,就少一分对自然的干扰。”景区负责人聂福照说。

如今,冰沟河景区的通信网络已具备大带宽、低时延、智能调优等能力。通过“光缆+微波”混合组网、动态负载分配、实时运维监测等手段,确保节假日高峰也能实现“信号满格、视频零卡顿”。

冰沟河的变化只是通信助力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武威铁塔持续加大当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文旅融合领域累计投入超2.3亿元,实施项目45个,覆盖区域超过120平方公里——从兰张高铁沿线,到雷台文化综合体,再到天梯山石窟、长城遗址,通信网络不断延伸,织就一张看不见的服务网。

在兰张高铁沿线,5G信号一路随行;在雷台文化综合体,网络支撑起智慧导览,让文物“开口说话”;在天梯山石窟、长城遗址等地,信号覆盖让千年石窟走近更多游客;在野性祁连越野跑等各类赛事现场,通信“零掉线、零中断”让越野赛事有了更强保障。

据文旅部门测算,通信设施完善后,部分景区游客停留时间增长20%以上,网络投诉下降80%,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收益同步提升。

如今的通信塔,正演变为集气象监测、应急广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以前暴雨要靠人喊,现在一键通知全景区,”工作人员邹长春说,“安全感完全不同。”

未来,武威铁塔还将在雷台、天梯山等景区推广“智慧塔+文旅”模式,拓展5G导览、无人机巡检等应用,让铁塔成为智慧景区的神经中枢,助力武威数字化治理。

国庆假期结束后,天祝三河源文旅公司送来锦旗,“铁塔架天路,信号覆祁连”。傍晚,祁连山沐浴在夕阳中,施工队员靠在塔下与家人视频,山风传来孩子的笑声。“在最远的地方,能听到最亲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侯国相说。

一座座铁塔静立于山河之间,不声不响,却让历史古城焕发新生。在通信的支撑下,武威的文旅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暖——千年古城,因信号而“活起来”,更因科技而“火起来”。

作者:仲丽颖 邸雅婷

编辑:刘尧

初审:刘孟瑶

复审:杜燕鹏

终审:蒋水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旅游   助力   信号   武威   景区   铁塔   通信   祁连   天梯   游客   古城   综合体   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